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聚焦: 求职梦想如何照进现实?
2014-2-21 9:31:07 来源:本站原创 我要评论(
)
据统计,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而2014年在此基础上仍有增长,预计将达到727万人,成为2013年后的“更难就业季”。吴江人社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吴江的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5590人,相比往年创下新高,“更难就业季”是否正在逼近吴江的高校毕业生?
春节后,又是一个应聘求职的黄金季。有一群年轻的大学生面孔,夹在年后返城找工作的大军中,奔波于吴江各个招聘会、职业中介甚至是企业,与很多揣着岗位找岗位的跳槽一族、工作经验丰富的职场老人相比,他们求职的过程要艰辛得多。
现状: 理想职业与现实的差距
高学历销售员的无奈
张晨芬是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的毕业生,学习的专业是电气工程自动化,一毕业就回到了家乡找工作。她对找工作的第一感受就是能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太难找。
“当初刚毕业的时候,工作就不太好找。”眼看着刚毕业就要面临失业,退而求其次,她选择了到本土一家公司做销售。然而做了大半年,她感觉自己“上当受骗”了,之前公司承诺的福利并没有兑现。今年春节前,张晨芬辞掉了原来的工作,春节后,她又陆陆续续跑了不少招聘会,投简历的反馈都不是很好。
“自己学了4年的技术不想就这么丢掉,但是我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更倾向于男性,我上前询问时,一般都会直接被否决,连试用机会都不给我。”张晨芬颇为无奈地说,她希望能在自己还没有忘记所学知识时找一份对口的工作,但是实际情况告诉她“真的很难”。
张晨芬最坏的打算是再找一份销售员的工作,不过有了前车之鉴,她更倾向于比较成熟的单位,月薪希望能达到3000元左右。
同样从南理工毕业的应届生包婉婷学的是金融专业,上学期,她在网上投了不少简历,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而在各种现场招聘会上,她发现用人单位对她的专业一般会有对工作经验上的要求。
“录用应届生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转了好几圈,她失望地对记者说。
刚踏出校门,一脸青涩的他们,资历浅,经验少,没有多少与用人单位“谈价”的底气,与大量未就业的往届生一起,构成了“更难就业季”中一张张迷茫的面孔。
逃离“北上广”,回家乡求职
大城市繁华的经济、广阔的发展空间曾是不少年轻人向往的求职地首选。对于吴江广大的大学生求职者而言,“北上广”的吸引力虽大,但考虑到现实问题,临近毕业时多数毕业生选择回到了家乡。
“社会关系都在这里,办什么事情都有个照应,在外面却无根无基的,而且交通、住宿、吃用等生活成本也大。”一毕业就选择离开上海的小钱对记者说。
然而因为种种因素,回到家乡后的求职路依然不平坦。
李悦是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也是今年应届毕业生中的一员。“上海是我很喜欢的城市,所以当初报考大学选择去了上海,自己毕业后也想留在那找工作。但是作为应届毕业生,生存压力太大了,先不说能否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就算找到了,一个月的工资也不够我在那里的各种开销,权衡之下,我放弃了留在上海的打算,回到了吴江。”李悦说。
李悦所学的专业是工商管理,没去招聘会前,她的理想薪资是每月3000元左右,在几次求职之后,她彻底被泼了冷水:几乎每个招聘单位都告诉她,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想要一下子拿到3000多元是不可能的。
“总体来说,根据我们的调查,吴江各企业给高校毕业生的薪资与大城市相比,是略低的。”吴江区人才服务中心主任李新龙告诉记者,大城市的工薪待遇影响了毕业生的期望值。
现在,在遭受多次打击后,李悦的就业观趋向了现实。她告诉记者,如今,自己看中的不再是就业初能拿到多少钱,而是今后自己在单位能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依旧怀揣“考公”梦想
对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吴江的大学生还是有充分认识的,他们的就业观正悄然发生着转变。比如先找工作,积攒工作经验,然后寻求更好的发展,很多往届毕业生依旧怀揣“考公”梦想。
今年本命年的成成(化名)年初到盛泽南麻社区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自2012年7月从安徽皖西学院毕业后,他已经换了3个工作。至于为什么会频繁跳槽,他笑笑:“活多钱少麻烦多,另外就是实际与期望不符。”
成成就出生在现在任职的村,他对自己村的熟悉程度,夸张到“闭着眼睛都不会迷路”。他笑言回到村上做“村官”,也算报效家乡父老了。毕业后,成成的同班同学都在忙着考各种“编”,有成功也有失败,而他也希望自己在农村基层锻炼几年后,挤一挤公务员的报考大军,而考上“村官”,离他的梦想也就更近了一步。
今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出现近年来少有的降温,也给了他们机会。一位正在参加“魔鬼式集训”的报名者告诉记者,班上90%是已经工作的上班族,很少有应届生。“考取公务员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他说。
难点: 转变就业观念,调低期望值
就业难,难在哪?
