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自由区首页 >> 博文 >> 正文
童谣儿歌
2009-12-7 10:34:03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编者按:作者巧妙地以最平凡普通的童谣儿歌以“古今见异”活泼而又真实的形象,以孩子一颗真诚、幻想、纯真的心灵,表现出一个个时代中生活的背景、侧面、特有的历史内涵和人文情怀,还有一段段最难忘、最美好、最温馨的回忆,它让我们体会到了曾经失落的童心和童趣,教会我们许许多多爱的真谛与原始的质朴。童谣儿歌在细腻感人的情感中娓娓道来,意境清越悠长,魅力无穷,读来倍感温暖!
  
  粗略看了《中国古代童谣》一书对童谣的简介,它说,《列子》中记载的《康衢童谣》,据说是我国传说中的圣人尧时的童谣。《古今事物考》也说:“《列子》曰:尧乃微服于康衢,闻儿童谣……谣之起,自尧时然也。”也有人认为《列子》这本书不一定可靠,所以只承认《国语·郑语》中记载的《周宣王时童谣》才是真正最早的童谣。虽然关于童谣的起源仍待有关学者研究、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知不觉,童谣在我国已有了将近三千年的历史。
  
  新华词典说:童谣是流于儿童中间的歌谣,形式较为简短,而儿歌,则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反映儿童生活,适合儿童传唱的歌谣。其解释将儿歌归纳为儿童文学,仔细一想,很对。一首歌,有歌词文字,有意境,它不同于书的,是有音乐伴随,把儿歌编为儿童文学一类,是挺有意思的。现在,许多人已把童谣和儿歌视为同一类东西,这种认知在词典解释便上应能有所觉察,但到了这个年代,歌曲歌词反映的,不再是单纯的儿童生活了,或是童话色彩的幻想,盼望,或具有一定教育意义,更没意思的,是那些硬要填下,可是听起来,别说小孩,连大人也觉得晦涩难懂的唱词,既不易学,也不好听。
  
  童谣,不管是哪个时候,都有,老人也曾听过,唱过,热闹过,欢笑声中,是于童年时对童谣玩耍的甜蜜回忆。在网络上,我搜来一些几十年前,旧时的童谣。其中一首歌曲是关于江姐的,就不止一个版本。一是:江姐江姐好江姐,你为革命洒热血,叛徒叛徒甫志高,你是一个大草包。另外一个就是:江姐江姐好江姐,你是人民的好江姐,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来一个毛泽东,很革命,跳得头发都散了。歌中的江姐江雪琴和甫志高,同为艺术形象,见于歌剧《江姐》,前者为革命宁死不屈,壮烈牺牲,后者则违反了当时地下党的工作原则,不慎向敌人泄露秘密:江姐的行踪,结果,在童谣里,还被人骂作叛徒。可谓一子错,满盘皆落索也。此江姐童谣,流行于50至70年代,是孩子们在跳猴皮筋的时候常会唱的。当跳皮筋的难度愈来愈大时,小孩便会用脚去钩皮筋边舞边唱这首自编的江姐。是的,这童谣,是由孩子们自己编来传唱,所以也就出现不同的版本了。当然,编唱能丰富孩子的想象力,然而我对某些人所说的,唱这些童谣能让孩子们从中学习英雄先烈们的崇高品质与革命思想,使他们在德智体中健康等说法,我是不以为然,持相反意见的。英雄之崇高品质和革命思想固然应该知晓,学习,然而是否非要在童谣儿歌里表达呢?在童谣里刻意地灌注了一些革命思想,或对部分人的过分赞诵,是不大妥当,也似乎歪曲了童谣的意义,令它变得沉重乏味。不过,从五十年代的那些童谣儿歌里,我们能看见一个很要不得,影响小孩,从前就有的做法、目的。即好像明代以前那种所谓的童谣,内容其实都与政治目的有关,结果,好好的,启发孩子们身心发展、成长的童谣歌曲,成为了政治斗争的工具。因此,这种政治童谣,是我最为讨厌的。“爷爷是个老红军,爸爸妈妈都是解放军,姐姐参加红卫兵,我也参加红小兵”。这首童谣的名字未能查出来,歌词简单,有连贯、层次,世代意志相传,表达了对国家革命的忠诚和热情,可读着,却有一股酸楚,细想,这不也就是那代人被愚弄、欺骗,言行身心决定的极至表现吗?另有一首似宣扬路不拾遗美德的童谣《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节奏轻快,歌唱的小孩(感觉应该是一个小女孩)嗓音甜美脆亮,配乐幽美,是一首听了觉得舒服,很值得一听的童谣之一。虽然教育的意义显得直白,但是歌词对小孩的诚实的描述,是很美的。类似的童谣,其实都不是我这一代人所熟悉,如今搜索得来,既陌生又亲切。它们无疑是文学的一部分,也从一个侧面诉说着当时的人生的生活环境,一些情况,表达出人们倡导和重视的品德,等等等等,一首旧时童谣的聆听、学唱,相信已超出了它的歌词,往它的历史,意义作回味。
  
