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商务区首页 >> 博文 >> 正文
大城市从不曾真正接纳我
2010-8-23 14:49:05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要评论(

  北京的夏天,早上8点,太阳已老高了。“三十几度的温度让人难受死了,车上还这么挤。”在北京大望路工作的小王抱怨个不停。从四惠到大望路这短短的几站,坐公交需要三四十分钟。“车太堵了,每天都是这样。”

  “北京太大了,不适合生活和工作。公司在中关村,客户在在国贸,坐地铁一个多小时。同样一个小时,基本可以在济南从南跑到北,从东面跑到西。”2008年毕业之后来北京工作的刘文源(化名),现在回了山东老家,在枣庄的某警区做宣传工作。

  “北上广(北京、上海、广州的简称)”,逃离抑或是坚守?现在的年轻人,面对中国一线城市,正上演着一出现代版的《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追逐梦想

  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北上广”有着其他二线城市难以比拟的优势。这里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有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有丰富快速的资讯,也有着很多年轻人儿时的梦想。

  据今年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发布的“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流动意愿调查”显示,如果可以自由选择居住地,仍有近半数城镇居民将北京、上海和广州作为首选居住地。其中,97%的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受访者希望,自己仍居住在这三个城市。

  今年刚从湖南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的董思思没有选择待在湖南老家,而是选择了北上北京。“本科毕业之后,同班同学,到北京的有十来个,多数在媒体工作。”北京的就业机会要比老家要多一些。比如媒体这一行,老家也就是本地的日报,没什么选择,而北京的选择则要多一些。”

  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农村受访者认为:如果他们出生在城里并一直生活在城里的话,生活会比现在好。在18~30岁的年轻人中,这一比例更是达到了77.2%。

  巩向宝的老家在山东省泰莱平原一个小村庄,2004年他考上了北京的一所二本学校,从2005年就打算在北京创业。“大二的时候,给一个电脑店的老板打工,虽然没什么报酬,但主要是学习技能和积累经验,为以后的创业做打算。”毕业之后,巩向宝和几个同学在房山区良乡合开了一家三星手机专卖店。

  “回去有什么发展前途呢?在北京打拼个五六年再说。”巩向宝感觉,虽然现在没什么成就,但是店面开张了,总是有了盼头。

  今年从大连理工大学毕业的张书民也来自农村,他选择了逃避“北上广”。在张书民看来:有的同学选择去了上海,有的同学选择去了北京。对于他们的选择,自己并不羡慕,毕竟每个人的家庭条件和人生追求不一样。

  对于自己现在生活、工作的环境,张书民感觉很满意。自己的住处是公司给租的公寓,每个月象征性地交30元。本科生是四人间的宿舍,研究生是两人间的宿舍,博士则是三室一厅。从宿舍到工作单位,骑自行车仅需十几分钟,偶尔还可以去海边游泳。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曾表示:过去那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一心往一线城市奔的择业观开始松动,发展机会、收入水平、社会福利等成了青年择业时综合考虑的因素。理性的、多元化的择业观有助于青年自我实现。创业明星马云没有坚持在一线城市上海发展,而将创业和发展的地点选在二线城市杭州,正是出于对自身发展的理性判断。

  坚守还是逃离

  一线城市中高额的房价、拥挤的交通、巨大的工作压力、紧张的生活节奏,是生活在北上广的年轻人无法回避的。尤其是飞速飙升的房价,让很多年轻人求得一个“蜗居”的想法,都变得相当奢侈。

  “关于‘北上广’,你最痛恨的原因是哪个?”共列举了四个选项。有13585人选择了“买不起房子”;有939人选择了“找不到工作”;有7908人选择“制度的不公正”;另外2571人则选择了“幸福性价比太低。”

  2009年从东北大学毕业后,赵明来到北京工作。他不打算在北京长期待下去,而是准备回老家自主创业。“来这边工作,主要是学习经验,长长见识。”

  “北京的房价实在太高了,光首付就得好几十万元。如果打算买房子,基本上就被房子套牢了。如果有这笔钱,还不如将其作为自己创业的启动资金。再说,自己的老家在沈阳,朋友也大多在沈阳,创业的话,条件要好很多。”

  与那些刚毕业的“北漂族”相比,曹华山算是老员工了,他已在北京工作三年,现在中关村附近的北方科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工作。“刚来的第一年,虽然也感觉到了压力,但是没现在这么大。那时心气也高,想干出一番事业。”

  工作一年之后,曹华山感觉到了来自家庭、生活、工作等方面沉重的压力。家里的父母盼着自己能够早日成家立业,曹华山也想过成家立业的问题,但是看看北京动辄上万元的房价,再想想自己的收入,再干十几年也买不起。

  现在他打算在山西老家买一套房子,如果自己在北京发展得好,就把老家的房子卖掉继续留在北京发展;如果发展的不好就离开北京,回老家自己创业。“毕竟自己能够打拼的时间也就那么几年”。

  曹华山刚来北京的时候,公司在清华园附近有职工宿舍。“现在刚来的员工则需要住地下室了,条件更艰苦。”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有些人在继续追逐着自己的梦想,有些人则选择了离开。

  北京锐智阳光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曾联合激动网对京沪穗三地外来打工人员作过一项调查。调查显示:25.4%的受访者明确表示,考虑过要离开这座城市。持此观点的三地居民以北京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37.0%;上海和广州持此观点的受访者,在当地所占比例分别为16.3%和24.9%;明确表示会回逃离的受访者,占43.9%。此外,还有30.7%的受访者表示未曾考虑过“逃离”。

  大学毕业后,抱着做一番事业的想法,2008年10月,刘文源(化名)来到北京闯荡。“当时感觉北京的机会多,发展前景也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2008年正好赶上金融危机,再加上快到年底了,各大公司都不招人,刘文源错过了招聘的黄金时间。“有招聘意向的公司,工资也只有2000元左右。而自己当时的心理预期是每个月3000元。”

  经过摸索,他知道了北京是个啥地方,“这个地方人人才济济,不缺有钱的,不缺有权的,不缺有才的”,“要想在北京能立住脚,必须能有别人所不及的能力才行,单位少了你就玩不转,那到哪也能找到好工作。”

  “北京的房价实在是太高,有一次自己在地铁看到一个广告,上面的房价很便宜,心里很激动。结果一看,房子在昌平。”

  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胡光炜曾表示,年轻人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实现个人的“效用最大化”难度较大。过度激烈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会催生奋斗动力,但时间久了,人便会逐渐回到现实中,经过几番分析比较,很大一部分人都会选择转战到环境相对宽松的二线城市来实现人生目标。

  “北京很好很大,但没有一片是属于我的。”刘文源说,而如今在济南,“能找到自己的所属。”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