业内人士指出,作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劳动者,毕业生求职期望也更高,所谓“就业难”,并不是缺少岗位,而是“匹配度”的问题,找到满意的工作难。
两个很明显的现象都能说明这个问题。一是,人才市场上,“招聘难”与“就业难”并存,不少企业都面临着招聘难和人才流失严重的困扰。二是,同期就业率统计显示,学历越高就业率越低,这种节点性的“倒挂”也体现了高学历者的择业期更长,找到满意工作更“难”。
而满意的工作不仅仅是毕业生的主观感受,也有一些普遍接受的客观标准,比如薪资、福利等。因此,泛泛地说毕业生要转变观念,要降低期望值,是很难令人接受的。
大学学习机械设计专业的陈星告诉记者,他已经跑了好几场大型招聘会,但是结果不是太满意。招聘岗位比较多的是销售、会计、技术员等,招聘技术类职位的企业比较少,而那些招聘技术岗位的,又多集中在电子、纺织等行业,这些岗位的待遇都不算高,而且专业不对口。“实在与期望的目标差距太大了。”为了专业对口,陈星至今还没有落实工作。
缺乏目标定位和规划
作为吴江唯一的一所高职院校,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尽管面临“更难就业季”,但该学院今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旧保持平稳。
“这样的好态势,与学校紧紧围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目标,进行专业设置密不可分。”苏信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徐培凌说。
徐培凌从事多年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他告诉记者,学校所设专业都是针对吴江以及周边城市发展所需求的,基本没有特别冷门的专业。其中就业形势最好的几类专业分别是会计、机电一体化、通信与信息工程、电气与电子工程、物流、酒店管理、计算机等。学校每学期都有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从而帮助学生尽早做好职业规划,为今后就业提供支持;学校也与多家企业达成人才培养合作,每年都有部分学生前往企业进行实习,并有20%~30%的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形式实现就业。
应届毕业生本不该是求职的弱势群体,那么为何大学应届生往往很难找到工作呢?徐培凌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既有外部环境客观因素,又有大学生的主观因素。既然客观因素暂时很难被改变,想在求职大潮中脱颖而出,就不妨从主观出发。
主观方面主要表现为:大学生缺少就业前规划,未能充分利用大学时间,缺乏目标定位,导致临近毕业匆匆上马,临时抱佛脚穿梭于各大招聘会现场。另外,大学生就业观念未能转变,多数倾向于稳定、高新、自由的职业,不能踏踏实实从基层干起。
应对: 找工作先要学会吃苦耐劳
吴江企业并不排斥应届毕业生
“大部分企业都很现实,毕业生若是本事不够,为企业赚钱的能力不高,还想获得高回报,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主任李宗国说。
但并不意味着企业排斥所有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关键还是看个人。”李宗国说。对此,苏州盛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人事部卢经理表示了认同:“现在企业对工作经历的要求并不是绝对的,虽然每年招收应届大学生的人数不是很多,但是只要是专业对口又务实肯干的,公司还是欢迎的。”
在盛泽,因为产业结构的特点,急需的是大量的纺织人才。
“像跟单员、业务员之类的岗位,现在企业也欢迎无经验,但是肯学、肯吃苦的大学生加入,毕竟学历摆在那里,上手起来快,发展潜力大。”盛泽组织人事和社会保障局人才科科长徐光华表示。
吴江对工科毕业生的需求量大,相比工科,服务业、财会类、营销类更适合文科毕业生。记者在走了多个招聘会后了解到,营销型企业对应届大学生更为欢迎,尽管应届生工作经历不足,但企业愿意花时间对其进行相关培训。
苏州量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应届大学生可通过公司内部培训提升其实训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岗位。
