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商务区首页 >> 博文 >> 正文
生孩子的“规模效应”
2011-6-13 14:00:16    来源:罗传银的博客    我要评论(

    目前人口学界首次提出“三型”社会理念。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之后,还应该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人口均衡发展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生育政策与生育意愿的均衡、生育率下降的性别均衡等。

 

    从预测的劳动力供需情况看,从2016年起,劳动力市场将总体表现为供不应求的矛盾。到2020年劳动力缺口将超过2000万,而2050年在生育率为1.8的方案下劳动力缺口也将达到8千万。即使生育率调整到2.1,我国还将长期面临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矛盾。

 

    事实上,中国人口发展战略选择的空间并不很大,生育率的下降是导致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选择太高的生育率将使人口总量永远增长下去;选择太低的生育率会使人口老龄化加速。

 

    根据目前的政策规定,夫妻均为独生子女允许生两个孩子。调查称中国一线城市夫妻月入不足8000不敢要孩子 。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不仅因为经济基础、住房等现实条件,使自己的预期生育年龄推迟了2.1年。

 

    而目前只有56.4%表示希望有两个孩子,实际上这些居民年龄偏大,同时出于家庭、健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在实际生活中生育两个子女。

 

    未生育的相对年轻居民中,表示希望生两个孩子的比例还更低,仅为43.2%,再加上现实因素的制约,实际生育两个子女的比例会更低。

 

    这是因为中国人“为了孩子而生活”。

 

    早在2004年底,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徐安琪主持的调研报告称,0至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上学等支出,则高达48万元。 一些人在网上晒出了每月花费成本,包括医疗、吃穿、玩具等高达5000元。

 

    中国人口的抚养成本已经超过美国。

 

    2009年出生的孩子长大成人需要花近25万美元,比2008年出生的孩子高出近1%。而我国,儿童看护、教育和医疗花费是比2008年增长最多的,1960年至2008年,中国养育孩子的总成本经通货膨胀因素调整后增长了15%。成本上升主要是因为医疗、孩子看护和教育成本的大幅增加,衣服和食品成本也大幅长升。

 

    在现代社会,人口、经济、社会需要协调发展,中国出现了“未富先老”的趋势,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出现短缺(蔡昉,2006年)。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过快的老龄化进程很可能会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另一个严重阻碍。在对人口发展过程和趋势多方案反复模拟和测算的基础上,《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出了在未来30年中,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应该维持在1.8左右,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判断。

 

    因此,生孩子也需提倡“规模效应”。对子女众多的家庭来说,孩子越多,每个孩子的花费就会越少。这样的“规模效应”可以使每个孩子的花费节省22%。这是因为孩子们可以共用消费成本,衣服和玩具可以共享使用,可以大批量地购买食品供孩子们食用,这些都可以降低成本。此外,学校和托儿所也应该给多子女的家庭提供优惠政策,带动人口生产的相关产业发展。

 

    当中国人口实现零增长后,人口发展可以带动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从短期的效果讲,可以扩大内需、提升人口产业的生命力;从长期的效果讲,延长人口红利拉动我国经济增长。这或许还因为效率更高的人口生产的出现,才能带来我国经久不衰的经济增长动力。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