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自由区首页 >> 博文 >> 正文
走进天柱山
2009-11-25 10:53:14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编者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总是给人打下最深的烙印,灵魂为之一新。游踪介绍详尽,移位明晰。时间虽过而意兴犹在。
  
  号称“古南岳”的天柱山,位于潜山县境内,距离我的家乡不过四十公里之遥。这为我们走进天柱山,一睹她的芳容,殊不知提供了多少方便。
  
  的确,我也曾三次浏览了天柱山,第一次是1985年,少年不识事,一上一下,天柱山只不过是一个轻飘飘的梦,只不过是我曾到此一游罢了;第二次是1996年,带领一班学生,也是一窝蜂地上,又是一窝蜂地下,一门心思全放在学生身上,安全第一,来不得半点闪失,没有一种闲适的心境,因而也就没留下什么特别深的印象。第三次是2009年,带着妻子,领着孩子,专门为她而来,也因此记住了一些景点,什么“天蛙峰”、“六月雪”、“振衣岗”、“神秘谷”、“天池”、“顶天立地”……也粗粗领略了天柱山鬼斧神工般的雄奇、壮丽,但要我特别说出其它的什么来,我也就无能为力了。实在是遗憾啊!
  
  早年曾读过李健吾先生《雨中登泰山》,我是很欣赏这一句话的: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象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是啊,三次浏览天柱山,如不能留下片言只语,或记天柱大观,或聊心情感慨,那不就是欠下古天柱一笔债了吗?
  
  天柱山有一景点——振衣岗。古老天柱神神秘秘,“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云出于山,水流于谷,鸟兽也在林中栖息,于是人们认为,有神主宰(天柱山敬奉司元真君神)。于是对山岳产生崇拜,这种遗风沿袭下来,朝山前,为调整心态,游人至此,稍作停顿,整理衣冠,以虔诚的态度朝山,故称为振衣岗。这是一种普通的旅游景点提示,又何尝不是一种文化的特殊的暗示?三次浏览天柱山,一个映像叠加着一个映像,一次经历融成一种情感,一种对古老仙山的崇拜,一种对古老文化的虔诚。如此,浏览天柱山首先就要振振衣冠了。衣冠振,精气聚,方能领略山之奇,山之妙;方能领悟山之魂,山之魄。
  
  走进天柱山的大门,便是一级一级的青石台阶,掩映在青山翠竹之中,顺着山势,蜿蜒而上。山道清幽,少有行人。偶有几个挑着物什的打工农民,流着满头大汗,正吃力向上。汗水滴落在青石台阶上,溅迸开一朵朵细小的水花,是化作了水汽,幻成天柱山的云蒸霞蔚,还是溶进了这已化为自然之景的坚实路基。无数双远去的脚印,见证了一代代登攀者的虔诚。路边的一两位农妇,正向游客兜售着小小的纪念品,也同时向远道而来的客人推荐着上山的拐杖。孩子想买一根,他稚嫩的双腿需要一个帮扶;妻子回绝了,她说不需要;一切取决于我。我说,我们要学周总理到大寨上虎头岭也不坐车,他说到大寨就应有一种大寨精神。这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青石台阶让我们在感叹人力之伟大,但当我们走到雷霹石前,我们的心震撼了。
  
  在路边,在青的树,翠的竹的环抱中,一块巨石静静卧在那里,似一庞然大物“蔽林间窥之”。窥得天地间神工鬼斧般的伟力,窥得每一个来到天柱山,来到这巨石跟前人的心灵的震撼。巨石上书“混元霹雳”四个血红般大字,仿佛在阐释着当年一段烽火狼烟,刀光剑影的历史。当地老百姓称雷打石,你看浑然大石,象是被谁切了一刀的西瓜,缝内有火烧烟痕,真是雷劈的吗?地质学家孙大光,孙先生说,是大石从峰顶滚落,到这里因受力不均匀,震裂开来。我想:不管是雷轰而霹,还是滚落震裂,都将是电石火光,地动山摇,排山倒海,撼人心魄了。真想登临巨石,穿越历史的烟尘,体味那段悲壮;真想深入巨石的缝隙,抚摸它的心魄,听一听它巨人般的心跳。只可惜,我不能,也不敢。
  
