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发改委表示,下半年由于翘尾因素快速回落,新涨价因素继续得到遏制,CPI涨幅将高位回落,全年价格将在可控区间运行。(6月23日《上海证券报》)
5月份CPI同比上涨已经高达5.5%,高于国际惯例的通胀分界线3%的2.5个百分点,高于今年我国控制目标4%的1.5个百分点,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2.25个百分点。这么高的通胀率大大加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负担,已经对中低收入者生活构成巨大压力。发改委表示,6月份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将高于5月份。对此,有机构预测6月份CPI同比涨幅可能达到6.3%-6.4%,7月份维持在6%以上水平。
去年以来,低温、寒冷、干旱、洪涝等灾害接踵而至,对物价带来一波又一波冲击。近期,南方先旱后涝特别是当前的洪涝灾害与正在快速攀升的猪肉价格交织在一起对物价走高“贡献”不小。同时,热钱进入推高外储导致货币被动发行仍在持续,央票到期压力,信贷投放压力等造成的通胀货币因素并没有减弱迹象。更加需要关注的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先后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但是,通胀仍然居高不下。旨在应对通胀的存款准备金率显然失去了效果。这折射出我国经济中的深层次问题,道出了中国通胀如此坚强背后必有强大推手。笔者认为,这个推手是高税收、高收费、垄断企业高利润。这三项已经构成中国商品价格的刚性成本,这才出现了刚性通胀。这种刚性通胀是仅依靠货币手段无法应对的。货币工具收紧仅能够消除的是通胀的货币基础因素,对于高税收、高收费、垄断国企高利润构成的商品价格刚性成本推动是无能为力的。
对秋粮贡献率较大、秋季农作物主产区的中南省份持续洪涝灾害仍在继续;猪肉价格回落迹象仍不明显;房租等居住类价格还在高位;电力、成品油、水等能源、公共产品价格改革将要推出;食用油调价已被“压”了很久,涨价已箭在弦上;日化产品受联合利华涨价带动效应影响全面涨价正在涌动。因此,未来中国物价形势并不乐观。所谓“可控”,笔者理解已经到了不可控的临界点,向前一步“可控”就会变为“失控”,发生质的变化。如果仅仅满足于“可控”,一方面容易麻痹人们的思想,容易松懈应对通胀的紧迫感,另一方面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可控”与“不可控”仅仅一步之遥。从本质上来说,“可控”应该是接近国际通胀分界线的3%以内,最多是接近我国年初确定的4%控制目标,这才叫做“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