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总是与青春相连。单车情结,就像是对青春的缅怀。一辆自行车就完成了一次文艺复兴。自行车已经不再只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成为了一种时尚设计:从万莫夫到永久C,纷纷成为了文艺男女们追逐的对象。自行车也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从流行歌手张震岳到追梦少年郑盛,用一辆自行车就可以闯天下。
在这个自行车的夏天,用自行车骑出一种纯粹,骑出一段传奇。
零排放、纯人力、完全敞开。单车,作为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它的魅力或许就在此,仅凭双脚无法征服的旅行,只靠最简单的工具,就可以实现。上车、开车、目的地、下车,看景、拍照,上车、走人……太多的旅行只是一种流程,而单车上路,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在路上。
“骑车的乐趣主要来自齿链车轮滚滚的流畅体验和途经的一草一木。”
单车达人:张倩
职业:研究生在读
骑龄:6年
骑行经历:黔东南10天
2010年十一,张倩数天内拉起一支队伍,一伙人浩浩荡荡向山青水秀的黔东南进发,他们甚至只设计了大概路线便启程了。一行十四人忽分忽合,以人均一千八的成本,在十天里实现了对黔东南的“逆时针战略包围”。
一行人一路上骑故道过深峡,绕梯田穿云雾,到苗寨蹭饭。还遭遇黑面孔卡车面包车摩托司机、挽篮提裙苗女、年逾八十而健步如飞的老农、几乎总在挥舞锅铲的各地老板娘……种种新鲜的人事物都令一众人更加兴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黔东南,这支队伍完美实践了“骑车-搭车-徒步-坐船-露营-探山游水串村寨”的出行指南。
对于张倩而言,骑行是仅凭人力所能达到的速度最快的移动方式,且兼容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既是旅行,又是运动。登山、徒步之类的户外运动都需要周密计划并严格执行,否则便有落入险境的危险,而骑行只要遵守交规,不脱离公路就基本安全,自由度和活动范围大增。骑行又可以随时弃车登山、徒步,是一种更加自由的选择。
张倩高中时就是一个疯丫头,喜欢与同学飙车,大学时她加入了自行车协会,正式开始骑行生涯。首发是车协的传统线路——西塘二日,“那时候是大热天,陌生车子,还穿了条牛仔裤,骑了八十公里。”很辛苦,不过更兴奋,蹬车一点也舍不得慢下”。到达西塘时已近深夜,古镇显现出最原始的宁静安详。一群人并不着急补觉休息,而是围坐在小桥栏杆边:赏月、喝酒、聊天。这种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感觉,顿时俘虏了还花季着的小张倩:“到底是骑行还是骑行的众人魅力如此之大我不清楚,反正两者都足够可爱。”
与团队一路相伴的感觉很好,但张倩偶尔也会只身上路。某年初冬,她要去外地又想骑车,便提前一天出发,早两小时下火车骑了一百四十公里抵达。从启程到结束,总共两天,“包括挨一天北风吹。”张倩笑着自嘲。
这次单飞经历令张倩更加理解单车骑行:“单独骑行和只身旅行差不多,不过单飞的孤独更彻底,所以单飞的乐趣主要来自齿链车轮滚滚的流畅体验和途经的一草一木一人一屋,另外单飞也很适合幻想和思考人生困惑”。
推荐线路:周末两天可以沿周家嘴路一路向东到达复兴岛,有儿时厂区老城风貌,更有老28路公车“丁零零”过街,恍然穿越。
“人的潜力有时候连你自己都不知道。”
单车达人:七喜
职业:外贸公司员工
骑龄:8年
骑行经历:台湾环岛10天
第一次选择单车作为旅行方式,七喜说他差点骑到吐。从杨浦到崇明,100多公里,一只菜鸟,驾着他那没有变速的小菜车就这样无畏地出发了。但那次地狱般的初体验却令七喜彻底爱上了这种自由自在的运动。一位网名叫Redandblack的学姐在他筋疲力尽时鼓励他:“人的潜力有时候连你自己都不知道。”这句话他一直记到现在。
