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宅人一代”
2012-7-12 11:03:48 来源:纽约时报 我要评论()
在人们眼中,美国人灵活又固执。在《奥吉·玛琪历险记》中,索尔·贝娄写道:“我是第一个寻求突破以及第一个被承认是美国人的人。”在电影《愤怒的葡萄》中,年轻的汤姆·约德携家带着一点零食,骑着他破旧的汽车逃离不毛之地奥克拉荷马,去往阳光明媚的加州。在途中,奶奶去世了,约德并没有停止行程,继续向前。
然而在30年前的某段时间,一些人不再那么奋勇向前,美国人,尤其是年轻美国人,开始避重就轻和墨守陈规。那是一个可怕的年代,高达8.3%的失业率和止赎率本可以吸引约德的注意力,而那时的年轻美国人更倾向于停下工作去往更加阳光灿烂的经济地区。
人口普查办公室数据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搬去其他州的可能性已远远低于40%。受过教育以及没达到高中学历的美国人已经在物质上受到了宅家一代的冲击。皮尤研究中心表明,大萧条之前的1980到2008年之间,待在家里的成年人增长了一倍。现在甚至自行车的销售量也比2000年低。今天这一代人简直哪儿也不去。这才是我们要担心的核心问题。
内达华的年轻人面临着13%的失业率,只需花200美元他们就能坐着灰狗大巴到失业率只有3.3%充满希望的北达科他找工作,那他们为什么不跨州呢?“这一代人正在经历一场经济变革”,每年在哈佛大学政治协会发起几千年轻人投票的约翰·沃普这样说道。他报道说年轻人希望与自己的家乡有更多的联系。“我曾与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一个孩子聊天,他说他曾希望成为一名高中老师,但当他发现做高中老师必须搬去亚利桑那阳光地带,他就在哥伦布市的轮胎公司找了份工作。
从詹姆斯·迪恩和马龙·白兰度的喃喃自语开始,年轻人中最令人惊奇的行为转变就是,愿意考驾驶证的人越来越少了。回看20世纪80年代,根据密歇根大学交通研究所调查显示,当时80%拿到新驾驶证的年轻人都是昂首阔步走出车管所大门的。一直到2008年——甚至在经济大萧条之前——这个数据就已经下降到了65%。尽管人们很容易想到这可能是由于油价的高升引起的,然而联信银行汽车支付能力指数指出,比起20世纪80年代,现在买一辆车所需的周薪更少,并且石油价格上涨调整违规是在近几年才出现的。
或许是因为facebook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太大了吧。迈克尔·斯瓦克是密歇根大学交通运输研究所的教授,同时也为车管所研究做贡献,他在一份15个乡村的研究中发现,年轻人花在网络上的时间越多,在路上的时间就越少。在家上网或许无需冒险,但这会使经济动荡以及缺少活力。
这一切使美国历史开始走向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我们是一个四处走动和摇动的民族。朝圣者坐着漏缝的小舟来到这儿,迷失的一代到巴黎追逐海明威和格特鲁德·斯泰恩,伟大的一代签字报名漂洋过海去和德国纳粹以及太平洋日本帝国军队作战。60年代的年轻人则加入了和平队。
然而现代的年轻人却变得不愿思考问题,经济的衰退和脆弱使得不愿面对问题的趋势变的更加严峻。在经济不景气年代长大的孩子最终期望在投资和工作方面承担更小的风险,即使萧条时期过去了,他们也不愿努力去寻找新的工作,而是希望在目前糟糕的岗位上做的久一些。耶鲁管理学院的经济学家莉萨·卡恩的研究显示,和别人相比,在贫困经济时期毕业的人,工作十五年之后在工资上还是相对的落后于他人。更令人担忧的是,在艰难经济时期里成长的孩子更趋向于认为运气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使他们变得自满。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商学院经济学家保拉·朱利亚诺说:“在艰难时期成长的年轻人事业心不强,更愿意待在家乡,因为他们认为幸运比努力更重要。”朱利亚诺女士表示,落后的经济会使人们对运气的评价值升高20%。
让我们来看看“随便”这个词在年轻人当中是多么的流行,一个叫《如此随意》的迪斯尼电视节目在年轻人中的收视率高居榜首。这个词从一个标准的统计术语变成了一个万能词,突出着生活的非逻辑性与巧合。然而不幸的是,强调运气甚于逻辑的社会往往发展不太好。
在70年代中期,在那个每个高中生都渴望着驾照、旅行以及自由的年代,布鲁斯·斯普林斯汀发布了智慧而又风趣的专辑《为跑而生》。过了一代人,年轻人都变的不那么愿意闯荡了,这时斯普林斯汀先生发布了他悲沉的末日哀歌《汤姆·约德的灵魂》。我们应该鼓励冲动的行为,别太无精打采。这可能听起来有些刺耳,可如果年轻人连汤姆·约德的勇气都无法理解,我们真的愿意把美国变成这样一个国家么?
