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世界颇具情趣。法布尔用他那传神之笔替“微型生灵”画像,“蚂蚁啃骨头”的场景也跃然纸上。蚂蚁虽小,团结起来志气可嘉,没有搬不走的大山,没有啃不掉的骨头。人类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类似的“蚁族”,大学毕业生群居在大都市的城乡结合部,为实现人生理想而执著地寻找机会。有人赞叹“蚁族”精神:“一个孕育着希望的群体,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充满智慧,不畏艰难,乐观开朗,面对现实,敢于接受挑战,怀揣梦想,有着质朴的信念,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期待,尤其相信通过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绝少抱怨。”
年轻的时候,正是闯荡的岁月。蚁族们有权选择他们的未来,选择自我的生活方式。透过“蚁族”们坚强不屈的外表,笔者更多看到的是迷茫和悲壮,对“蚁族”们的担忧对于赞赏,因为“蚁族”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很可能迷失了方向。
传统的文化理念,让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将大城市当作了现实的“梦想剧场”。假定只有大城市才有大机遇,只有大城市才适合自己展示才华,只有大城市才是个人尊严的授予单位,这样的假定可以用荣格的原型理论来解释,它们是国人长期奉行以政治中心为成功范例观念的投影。都知道北京、上海等少数大都市打拼很艰难,还是有太多的年轻人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用青春和泪水来绘就自己的人生新篇章。日本NHK曾拍摄过一个《北漂一族:彷徨的年轻人》的纪录片,讲述了一个特殊群体的特殊梦想的破灭。片尾,尽管未来的美景遥遥无期,依然还有不少年轻人痴心不改。北漂一族,不正是北京“蚁族”的传统说法吗?所不同的,只是蚁族跨越了首都地域,囊括了国内更多的大城市!
有人生活的地方,就需要人去耕耘。对大城市的盲目迷信,对成功的机械期冀,对自我了解得越来越少,是“蚁族”成员日益庞大的原因所在。世界是个舞台,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成就人们的梦想。扎堆在几个少数的地方,表明扎堆者对世界和人生的迷茫。“蚁族”现象,不过是一群年轻人迷失了方向感后的尴尬情景写照。
世界舞台的机会均等,不去为一个抽象城市概念而无畏地苦苦挣扎,才是成熟的表现。希望我们的“蚁族”成员,早日从梦中醒来,到适合于自我的地方去创造崭新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