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要闻 >> 新闻 >> 自由区 >> 正文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释放
2009-3-30 11:27:20    来源:中国大学生在线    我要评论(

  自1999年,高校正式开始扩招。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父辈们享受不到的高等教育。兴奋之余,迷茫随之而生。受教育的人多了,机会仿佛并没有增加,每年的双选会似乎成了大学生们压在心头的大石头。老一辈时出现的大学生被挣抢要的情形,在今天好像往事不再。大学生们不愿意毕业,生怕一毕业就失业。大学生有较深的就业心理压力。2006年11月初,某师大一位2004届毕业生未找到理想工作而自杀,这一事件再度引起人们对就业心理的关注。近段时间以来,各报刊、网站又相继报道了多起大学生坠楼身亡事件。归纳起来就是大学生产生了就业心理疾病,其原因有客观上的也有主观上的。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稳定、健康,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政治取向务实积极
  
  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稳定健康,现实政治评价趋于积极。这种稳定是建立在对改革开放成就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同的基础上的;他们耳闻目睹了改革开放的成就,亲身感受着祖国的发展和进步,关心改革,支持改革,并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加深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前途充满信心。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对政治问题的分析更趋冷静和理性化。当代大学生已能比较冷静地思考一系列政治问题,不再容易被某种思潮或某种势力所左右而采取过激的行动。他们逐渐接受用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点来看待国际交往。政治取向更加务实、积极,多用经济眼光和从自身利益的角度来看待政治问题。他们已认识到个人的成长不能脱离现实的政治环境,主张在现实的政治环境下寻求个人的全面发展。
  
  (二)“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各种思潮在社会上影响较大,大学生在政治理想和政治观念上存在着淡化的倾向
  
  “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各种思潮在社会上影响较大,大学生在政治理想和政治观念上存在着淡化的倾向,他们主要是以自我发展为视点来看待政治问题的。不少学生把入党、评先进等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学生中不少人的理想信念比较淡漠,这对当前大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健康的养成无疑有很大的影响。八十年代后出生的大学生对风浪和挫折体验少,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比较差。单一的生活经历和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往往是形成青年学生人格不完整的因素之一。凡此种种,大学生在毕业前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体现得非常明显。
  
  (三)大学生在政治思想和政治观念上存在着一些矛盾、困惑
  
  大学生的政治觉悟有待提高,政治选择存在功利化倾向,政治心态还显得幼稚和不成熟。大学生在政治思想和政治观念上存在着一些矛盾、困惑和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表现在部分同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的、片面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层面上,对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感到困惑不解。如内地与沿海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社会的分配不公、贫富悬殊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国有企业亏损和下岗职工问题、高校连续几年扩招和就业很困难问题等等。每次假期返校,意见都集中在这些方面。一方面形势大好,一方面问题不少,对这种矛盾的现象他们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但是透过表面的冷静,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内心潜藏着浮躁和不安。
  
  (四)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很不稳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出现的问题已成为大学生的不可忽视的主要问题
  
  我们感觉到,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很不稳定。从了解的情况看,80%的毕业生处于一种烦躁状态中(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心理不正常),而是恰好相反。所有的人碰到就业压力都会焦虑,只不过有的人焦虑指数高,有的人焦虑指数低而已。压力大小、自身心理素质、家庭结构和社会支持系统都会影响焦虑指数。平时很多学生常把一个词挂在嘴边:郁闷,其实郁闷在心理学上就是焦虑的代名词。在就业的初期阶段,最突出的问题是目标焦虑,即现实能否达到心理预期值。在大学生活中,有的大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个人感情受挫、人际关系失调、性格过于内向、社会交往很少、自卑感强烈、身体出现严重疾病、患有严重心理疾病、转系、休学、降级或近期遭受处分的均可能导致严重的就业心理障碍。学生就业心理出现的问题以及就业压力释放方式存在的不正常现象已成为大学生的不可忽视的主要问题。那么,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进而产生的就业心理、就业压力在所难免,该如何“降压”呢?应该如何正确地合理地适当地释放面临的压力呢?
  