找准方向,避免频繁跳槽
有调查显示,目前大学毕业生初入职后一两年的跳槽率很高,原因就是很多学生对自身评价不准确,导致目标不确定。
徐培凌表示,很多毕业生对求职方向一头雾水,或者出于物质考虑和从众心理,在找工作时过多考虑单位牌子、效益,在入职以后,一旦预期没有实现、工作遇到困难,找工作时的目的就会和身处其中的感受发生矛盾,从而出现价值倒错现象,比如忘记了找工作时薪金诱惑和理想,因为挫折或兴趣与工作不符而打退堂鼓,于是辞职、不停换工作。这样一方面给用人单位带来了很多不便,另一方面也使这些毕业生在职业发展道路中走了很多弯路。
如今年轻人选择职业时,正是缺少了这种目标性和前期准备工作。要知道,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都要对应聘者进行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考察,尤其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来讲,在应聘中表现出来我有可以完成工作的能力、技能和对工作的热情无疑更为重要,因此在前期的学习中就要有所目标,因为很多技能和能力是在日常生活中就积累起来锻炼出来的。
徐培凌建议,大学生在求职方面首先要有保护意识,不要盲目地受一些不切实际的利益诱惑,要多收集就业信息;面试过程中遇到失败,也不要气馁,而是要在失败中学会总结,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弥补,为下一次求职做好充足准备;大学生也要提高职业道德的修养,不要把自己的一些恶习带到工作单位影响表现,尽量避免频繁跳槽。
对于当下还没有面临就业的大学生,徐培凌则建议,在校大学生要尽早做好自我规划,把握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并有目的地进行勤工俭学,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春节后,又是一个应聘求职的黄金季。有一群年轻的大学生面孔,夹在年后返城找工作的大军中,奔波于吴江各个招聘会、职业中介甚至是企业,与很多揣着岗位找岗位的跳槽一族、工作经验丰富的职场老人相比,他们求职的过程要艰辛得多。
现状: 理想职业与现实的差距
高学历销售员的无奈
张晨芬是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的毕业生,学习的专业是电气工程自动化,一毕业就回到了家乡找工作。她对找工作的第一感受就是能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太难找。
“当初刚毕业的时候,工作就不太好找。”眼看着刚毕业就要面临失业,退而求其次,她选择了到本土一家公司做销售。然而做了大半年,她感觉自己“上当受骗”了,之前公司承诺的福利并没有兑现。今年春节前,张晨芬辞掉了原来的工作,春节后,她又陆陆续续跑了不少招聘会,投简历的反馈都不是很好。
“自己学了4年的技术不想就这么丢掉,但是我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更倾向于男性,我上前询问时,一般都会直接被否决,连试用机会都不给我。”张晨芬颇为无奈地说,她希望能在自己还没有忘记所学知识时找一份对口的工作,但是实际情况告诉她“真的很难”。
张晨芬最坏的打算是再找一份销售员的工作,不过有了前车之鉴,她更倾向于比较成熟的单位,月薪希望能达到3000元左右。
同样从南理工毕业的应届生包婉婷学的是金融专业,上学期,她在网上投了不少简历,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而在各种现场招聘会上,她发现用人单位对她的专业一般会有对工作经验上的要求。
“录用应届生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转了好几圈,她失望地对记者说。
刚踏出校门,一脸青涩的他们,资历浅,经验少,没有多少与用人单位“谈价”的底气,与大量未就业的往届生一起,构成了“更难就业季”中一张张迷茫的面孔。
逃离“北上广”,回家乡求职
大城市繁华的经济、广阔的发展空间曾是不少年轻人向往的求职地首选。对于吴江广大的大学生求职者而言,“北上广”的吸引力虽大,但考虑到现实问题,临近毕业时多数毕业生选择回到了家乡。
“社会关系都在这里,办什么事情都有个照应,在外面却无根无基的,而且交通、住宿、吃用等生活成本也大。”一毕业就选择离开上海的小钱对记者说。
然而因为种种因素,回到家乡后的求职路依然不平坦。