  追随巨石滚落的足迹,一脚一脚踏着青石台阶,曲折幽深的阶道一直延伸到树林的深处,空旷而静寂的山林,无风自然凉。清沏,清凉的山泉水缓缓流着,流走了一个个清幽远古的梦。哪里是青阶的尽头,难道我们真的要走进一个远古的世界,我无法说清。此时,此地,一个澄澈、透明、安宁、平和的念想从心头袅袅升起,一片静谧的树林,一泓澄澈的清泉,一条清幽的石道,这不正是我的梦中家园吗?苏东坡“年来四十发苍苍”,浪迹四野,风尘满身,走在天柱山的山道上,仍想着“万里归来卜筑居”。想想,我不正做着古人的梦!
  
  走着,想着,想着如何走进古人绮丽迷人的梦境;想着,走着,走进了天柱山雄壮的灵魂深处。飞来峰,又一个藏匿着灵气,飘荡着仙气的名字摄入了我的视线,涤荡着我的灵魂。在“龙吟虎啸崖”的最西端,一峰独立如云,峰顶巨石如盖,浑身石骨,浅浅的水痕遍布全身,这就是天柱山第三高峰——飞来峰。它海拔1424米,整座山峰为一整块巨石构成,顶有一石长约3丈有余,围长30余丈,高丈余,浑圆如盖压在顶峰,似从天外飞来,石称“飞来石”,峰因石得名,峰顶的飞来石,象一顶花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峰顶。从南面看,如帽如笠;从北面看,如棋如磨;从东看,如球如拳;从西看,则如牛眠虎卧。构成一幅幅精美的壁画,美不胜收,回味无穷。
  
  飞来石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清朝皇帝乾隆来到天柱山,不相信这块巨石是从九天之外飞来的。真命天子随口吟道“飞来未必是飞来,定是世人胡乱猜……”。话声未落,顿时电闪雷鸣,飞来峰上乌云盖日,飞来石隆隆作响,将要飞起……吓得乾隆皇帝赶紧改口“飞来一定是飞来,不是世人胡乱猜,既然飞来又飞去,当初何必又飞来”。言毕,天空一碧万里,祥云笼罩,飞来石也稳稳当当地盖在飞来峰顶。但游人至此,每每惊奇又怀有一份担忧:万一哪天刮风,把飞来石刮下来,那怎么办呢?
  
  一块巨石,独立云霄,她从何处飞来,又为何独独钟情于此地?是奈不住天上的寂寞,还是留恋人间的繁华?是沐浴够了天地之灵气,为实现诗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梦想而来,还是“待吾练丹成,投迹归此地”,构筑乐业安居的家园?不得而知。
  
  山是凝固的美,水是灵动的美。山与水天然绝配,山和水就都有了灵性。天柱山是不缺少水的。天柱山的“飘云瀑”发源于飞来峰,清澈明亮的溪水,曲径通幽,从密密的松林中流出;清泉石上流,从石崖的顶部缓缓地流向底部,远远望去象是蓝天上飘落而下的一块轻轻飘动的白云,又象是九天仙女在抖动长袖,为你的到来轻歌曼舞。“炼丹湖”水质清澈,碧绿如玉,四周群山罗列,环境幽雅,天晴无风,湖如明镜,蓝天白云,苍崖青松倒影其中,如锦如织,给这平静的水面增添了生机,微风徐来,湖水荡漾,波光粼粼,又是一番景象,泛舟其上如入瑶池。这些飘逸的美,幽静的美,确也让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但当我们登上了“天池”,这种感觉又是如此通灵,上了一个境界。
  