  我辈,以至我自己所会的童谣,不多,在称呼上,也许只能称得上儿歌,而不成其为童谣。而如今大多小孩所认识,津津乐道的儿歌,多来自动画、日本动画,已经与那种较有民族色彩的童谣没什么关系。童谣更多地存在,含有的,是一分古典韵味。我晓得的,最为熟悉,烂熟于心的儿歌,分别是《两只老虎》和小孩子乖乖。《虹彩妹妹》,《凤阳花鼓》都会唱,能唱一段,平常不怎么唱。但据说小孩子乖乖的歌词来自一套《七只小羊和大野狼》的故事,是否如此,望知晓的朋友能告诉我。这两首歌,我以前是常常唱的,自误自乐外,更主要的目的是哄孩子睡觉。大概是初中二年级,那年暑假,么舅母的妈妈(我喊她婆婆)要定期到医院覆诊,舅母拜托我来照顾她孩子,即我的表弟葱头(我姥姥给他改的小名)。当时他还小,只有一两岁,每到中午,家里没人,他吃过午餐吸完奶以后,一齐享受房间空调的凉爽时,我边怀抱着他,边唱起两只老虎:两只老虎,在比赛,在比赛,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然后换个新的,接着唱:小孩子乖乖,把门开开,不开不开我不开,妈妈没回来,谁来都不开!我知道自己所唱的这两首儿歌,和一般的儿歌唱片的歌词不完全一样,也罢,儿歌童谣,我都是从姥姥那儿学来的,如果没有记错,这两首歌亦然。传唱嘛,和原来歌词有少许不同,是可以原谅的。那调儿未错,没给跑了,对我而言,就很好了。前几年放假的时候,回布吉,和二舅母和表弟住在一起,整天陪表弟唱儿歌,我特别喜欢的,是一首英文歌。歌词里有beautifulbutterfly的儿歌,容易唱之余,旋律也好,可因为不记得详细的歌词和它的歌名,到现在,就只能哼着它的旋律,怀念一下。
  
  姐姐怀孕已经九个多月了,变得笨重,当然,假期回家,我会弄一些自己晓得的,对产褥期,坐月子的妇女能补充足够营养的菜肴,肉汤或点心给她吃的,但我想,姑姑能更好地悉心照料姐姐的起居饮食。所以我更希望的,是能在每个假期中,陪着姑姑、姐姐一齐照顾孩子,怀抱起来,给我亲爱的外甥马儿奔,唱小孩子乖乖,唱两只老虎,哄他入眠,做一个甜美的梦,睡梦中,嘴角微微掀起,那是最真最可爱的笑容啊。
  
  若要深思,我熟悉的这两首儿歌,相信也能引发不少有意义的启示,如老虎为什么要比赛,为竞争?为什么外表缺少了什么,就是奇怪呢?从孩子要乖乖之中,想要教导小孩的,是不是听父母的吩咐,教导呢?等等等等,十来句,不足百字的童谣儿歌,真要去发掘点什么,是能够想到很多很多的。可是,对小孩子来说,这种深思没有多大的需要,必要。儿歌对他们,童年来说,是小小年纪对快乐,疑惑,被责备以后的不开心等情绪的一种真切的,自然的抒发。跑跑跳跳,或舞手弄脚,游唱中,内心轻松下来,露出洁白牙齿,吐吐舌头,各自跑开,追赶。童谣儿歌,唱出了每个小孩对生活的喜悦和希望。唱着唱着,人逐渐长大的时候,昔日小孩似乎又和儿歌童谣远了,陌生了,四季四时,童年玩耍,每一首歌曲,不知不觉地被生活的忙碌,乏味,沉重和不如人意所掩没埋藏。
  
  儿歌,着重的不应是歌词表面的华丽,意义,而是主题的鲜明,节奏的明快,音乐、旋律,它的美,对儿童的吸引,歌中朴实真挚的情感。或者应该这的么说,儿歌,不外乎简单,优美,纯美,歌与唱之中,表达流露那一分不首掺和杂念的童言童心。歌中含义,孩子背唱中,自心领神会,各有所得,会心微笑。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