李悦是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也是今年应届毕业生中的一员。“上海是我很喜欢的城市,所以当初报考大学选择去了上海,自己毕业后也想留在那找工作。但是作为应届毕业生,生存压力太大了,先不说能否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就算找到了,一个月的工资也不够我在那里的各种开销,权衡之下,我放弃了留在上海的打算,回到了吴江。”李悦说。
李悦所学的专业是工商管理,没去招聘会前,她的理想薪资是每月3000元左右,在几次求职之后,她彻底被泼了冷水:几乎每个招聘单位都告诉她,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想要一下子拿到3000多元是不可能的。
“总体来说,根据我们的调查,吴江各企业给高校毕业生的薪资与大城市相比,是略低的。”吴江区人才服务中心主任李新龙告诉记者,大城市的工薪待遇影响了毕业生的期望值。
现在,在遭受多次打击后,李悦的就业观趋向了现实。她告诉记者,如今,自己看中的不再是就业初能拿到多少钱,而是今后自己在单位能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依旧怀揣“考公”梦想
对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吴江的大学生还是有充分认识的,他们的就业观正悄然发生着转变。比如先找工作,积攒工作经验,然后寻求更好的发展,很多往届毕业生依旧怀揣“考公”梦想。
今年本命年的成成(化名)年初到盛泽南麻社区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自2012年7月从安徽皖西学院毕业后,他已经换了3个工作。至于为什么会频繁跳槽,他笑笑:“活多钱少麻烦多,另外就是实际与期望不符。”
成成就出生在现在任职的村,他对自己村的熟悉程度,夸张到“闭着眼睛都不会迷路”。他笑言回到村上做“村官”,也算报效家乡父老了。毕业后,成成的同班同学都在忙着考各种“编”,有成功也有失败,而他也希望自己在农村基层锻炼几年后,挤一挤公务员的报考大军,而考上“村官”,离他的梦想也就更近了一步。
今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出现近年来少有的降温,也给了他们机会。一位正在参加“魔鬼式集训”的报名者告诉记者,班上90%是已经工作的上班族,很少有应届生。“考取公务员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他说。
难点: 转变就业观念,调低期望值
就业难,难在哪?
业内人士指出,作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劳动者,毕业生求职期望也更高,所谓“就业难”,并不是缺少岗位,而是“匹配度”的问题,找到满意的工作难。
两个很明显的现象都能说明这个问题。一是,人才市场上,“招聘难”与“就业难”并存,不少企业都面临着招聘难和人才流失严重的困扰。二是,同期就业率统计显示,学历越高就业率越低,这种节点性的“倒挂”也体现了高学历者的择业期更长,找到满意工作更“难”。
而满意的工作不仅仅是毕业生的主观感受,也有一些普遍接受的客观标准,比如薪资、福利等。因此,泛泛地说毕业生要转变观念,要降低期望值,是很难令人接受的。
大学学习机械设计专业的陈星告诉记者,他已经跑了好几场大型招聘会,但是结果不是太满意。招聘岗位比较多的是销售、会计、技术员等,招聘技术类职位的企业比较少,而那些招聘技术岗位的,又多集中在电子、纺织等行业,这些岗位的待遇都不算高,而且专业不对口。“实在与期望的目标差距太大了。”为了专业对口,陈星至今还没有落实工作。
缺乏目标定位和规划
作为吴江唯一的一所高职院校,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尽管面临“更难就业季”,但该学院今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旧保持平稳。
“这样的好态势,与学校紧紧围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目标,进行专业设置密不可分。”苏信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徐培凌说。
