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里,那阵锅碗瓢盆的声音
2010-7-24 14:29:05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我到D市看望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女儿。女儿的居所就在离她单位不远的一个居民小区。
小区环境整洁有序。凉亭精致、曲径幽深,树木花草葱茏茂盛。
女儿在国外求学多年,很长时间没在我的身边。作为父亲,我心中总有一些愧对的感觉。此番,我总想多为女儿做些什么。于是,第一天的早晨,我蹑手蹑脚起床下厨,给女儿作早饭。蒸上一屉发面馒头,炒上一盘女儿喜欢吃的鸡刨豆腐、清炒苦瓜,再做上一碗稀饭。我想让在外尽吃西餐的女儿好好品尝一下家乡饭。
也许是厨房里锅碗瓢盆的声音惊醒了女儿。女儿起床跑到厨房。她对我说:“老爸爸,辛苦了!”望着风华正茂的女儿,我的心里顿时充满了甜甜的味道。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女儿长大了,我们也渐渐变老了,到了女儿该为我们做饭的时候了。可谓: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我在感叹岁月沧桑之余,想起了我的母亲,想起了我孩提时代的一些刻骨铭心的往事。
我自小在长白山林区长大。我的小学是在长白山大森林里读完的。学校在距离我家10多里的一个中心林场里。从七岁到十二岁的整整五年,无论春夏秋冬、雨雪风霜,那条从我家通往学校的曲折蜿蜒的山路上,每天都印着我蹒跚求学的两行足迹。在这五年里,给我留下最鲜明的印象是:每个清晨,我都能在睡意朦胧中听到的母亲做饭时锅碗瓢盆的碰撞声。
我在长白山林区上小学是上世纪60年代的中期。那时,长白山林区尚处在开发的阶段。森林茂密,人烟稀少。夏季里,来块乌云就下雨。大雨滂沱,浇得人像落汤鸡似的。冬季里,寒风凛冽,吹得林子呼呼作响。大雪过膝,吐口唾液即刻冻成冰坨。这种环境,对一个只有七、八岁、每天要走20多里山路求学的孩子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记忆里,在我五年上学的每一个日子里,母亲都是晚间用炉火烘干我被雨雪打湿的衣裤、鞋帽和手套,早上天不亮就起来,点燃灶火,作好热饭,再将家中最好的饭食装满我的饭盒,喊我起床,直至目送我的身影翻过山岗。
记忆里,每个清晨睡意朦胧中的我,在隐隐约约之中听到炉膛里松木柈子燃烧时的噼噼啪啪的作响声和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时,心里都会顿时升腾起一股暖流。这股暖流把我那幼稚的梦境变得分外甜蜜。这股暖流,就像钟表里的上了弦的发条一样。上学的路途坎坷艰辛,又远又累,还时常会遇到出没的野兽。有的同学被迫辍学了,也有的小伙伴要等到长大几岁再去上学。但我却没有退缩。这根上满弦的发条始终推动我坚强地走在上学的路上。
长大后,特别是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女儿以后,我更加理解了清晨那阵锅碗瓢盆交响曲的丰富的内涵。那不是普普通通的声响,那是慈爱的旋律,那是期冀的音符。
美好的往事,之所以会时时浮现在你的脑海里,是因为它总会带给你一种温馨的感觉。而今,我孩提时清晨的那阵锅碗瓢盆的温暖的声音,已经凝固成为永恒的美好的记忆。星转斗移,天伦轮回。昔日,母亲为我做早饭。如今,我为女儿做早饭。尽管时代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平民百姓的生活条件也有了沧海桑田的变迁,但这里面所蕴含的亲情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美哉!善哉!世间最美最善之物,莫过于天下父母之心。
我怀念昔日家中清晨里的锅碗瓢盆的声音。我也会用清晨里锅碗瓢盆的声音祝福和激励刚刚走向工作岗位的女儿。
怀念和祝福,就是这样在人类的生命中传递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