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来自四川农村的贫困生,在校期间,发起成立了天勤图书审读工作室。他依靠所学的专业知识创业,不但挣来了生活费,还贴补家用,花1万元为患重病的母亲治病;先后有38名同学加入其创业团队,目前正在向小型文化公司转型。
记者眼前这个有点像高中生的大男孩,就是许龙桃,23岁,黑龙江大学200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我省图书出版行业最年轻的校对质检“专家”。
刚入学时,许龙桃是揣着老家团委捐助的2000元钱来到哈尔滨的。“家里穷,最大的问题就是缺钱。”通过助学贷款,他交上了学费和寝室费。为了省钱,他从四人寝室换到了八人寝室。为了挣生活费,他来到学校附近的饭店当服务员、传菜员……“我得把打工和所学专业结合起来。”就这样,2006年11月,许龙桃鼓足勇气,只身一人来到哈尔滨出版社求职兼职图书校对工作。见收发室的阿姨不让进,他一着急就说起了四川话。了解到他的境遇后,那个收发室的阿姨主动帮助他联系编辑。那一天,许龙桃得到了他校对的第一份稿子――35万字的《中国楹联大全》。“校对看似简单,做好了其实很难。万分之一的差错率是硬指标。”遇到不熟悉词语就向书本、字典请教。一天要校对4万字,“那些天我常常要工作到凌晨三四点钟,同学们都叫我‘黄眼珠’。”许龙桃自豪地说,“校稿量大的时候,我曾连续一个多月工作到后半夜,但没有因为校稿而落下一节课。”
由于许龙桃专业知识扎实,校稿仔细,能吃苦,出版社给他的工资由20元/万字涨到了30元/万字,稿源也越来越多。2007年5月,许龙桃通过培训考试,吸纳了2名特困生一起从事校对审读工作。同年11月,作为首批重点扶持的创业团队,天勤图书审读工作室走进了黑大学生创业园,有了免费的创业阵地。入园不久,他们就得到了第一期创业种子基金,无息贷款8000元,极大地缓解了出版社回款周期导致的稿酬问题。目前,已有38名同学先后加入创业团队,最多一次有60多人前来参加考试。
“创业光有激情是不够的。校对审读是一个淘汰率很高的职业,耐不住寂寞是做不来的。”许龙桃说,“能挣钱养活自己,还能贴补家里,我挺有成就感的。”去年春节回老家,他用校稿挣的1万元领着妈妈去治了血吸虫病,今年过年,他又给家里添置了彩电和洗衣机。
创业提升能力,开阔视野,赢得机会。许龙桃说,最难忘的是创业学院的老师带着我去出版社“找活”。“事先不通知,老师陪着我来到出版社门前,让我自己去谈校稿的事,他在那等结果。当时真有逼上梁山的感觉。”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即将毕业的许龙桃已经与黑龙江大学出版社签约,成为该社今年录用的唯一一名本科生。从天勤图书审读工作室走出来的7名应届毕业生也都在省内外出版界找到了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