徐培凌从事多年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他告诉记者,学校所设专业都是针对吴江以及周边城市发展所需求的,基本没有特别冷门的专业。其中就业形势最好的几类专业分别是会计、机电一体化、通信与信息工程、电气与电子工程、物流、酒店管理、计算机等。学校每学期都有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从而帮助学生尽早做好职业规划,为今后就业提供支持;学校也与多家企业达成人才培养合作,每年都有部分学生前往企业进行实习,并有20%~30%的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形式实现就业。
应届毕业生本不该是求职的弱势群体,那么为何大学应届生往往很难找到工作呢?徐培凌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既有外部环境客观因素,又有大学生的主观因素。既然客观因素暂时很难被改变,想在求职大潮中脱颖而出,就不妨从主观出发。
主观方面主要表现为:大学生缺少就业前规划,未能充分利用大学时间,缺乏目标定位,导致临近毕业匆匆上马,临时抱佛脚穿梭于各大招聘会现场。另外,大学生就业观念未能转变,多数倾向于稳定、高新、自由的职业,不能踏踏实实从基层干起。
应对: 找工作先要学会吃苦耐劳
吴江企业并不排斥应届毕业生
“大部分企业都很现实,毕业生若是本事不够,为企业赚钱的能力不高,还想获得高回报,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主任李宗国说。
但并不意味着企业排斥所有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关键还是看个人。”李宗国说。对此,苏州盛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人事部卢经理表示了认同:“现在企业对工作经历的要求并不是绝对的,虽然每年招收应届大学生的人数不是很多,但是只要是专业对口又务实肯干的,公司还是欢迎的。”
在盛泽,因为产业结构的特点,急需的是大量的纺织人才。
“像跟单员、业务员之类的岗位,现在企业也欢迎无经验,但是肯学、肯吃苦的大学生加入,毕竟学历摆在那里,上手起来快,发展潜力大。”盛泽组织人事和社会保障局人才科科长徐光华表示。
吴江对工科毕业生的需求量大,相比工科,服务业、财会类、营销类更适合文科毕业生。记者在走了多个招聘会后了解到,营销型企业对应届大学生更为欢迎,尽管应届生工作经历不足,但企业愿意花时间对其进行相关培训。
苏州量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应届大学生可通过公司内部培训提升其实训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岗位。
找准方向,避免频繁跳槽
有调查显示,目前大学毕业生初入职后一两年的跳槽率很高,原因就是很多学生对自身评价不准确,导致目标不确定。
徐培凌表示,很多毕业生对求职方向一头雾水,或者出于物质考虑和从众心理,在找工作时过多考虑单位牌子、效益,在入职以后,一旦预期没有实现、工作遇到困难,找工作时的目的就会和身处其中的感受发生矛盾,从而出现价值倒错现象,比如忘记了找工作时薪金诱惑和理想,因为挫折或兴趣与工作不符而打退堂鼓,于是辞职、不停换工作。这样一方面给用人单位带来了很多不便,另一方面也使这些毕业生在职业发展道路中走了很多弯路。
如今年轻人选择职业时,正是缺少了这种目标性和前期准备工作。要知道,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都要对应聘者进行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考察,尤其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来讲,在应聘中表现出来我有可以完成工作的能力、技能和对工作的热情无疑更为重要,因此在前期的学习中就要有所目标,因为很多技能和能力是在日常生活中就积累起来锻炼出来的。
徐培凌建议,大学生在求职方面首先要有保护意识,不要盲目地受一些不切实际的利益诱惑,要多收集就业信息;面试过程中遇到失败,也不要气馁,而是要在失败中学会总结,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弥补,为下一次求职做好充足准备;大学生也要提高职业道德的修养,不要把自己的一些恶习带到工作单位影响表现,尽量避免频繁跳槽。
对于当下还没有面临就业的大学生,徐培凌则建议,在校大学生要尽早做好自我规划,把握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并有目的地进行勤工俭学,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