  无限风光在险峰。天池峰为天柱山的第二高峰,天池峰一裂为三,由廋廋的两段石条连接在一起,这便是着名的“渡仙桥”。游人至此,都会小心翼翼的跨过“渡仙桥”,即达方圆不足10平方米的一平台,台中大小两个石坑,称“天池”。它深不盈尺,但水清冽,久雨不盈,久旱不涸。我坐在天池边,每次都去想同一个问题:她真的“久雨不盈,久旱不涸”吗?但今天,我是真真切切的看到池里的水,我知道,这些天来,我们家乡是没有下过雨的。
  
  “天池”的外沿是悬崖峭壁,壁立千仞,令人望而惊心,称“试心崖”。“试心崖”是观赏“天柱山佛光”最理想的地方。若与浓雾弥漫山谷,艳阳悬挂碧空,那白色的云雾上将会出现一个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光环,光环层层相套,绚丽无比,更为奇特的是,你的身影一定映在华丽的光环之中。若遇“佛光”,将是你人生中大大的福气。那天,我没遇见“佛光”,但当我们正转身离开“天池”时,突然“试崖”下白色浓雾弥漫山谷,一时间,千丈崖下,或雪涛奔涌,或海浪翻腾,仙风夹雾,有形有色有声,恍若人间仙境。这难道是“佛光”吗?游人一阵骚动,纷纷涌至“试心崖”边,是一探究竟雾从何来,还是想沾沾“佛光”的灵气,福气?只可惜,昙花一现,瞬间,弥漫山谷的白雾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切都有缘而来,一切都有缘而去。置身此景,缘生此情,此处风景最佳,此处心境最妙。
  
  沐浴“佛光”,浸润着灵气,喜蕴着福气,我们信步来到了天柱峰下,背靠“屹然天一柱,雄镇翰维东,只说乾坤大,谁知立极功。”的天柱峰,头顶血红斗大的“顶天立地”四个碑刻大字,也不免心襟摇荡。天柱峰凌空耸立,一柱擎天,浑身石骨,如柱,如锥,如炬,如剑,如楼台,嶙绚奇绝,瑰伟秀丽。明李庚赞曰:“巍然天柱峰,峻拔插天表,登蛴犹未半,身已在蓬岛。凭虚举鸾鹤,举步烟云绕,天下有奇山,争似此山好。”站立处,虽不是天柱山的最高点,但游人至此才能算是游山的一个完美的句点。每每至此,面对这“顶天立地”四字,我都会想:为人立世,如不能“一览众山小”般“顶天”,也一定要“只留清气满乾坤”般“立地”。“黄山归来不看岳,天柱归来不看峰”,望着“孤立擎霄”的天柱峰,想着据记载至今登临绝顶的不知名姓的两人,我是倍加欣喜,天柱峰的魅力她是永远那样孤傲地激励着后人,努力就可顶天,也可立地!
  
  夕阳西下,游人三三两两忙着下山,一脸笑气,一脸喜气。他们用一天的汗水、劳累见证了天柱山的雄奇、壮丽,他们用自己的意志、毅力见证了大自然的伟力堆砌起来的奇迹,千嶂竞秀,地阔天高,万壑争辉,怡人胸襟。路过“拜岳台”,细细端详天圆地方的底座,小心翼翼地数着每圈石块,果不其然,均是九的倍数,天长地久该是多么美丽的祈盼啊!想象着汉武大帝刘彻亲临皖山,设台祭祀,封天柱山为南岳,历代帝王都派使臣到天柱山拜岳,又该是何等盛况空前。这是天柱山的大幸福,也该是那一时国家民族之大幸福吧!
  
  是的,我们要与天柱山说再见了。唐代舒州诗人曹松登“观日台”曾惊呼:“真是画工须搁笔,更无名画可流传”。只可惜我辈这些凡夫俗子不能慧眼识得“庐山真面目”,今日只到“回音壁”下一呼三应,游客朋友,来此仙山,请擦亮你的眼睛,可别辱没了天柱山啊!
  
  道一声再见,道一声珍重!天柱山,我无法带走你的一片云彩,我又怎样能带走你的一片云彩呢?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