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然而,在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今天,吃出来的文明病富贵病越来越普遍,因食品质量而引发的各类问题也日趋增多。农药残留超标,兽药残留超标,使用有害添加剂、催熟剂的各种食品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一些制做伪劣食品的黑窝点生产出来的有害食品大量流入市场,令消费者购物时极易错买和误食。
面对市场销售食品的诸多问题,广大的消费者没有任何专业检测所需的仪器和试剂,只能凭经验、凭自己的感官来识别优劣。因此,消费者应当了解并掌握感官识别食品质量优劣的方法、要领和相关知识。这样,人们在选购食品时,就能够通过自己的感官,判断食品的表层以及内部组织状态的变化,以达到识别食品质量优劣的目的。今天就先说说如何选择食用油。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必不可缺的调味品,看似平常,但却和身体健康休戚相关。选“油”是一门学问。油类选择的好,可以促进和提高我们的体质,美化我们的容颜。反之,盲目选油用油,则可能会引发中毒或成为诱发很多慢性病的元凶。近年来,关于如何买到好油、吃什么油最健康安全的讨论越来越多。到超市转一转林林总总的各式油类也让人目不暇接。那么,我们到底吃什么油,吃多少油为好呢?
从维护人体健康出发,选择食用油,提倡少吃动物油,常吃植物油,尤其多吃茶油、橄榄油、芥花油、菜籽油等。吃油的量一般提倡每人每天不要超过25克(半两),每月每人不要超过750克(一斤半)为宜。
食用油的质量鉴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色泽、气味、透明度、滋味。
色泽:品质好的豆油为深黄色,一般的为淡黄色;菜籽油为黄中带点绿或金黄色;花生油为淡黄色或浅橙色,棉籽油为淡黄色。
气味:用手指沾一点油,抹在手掌心,搓后闻其气味,品质好的油,应视品种的不同具有各自的油味,不应有其他的异味。
透明度:透明度高,水分杂质少,质量就好。好的植物油,经静置24小时后,应该是清晰透明、不混浊、无沉淀、无悬浮物。
滋味:用筷子沾上一点油放入嘴里,不应有苦涩、焦臭、酸败的异味。
当然,也有个别例外情况。如色拉油应是清澈透明、无色或淡黄色,花生油、豆油、菜油等呈半透明的淡黄色至橙黄色,麻油则是橙黄色或棕色。大豆、菜籽、花生仁、芝麻等经初步处理得到的是毛油,色泽深、浑浊、不宜食用,如果植物油透明度差、黏度变大、有气泡,常是变质的象征。花生油在冬天低温时会凝固成不透明状,这是正常的现象,鉴别时应有所区别。
食用油按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按品种分为大豆油、花生油、葵花油、调和油等。
购买食用油的时候一要看等级,根据最新的标准食用油分为4个等级,第四级为最低等级;二要看产地,主要是指产品的原料生产地;三要看原料,即是否是转基因原料;四要看生产工艺,即该食用油属“压榨法”生产的还是“浸出法”生产的,压榨油能够保持原料原有营养成分且油的品质比较纯。
在食用油的品种选择上,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或身体健康需求来选择。
花生油:经常吃花生油能有效地补锌。花生油北方菜经常使用。但是,花生油非常油腻夏天吃就不是很合适。常吃花生油也比较容易上火。
食用调和油:食用调和油适用于所有日常的菜肴,具有调整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滋润肌肤、消除疲劳、改善体质、延缓衰老的作用。
橄榄油:橄榄油中含极高比例的油酸,是一种肠胃最能承受的食用油。它能使油脂降低以减少胆囊炎和胆结石的发生。无论对老人和孩子而言,橄榄油都是最佳食用油之一。
玉米胚油:该油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6%,人体吸收率高达98%以上,油中维生素E的含量也高于其他的普通植物油,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冠心病和肥胖患者的理想食用油。
大豆油:大豆色拉油也是常用食用油,有一种特殊的豆香。营养成分丰富,适合体弱消瘦的人群,可增加身体的免疫力,增加体重。
另外,食用油在储存时,要放在避光、阴凉的地方。建议购买食用油时,一次不要买太多,并经常更换品种,以摄取全面丰富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