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家庭区首页 >> 要闻 >> 正文
女性择偶标准,难得时代趣闻
2012-1-12 10:16:05    来源:牛牧    我要评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崇(拜)尚和严肃,也有一个时代的趣闻,往往二者不可兼类。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个时代女性的择偶标准,既是一个共同崇(拜)尚和严肃的话题,也成一个时代的趣闻,这就非常难得了。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年青女性的择偶时尚和择偶标准也随之而变化,这一时代最为崇(拜)尚的行为和趣闻,也就应运而生了。
  
  上世纪50年代初,由于政治变革的需要,很长一个时期曾将社会阶层的贫富两个极端提到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和实践。经过历次政治运动,原有富人已不复存在,国家以大量无产者阶级为社会主体,仅存少量有产者的中间社会阶层被沦为边缘化。
  
  城乡富人消灭以后,原有工人、贫下中农荣为国家的主体和依靠对象,中产阶层只是一个团结的对象。中产阶级少而被忽视,无产者阶级成为社会多数人群。年青女子择偶出嫁也追赶时尚,多看重工人、贫下中农、军人和革命干部。无产者阶级最为理想。年青女子择偶标准的显著特点是:工人贫下中农出身率先为首选,工资粮票户口条件退而求其次。女性择偶政治标准第一。
  
  不少已婚中年妇女,男方若出身成分不好、被打成右派或走资本主义当权派,为了自身或子女的前途,就要提出离婚改嫁政治条件好的对象,即使穷人都行,绝对不能跟着阶级敌人过一辈子。有趣的是,后来社会变革以后,不少女性又后悔莫及,甚至推倒前婚重来。这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伤痕文学和伤痕电影中可以看到许多。
  
  那时有产者已打倒,稍有财产者靠边站,人们心目中只有穷光荣,只要政治条件好就行。表明那个时代中国女性择偶标准偏重政治条件,财富退居次要地位。
  
  待到改革开放,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后,社会则又回到贫富两极为主体的社会形态,要么一些人跃为千万、亿万富翁,要么多数人成为以打工挣小钱维持基本生活位居底层社会人群,而且贫富差距日趋拉大。人们嫌贫爱富心理重又抬头,年青女子择偶嫁人180度转向富有阶层。这就是:有权有钱大富翁如花美女自上门,无房无车男子汉寂寞光棍难成婚。女性择偶转向财富成为首选。
  
  近有调查显示,中国内地女性不少是为了票子和房子而结婚。近80%的受访单身女性表示,她们在择偶时不会考虑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男性。其中有27%的人将择偶标准定为月收入10000元以上的男性。这个标准相当于全国最富裕城市之一的北京人均收入的两倍。
  
  相比于2010年的一项类似调查,女性对男性女性对男性的期望值大幅提高。期望配偶月收入在10000万元以上女性比例增加了近一半,而能够提受偶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的女性比例减少了1/3。
  
  对于房子的要求越来越明显。现有超过68%女性认为要有房才能结婚,而去有七成以上的女性把房子视不结婚的必要条件。分析认为,这一降幅本能地反映出内地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因为房价有可能大幅下降。不过,在一些丧偶的中老年女性看来,如果再嫁择偶标准,男方经济收入和住房条件还是应为首选。
  
  一般来说,男性择偶很看重“感情投入”和对女方“容貌外表”的选择,女性就不同了,如前所述最为看重的还是对方的财富。调查显示,相比之下只有22%的年青女性,很在意未来的丈夫是否英俊。
  
  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女性择偶标准过分看重物质财富(也有别的一些因素,如对男方的某种不信任感等),而又由于贫富差距的悬殊,就业选择有限,工资标准普遍偏低,男方工资收入很难达到所要求的选择标准,青年男女难于成婚,致使剩女剩男成堆。有人预测,如果制度改革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短时间内难于改变。
  
  当今内地女性择偶标准从政治条件第一转向“物质财富”为首的这一变化,表明中国社会已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如果时代发生新的变化,女性择偶标准难免不随之发生新的变化。当下女性择偶标准,难免未来不成趣闻。女性择偶标准彰显着时代变迁、转向的风向标,也是人类永远的趣闻。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