单车是一种自由,有一次和一大群人一起半夜从复旦出发去浦东的科技馆看“神五”——凌晨12点后可以不用门票。七喜回忆说,冬天的凌晨在浦东空旷的马路上飙车很爽。后来也有半夜出发去苏州太湖的经历,24小时内完全不按照常理作息,而是随性而为,关键是有一群意气相投的同样BT的车友。这是学生时代才有的奢侈。
不知有多少青年因电影《练习曲》而对台湾环岛抱有美丽的期待,七喜正是其中之一。“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被主人公和片中的美景打动,决定去台湾。”当时正在日本攻读硕士学位的七喜办下了签证后,整天泡在台湾的旅行论坛上,“摸透了环岛线路和各种好吃好玩,还认识了许多骑友,我第一天刚到台北,一位论坛上认识的朋友就专程从台中赶来陪我骑漂亮的山路。”
从台北出发,一路南下到垦丁,正是台湾环岛骑行最经典的线路。旅行中从不缺乏美景,更不缺故事。东部花莲的清水崖,一面是海水一面是山崖,最令七喜沉醉。为了重温美景,七喜不惜走回头路又骑了一遍。在太鲁阁峡谷时,七喜还在半山腰遇到吓人的台风,差点住在空荡的补给站,幸好被巡路员“捞”到最近的住宿基地,还遇到了将食物分给他的好心中年夫妇。从东南部翻过一座小山,就从大平洋到了台湾海峡,在那座小山上有一座被遗弃的房子。七喜回忆说:“上面涂满了骑行者的各种涂鸦,就像写在墙上的旅行笔记。感觉棒极了!”
旅途中的旅伴也是一道风景。“台湾的单车文化非常成熟,在路上经常遇见迎面而来的车队,大家都会很友善地打招呼互相鼓励。”在从垦丁往高雄的路上,七喜遇到一位同样独行的中年大叔,他们结伴一路骑了三四个小时直到目的地。“虽然我们几乎争论了一路,但是他热情有趣,给我分享了不少他年轻时的故事。”
推荐线路:环法
环法自行车赛是全世界水平最高的自行车赛,在每年夏季举行,沿途经法国与周边国家,风景非常优美。每年线路均不同,但总长都在3000到4000公里。以后一定要自己去体验一下这条专业级的骑车线路。
“每一辆‘死飞’都是唯一的。”
单车达人:卡尔
职业:广告工作室老板
骑龄:1年
骑行经历:川藏线26天
见到卡尔时,被他的黑吓了一跳,“我刚从拉萨回来。”他笑着说。卡尔第一次骑行就挑战了这条有难度的长线——川藏线。“我买了一本指南,做了攻略,就出发了。”
虽然卡尔还是一个骑行新人,但在上海玩“死飞”圈里算是元老级人物之一。2008年,卡尔第一次从日本潮流杂志看到“死飞”这种运动,仅仅是图片,他就被吸引了,“死飞”,Fixed Gear,起源自纽约的街头文化,与一般的自行车不同,“死飞”的齿轮直接用螺丝固定在轮轴上。自由,是拥有3辆“死飞”的卡尔喜欢这种单车最大的理由:“你可以通过对身体的控制来实现对车的掌控。你也可以选择它的颜色,上海没有两辆‘死飞’的颜色是完全相同的,每一辆都是唯一的。”“简约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卡尔补充。的确,一辆“死飞”完全符合当下最流行的极简主义:一个车架、两个轮子、一个车把和座子,通常没有闸线、没有齿轮转换器、没有挡泥板、没有灯、没有反光板,没有闸。
与所有的运动一样,单车界也有一个拼装备的流派,一架极品单车的价格远远超过一台普通的小轿车。但卡尔却认为过于重视装备会忽略单车运动的本义。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单车就像电脑、手机、背包一般,融入日常生活。“人才是最重要的。”
2010年,德语系毕业后辗转两份工作的卡尔与朋友合作开设了自己的广告工作室,并借助工作室的场地兼做单车店的工作,公私兼顾地结交一些同样玩单车的朋友。
推荐线路:从浙江到福建,骑仙霞岭武夷山线,花费6天。这条线的乐趣在于百分之九十都是山路,既可以观看风景又可以挑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