或许现在是时候挣脱权力的枷锁了,给干瘪的自行车轮胎打满气,甚至重新开通66号公路——无论如何,让我们的孩子重新上路。
然而在30年前的某段时间,一些人不再那么奋勇向前,美国人,尤其是年轻美国人,开始避重就轻和墨守陈规。那是一个可怕的年代,高达8.3%的失业率和止赎率本可以吸引约德的注意力,而那时的年轻美国人更倾向于停下工作去往更加阳光灿烂的经济地区。
人口普查办公室数据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搬去其他州的可能性已远远低于40%。受过教育以及没达到高中学历的美国人已经在物质上受到了宅家一代的冲击。皮尤研究中心表明,大萧条之前的1980到2008年之间,待在家里的成年人增长了一倍。现在甚至自行车的销售量也比2000年低。今天这一代人简直哪儿也不去。这才是我们要担心的核心问题。
内达华的年轻人面临着13%的失业率,只需花200美元他们就能坐着灰狗大巴到失业率只有3.3%充满希望的北达科他找工作,那他们为什么不跨州呢?“这一代人正在经历一场经济变革”,每年在哈佛大学政治协会发起几千年轻人投票的约翰·沃普这样说道。他报道说年轻人希望与自己的家乡有更多的联系。“我曾与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一个孩子聊天,他说他曾希望成为一名高中老师,但当他发现做高中老师必须搬去亚利桑那阳光地带,他就在哥伦布市的轮胎公司找了份工作。
从詹姆斯·迪恩和马龙·白兰度的喃喃自语开始,年轻人中最令人惊奇的行为转变就是,愿意考驾驶证的人越来越少了。回看20世纪80年代,根据密歇根大学交通研究所调查显示,当时80%拿到新驾驶证的年轻人都是昂首阔步走出车管所大门的。一直到2008年——甚至在经济大萧条之前——这个数据就已经下降到了65%。尽管人们很容易想到这可能是由于油价的高升引起的,然而联信银行汽车支付能力指数指出,比起20世纪80年代,现在买一辆车所需的周薪更少,并且石油价格上涨调整违规是在近几年才出现的。
或许是因为facebook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太大了吧。迈克尔·斯瓦克是密歇根大学交通运输研究所的教授,同时也为车管所研究做贡献,他在一份15个乡村的研究中发现,年轻人花在网络上的时间越多,在路上的时间就越少。在家上网或许无需冒险,但这会使经济动荡以及缺少活力。
这一切使美国历史开始走向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我们是一个四处走动和摇动的民族。朝圣者坐着漏缝的小舟来到这儿,迷失的一代到巴黎追逐海明威和格特鲁德·斯泰恩,伟大的一代签字报名漂洋过海去和德国纳粹以及太平洋日本帝国军队作战。60年代的年轻人则加入了和平队。
然而现代的年轻人却变得不愿思考问题,经济的衰退和脆弱使得不愿面对问题的趋势变的更加严峻。在经济不景气年代长大的孩子最终期望在投资和工作方面承担更小的风险,即使萧条时期过去了,他们也不愿努力去寻找新的工作,而是希望在目前糟糕的岗位上做的久一些。耶鲁管理学院的经济学家莉萨·卡恩的研究显示,和别人相比,在贫困经济时期毕业的人,工作十五年之后在工资上还是相对的落后于他人。更令人担忧的是,在艰难经济时期里成长的孩子更趋向于认为运气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使他们变得自满。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商学院经济学家保拉·朱利亚诺说:“在艰难时期成长的年轻人事业心不强,更愿意待在家乡,因为他们认为幸运比努力更重要。”朱利亚诺女士表示,落后的经济会使人们对运气的评价值升高20%。
让我们来看看“随便”这个词在年轻人当中是多么的流行,一个叫《如此随意》的迪斯尼电视节目在年轻人中的收视率高居榜首。这个词从一个标准的统计术语变成了一个万能词,突出着生活的非逻辑性与巧合。然而不幸的是,强调运气甚于逻辑的社会往往发展不太好。
在70年代中期,在那个每个高中生都渴望着驾照、旅行以及自由的年代,布鲁斯·斯普林斯汀发布了智慧而又风趣的专辑《为跑而生》。过了一代人,年轻人都变的不那么愿意闯荡了,这时斯普林斯汀先生发布了他悲沉的末日哀歌《汤姆·约德的灵魂》。我们应该鼓励冲动的行为,别太无精打采。这可能听起来有些刺耳,可如果年轻人连汤姆·约德的勇气都无法理解,我们真的愿意把美国变成这样一个国家么?
或许现在是时候挣脱权力的枷锁了,给干瘪的自行车轮胎打满气,甚至重新开通66号公路——无论如何,让我们的孩子重新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