出国花60万月薪3000 海归称留学影响求职
2012-3-6 10:27:42 来源:中国日报网 我要评论(
)
近日,国内一家知名留学(微博)机构出具的一份《2011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在留学市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该报告以全国7800余名各行各业的海归为样本,揭示海归回国“落地”后的职场生存现状。调查数据显示,有七成海归主动选择回国就业,但他们回国后能够理想就业的并不多。那么,太原“海归”就业现状如何?什么样的“海归”更受职场青睐?对于初出国门的留学生又该如何“修炼”自己,从而成功就业、理想就业?带着这一系列问题,记者进行了走访。
现象扫描
出国花了60万每月工资仅3000
去年7月,从美国一所大学毕业回到太原的小宇,经过近半年求职,进入了一家全国连锁的留学咨询机构工作。说到回国后的求职感受,他用了一个词沮丧。首先是从事的工作与留学所学的专业基本没有交集,他目前的工作主要是留学咨询和文案策划,与所学经济管理专业相去甚远;其次是对薪资水平很不理想,每月工资仅在3000元左右。除此以外,他还发现有时候海归经历反而会影响他求职,一些民营企业认为自己用不着聘用海归,直接在简历筛选阶段就把海归筛掉了。
“出国前,家人都期待海外的留学背景对回国后找工作有帮助,但没想到回来后并没有实现预期。我在美国学习生活了将近4年,除去奖学金和打工收入,共花费了60多万元。而按照目前的薪资水平,最起码要工作十年以上才能收回留学成本。”对于自己的现状,小宇表示,留学已经不再是为了“镀金”,更不意味着将来能有“金饭碗”,留学更多的收获是一种经历,有些转变是潜在的,也不能直接应用在工作中,包括英语(论坛)能力、表达水平、思维方式等,但留学对于以后的发展应该大有裨益。
记者调查
1、海归不再“抢手”
“留学生每年都在增加,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可不像过去那么吃香了,而且局限性越来越大。”太原海归俱乐部主席范锐说。回国六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海归问题研究。
“总量的增加导致竞争加剧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范锐分析,目前出国留学者在选择专业时,还主要集中在商科,而在就业市场,这一需求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对于企业而言,基于成本、利润等现实因素的考虑,在选择人才时,更愿意选择能力相当而期望薪酬比海归低很多的本土学生。
“还有一些是自身原因造成的,有的海归认为自己留学几年花了家里不少的钱,而且自己孤身在国外吃了不少苦,就想得到高工资、高职位,对自己的实际能力并不清楚,甚至有些留学生出去留学几年,语言都不过关,结果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想做,眼高手低。”范锐介绍。
目前,就业问题是个普遍现象,并不单纯针对“海归”学生,而对于海归而言,制约他们没能理想就业的原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很多海归对就业的城市和企业比较挑剔,“回国后,大部分都愿意选择在大城市和大企业,本来这些城市和企业的竞争就非常激烈,而他们的加入又无形中加剧了竞争激烈程度。”他说。
2、私企、自主创业成太原海归主要流向
“太原海归就业状况还相对比较乐观,通常回国后,待业时间都不超过半年。”范锐说。目前,太原海归俱乐部是我省最大的由海归和留学生组成的民间组织,共吸纳会员300余人。如今留在太原发展的有115人,其中有41人选择了私营企业,占比35.6%;自主创业的有23人,占比20%。
通过这样的就业比例不难看出,私企和自主创业是太原海归的主要去向。这和《2011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的调查结果并无出入,据该报告显示,海归的起薪一般在3000元左右,薪金在3000元-10000元这个区间的占受访人群71%;月薪上万元的人只有15%,这部分海归一般在企业或机构中担任主管、经理级别的职务;而真正的高薪人群更是少之又少,仅有6%左右的受访者是企业主、合伙人或是公司CEO等高管。范锐表示,就目前情况,太原海归中,不管是在哪个行业,身居要职的并不多,薪资水平大部分集中在3000元-10000元之间。
3、技术型海归更受青睐
那么,哪一类型海归更受职场青睐呢?“应该是技术型人才更容易理想就业。”范锐结合多年经历总结说。记者走访省城以及网络上多家才市了解到,不少人力资源顾问也都比较看好技术型留学,而非MBA等。现实更彰显着矛盾:随着商科类申请人数增加,入学名额供不应求,一些海外名校一再提高入学门槛;与此同时,在就业市场上,这些商科生却要挤破头皮去争夺已经越来越饱和的职业经理人职位。
相比之下,“技术高手”的发展空间要比“学历高手”宽许多。“比如目前中国航空领域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留澳专家介绍道,“澳大利亚在职业教育以及高等教育课程中均有开设飞行员专业的课程,以及航空管理的课程。中国未来20年对于航空领域的人才需求近24万,特别是对于专业飞行员的需求更为急迫,飞行员的工作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民用客机,还包括驾驶私人客机、航拍飞机、急救飞机等。如果学生从澳洲完成学业,回国应聘飞行员,可以自主选择航空公司,且薪水待遇会更好。”
场边建议
充实自己能够更好就业
25岁的杜林虽然回国时间只有半年,却被上海、太原的好几家公司先后相中,而且待遇都颇丰,用他自己的话说,之所以一直没有定向,主要是自己的意愿和父母亲期望有些偏差,现在,他正准备进军金融业,而且已经有四家银行同时看中他,他正在选择中。
在很多人还努力奔波于各种招聘场所时,杜林却能被这么多单位看中,而且能够自己把握决定权,究竟有何秘诀呢?
“任何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杜林告诉记者,他的本科、研究生都是在澳大利亚完成的,在校期间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2008年他还担任了学校华人学生会主席,主要负责帮助新生租房、和校方沟通、协助大使馆搞大型庆祝活动等,这对自己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大提升,最让他引以为豪的是,担任主席短短3个月,他就将原先30多个人的组织发展到170多人。在此期间,杜林还在学校所在地一家民营企业担任经理助理,利用闲暇时间,还会当义工;假期回国,还要给初高中学生做英语家教。“这些经验、这些积累都是能够成功就业的砝码。”杜林建议留学生,在出国后,在专于学业的同时,也不要忽略了对各方面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