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冯小刚的《非诚勿扰》是讲述对婚姻的选择,那么《非诚勿扰2》无疑就是劝告大家应该在选择后将错就错;如果说《非诚勿扰》是一部喜剧的话,那么《非诚勿扰2》就是一部典型的笑中带泪的正剧;如果说《非诚勿扰》是一个诙谐路线的小品,那么《非诚勿扰2》就是爱恨交织与人生感悟并存的电影。风格上看,两年前的《非诚勿扰》与2010年末的《非诚勿扰2》泾渭分明,不再是笑料百出的幽默占据上风,而是由于王朔的加入和中年冯小刚的体验融合而成的对人生和婚姻的冷静地认知给人印象深刻,它温情和略带伤感地告诫世人:婚姻怎么选都是错的,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正如葛优在片尾带着调侃的语气说的那样:女的,谁都不省心。这不是犀利的对女性的讽刺与批判,而是经历沧桑后的中年北京苍孙,从实际生活中感悟出的对婚姻和人生的成熟态度:要在对比中将错就错,这就是每个人应该值得珍惜的岁月与完美。
的确,绝对的完美是虚幻的泡沫。一旦与生活的质感联系到一起,泡沫就经不住温度和难度的考验。仿若梁笑笑在适婚后与秦奋的台词,你追求是感情,而我要的是婚姻,一开始就不是一个路子。如何才能化解因为恋爱中的两者索求的不同,走到将错就错的婚姻道路上呢,冯小刚和王朔选择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和一个方法。明线就是李香山和芒果的故事,暗线就是秦奋和梁笑笑的成功牵手;方法就是对比。
这是个非常讨巧和聪明的方法,也是一个被迫作出的沿袭《非诚勿扰》戏路的折中办法。众所周知,秦奋和梁笑笑的关系走到何种程度,《非诚勿扰》已经交代很清楚了。如果继续延续第一部里的大部分人物,是无法结构100分钟左右的影片的,必须增加新的人物关系,构建另一部分故事情节来推动秦奋和梁笑笑爱情故事的进展。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波澜地直观地介绍他们的爱情故事,似乎缺乏足够的引起观众共鸣和诱发大家关注的焦点。必须按照常规故事片的人物关系路线图“和谐—矛盾—解决—和谐”的方式续编故事。两个方面的要求,促成导演必须找到一个相对合适的结合点来托起《非诚勿扰2》的整体情节和人物关系。于是,在社会当前比较能容忍的试婚的背景下,借李香山和芒果的人生变化来衬托和点醒秦奋和梁笑笑这对依旧徘徊的梦中人,就是最好的选择。既能给秦奋与梁笑笑的故事增加电影时间里的故事长度,又可以起到转变梁笑笑和秦奋婚姻观和人生观,推动《非诚勿扰2》叙事完整与合理的作用。否则,秦奋和梁笑笑的矛盾冲突产生后就找不到合理的方式去化解,更无法完成一个商业电影必须带给观众的较为符合观众期待视野的结局。
说完《非诚勿扰2》剧作的手法,再来看看选择的问题。这似乎是个纯粹的哲学式的命题。然而,作为百科之首,哲学从来不是玄学,也不应该被冠以神秘和高深的外貌,令普通人敬而远之。实际上,哲学的产生是和艺术一样,有着具体的丰富的生活的土壤。离开具体是人的生存遭遇、社会互动,哲学就是空虚的口号和腐朽的思想残渣。对于中国人的婚姻观念而言,生动并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的东方婚姻哲学思想,它高度浓缩了中国人对爱情、婚姻和人生的鲜明、直观和中庸的色彩。特别是那句充满哲理的台词:婚姻怎么选都是错的。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发自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本真体验。它或许涉及到的不仅是观念、生存、交际,更涉及到与人类产生的本源密切相连的生理、性别、文化等多元化的差异。这样的台词,包涵了太多的人生经验,囊括了多年的带有普遍意义的生活态度和生活哲学,只有人到中年的导演和编剧才能在影片中顺手拈来式的巧妙阐释。它事实上在《非诚勿扰2》中起到了奠定爱情观和婚姻观基调的作用,不仅给梁笑笑和秦奋的感情之路化解了性格和年龄等方面的矛盾,更是对广大观众的善意提醒与情感疏通。
再看将错就错。与选择相比,将错就错的哲学意味不太那么显眼,更多的时候让人以为是方法论和生活技巧方面的问题。如果说爱情和婚姻的第一关是选择,能决定你是否误入歧途的难题,那么将错就错无疑就是一味温情地包治百病的生活和感情的良方。中国人的思维定势和文化传统是宁破一座庙,不毁一桩婚。用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思想和做法,维持家庭的和睦和团结,是头等大事。即便梁笑笑和秦奋通过试婚,发觉对方和自身的某种裂痕。但在不影响人格品质和道德准则的前提下,将错就错是解决他们彼此感情矛盾和生活差异的最佳方案。片尾当梁笑笑面对秦奋的再次求婚,请李香山的女儿给秦奋做出评价时,川川的话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至少他不必其他人更坏。观众都明白这是幽默式的正话反说与间接的表扬,也知道梁笑笑并没有拒绝秦奋的意图,但这样的评价不只是遂了梁笑笑和秦奋的意,更重要是合了“没有完美无缺的婚姻与人”的带有强烈中庸色彩和“将错就错、家和万事兴”过日子的中国人的常规态度。
整体上看,《非诚勿扰2》没有《非诚勿扰》节奏感强,笑料百出,但是影片开头语结尾处和李香山的婚姻故事和人生遭遇紧密相连的“离婚典礼”和“人生追思会”多少带有一些黑色幽默的因子。这两场戏非常重要,表面上看是可笑与无奈,甚至滑稽与无聊,内地里全是深刻、惊醒与自知、反思。是当年王朔的风格,也掺杂了现代社会的调料。通过这两场戏,看出当年的“顽主”进入中年后,虽然风韵犹存,但骨子里的那股一针见血的辩证、冷静,那种对正确社会道德价值观的恪守和追求,那份执着的个体尊严,那种舍身成仁的男子汉的豪情,依旧没有变化,依旧在电影里袒露无疑。
李香山是《非诚勿扰2》里绝对的主角,作用甚至超越了秦奋。从功能意义上看,后者仅是被动的人物符号,没有实际的昭示意义,李香山则是一个人生观和人生价值意义的普适性索引,特别是在离婚典礼上对钱发誓的情感残留,到生命行将结束前的人生追思会,不打算让女儿川川因钱而乱,再到向死而生地投海融入自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令人尊重的结束躯壳的方式,而是体现王朔和冯小刚思想的带有大男子主义(这里不是女性主义意义上的贬义)意味的充满个体尊严的仪式,也是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外露与传达。
与《非诚勿扰》中主人公的活动停留在个体感官层面不同,《非诚勿扰2》涉及到了国人共有的情感、价值层面,它的情感的力量更加泛化与强大。不仅有爱情的波动和婚姻的起伏,更有如何面对生死的豁达、淡定和坚韧,那首仓央嘉措的诗歌《见与不见》配以深沉、舒缓的乐曲,更是赚足了眼泪与同情分。只不过,让这样的一个小女孩在其父的追思会上当面朗诵或许过于超然和不合身份与年龄特点。但这不是要点,重要的是我们记住了这句发人深省的,既不复杂深奥但却动人心魄的句子,权作为本文的结尾,与可能存在的《非诚勿扰3》和不知名的读者、人生过客共享: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