  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合适释放
  
  (一)认清就业形势,正视就业现状
  
  2006年7月16日,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公布,该调查涉及的样本包括全国近百所高校的6000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该调查对签约、专业、薪酬、方式、企业、问题、态度、其它进行了分析。认为,截至2006年5月底,2006届本科毕业生在薪酬预期上,有六成以上的大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元~2000元,有的学生愿意“零工资”就业。调查中,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大学生“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想法仍没有得到明显改观。人际关系网络仍是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理想途径。缺乏工作经验成为就业最大的门槛。当前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制约了大学生就业,企业不看重外语能力,要求最多的是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007年,全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对2007年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时给出了这样的判断。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因此,如何应对面临就业压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尽管矛盾很多,困难不少,社会上“大学生就业的冬天”也已经叫喊了好几年,可是年年“冬天”年年“过”,我们不也迎来和煦的春天了吗?实事求是地说,大学生找个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一个理想的工作。作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没有必要“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也没有必要患得患失、畏缩不前或自暴自弃,要看到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有利条件和难得的历史机遇,迎难而上,做出无愧于时代的光荣抉择。只有正视就业压力,大学生才会迫使自己积极行动起来,产生求胜的心理和行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生只有认清就业形势,正视就业现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处惊不乱。
  
  (二)完善自我,转变就业观念,调适就业心态,塑造自身生存本能
  
  众所周知,在上个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由于高等教育资源相当稀缺,5%甚至4%的录取率意味着,能考上大学就可以换来一个出人头地的远大前程。但是到了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后期,我国高校实施扩招,大学生录取率急剧攀升。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后果,是大学生人才价格的“贬值”。再加上大学生数量大跃进,而教学质量、教育资源都没有跟上,专业设置、教育体制也与人才市场的需求结构存在脱节。于是,当高校分配制度由包分配向市场配置的双向选择转变,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也就不可避免。人们对“知识改变命运”的失望,其实是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写照。因此,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调适就业心态,塑造自身生存本能。要明白知识不曾直接改变人们的命运,它改变的是人们;而命运捏在人们手里。应该这样思考,在大学,大学生学到知识,知识改变大学生,意味着,接受教育是一个从知识贫乏到知识丰富的过程。而更多的知识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和更多的自由,可以让大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获得更多的机会,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要勇敢地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就业一终生职业”和“一锤定终生”的择、就业观。要敢于吃螃蟹,敢于经办“汤包店”。要明确“先就业,后择业;先求生存后求发展”、“人在职场,先学做人,后学做事”、“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恰当定位,迎接挑战”等道理。
  
  (三)要制定一个长达十年的人生发展规划
  
  要制定一个长达十年的人生发展规划。从第一次就业始到后面十年,都要计划在内。制定职业生涯计划不宜过于短暂,也不宜太长。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应考虑“三性”:对职业的适合性、对个人的兴趣性、对社会的现实性。要敢于去做自己认为可以做的事情。认准的事情就一定要干成功。相信,有了明确的人生发展规划,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提高,社会应变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四)量身定做,清楚自己职业大体归属
  
  应该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喜欢的方向,给自己量身定做,找准自己心仪的工作或发展方向。要明白你适合做什么,你能为社会奉献什么。以平和的心态合理定位,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如此,就可以减少或避免就业路上的曲折,进而多些顺畅。应该说,把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如实地转移到对就业前途的考虑并清楚自己应该怎样做,就是压力释放或压力转移。
  
  (五)明确求职目标不盲目,勇敢投放简历有规划
  
  明智的求职者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路,每个人应有自己独特的思路,而且规划的路线及目标越明确越好,这样才能给招聘者一个深刻的印象,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有事业心、有奉献精神、有理想、专业的工作者。求职时,不仅仅要作出这样的规划,还要勇敢地把自己的规划说出来。找什么行业,找什么样的公司,制订高中低三个档次的求职目标,然后有针对性地投放简历和参加招聘会,交流会上盲目地投简历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六)尽力寻找正确释放压力的渠道
  
  网上有人总结出一个就业心理曲线:刚开始时盲目自大超级乐观,看到周围有人开始行动就有一点慌,看到有些人开始签约了就突然之间极度恐慌,等到明年三四月份很多人都签约就超级恐慌,等到五六月份回过头来看每个人都有位置了,心态逐渐变得平和。这样一个心理变化曲线比较正常地反映了学生在整个求职过程中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其实平日里毕业生唉声叹气,喊着郁闷,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件好事情,把郁闷说出来就不再郁闷了,压抑是更可怕的事情。面试受挫,感觉很沮丧,但是如果能跟你的好朋友说说,把这种情绪宣泄掉,就会舒服得多。要以平常心面对每次面试,放轻松就会有好的结果。求职期间同学或朋友间多沟通交流是一件好事,既可以互相借鉴经验,又是一个排解压力的渠道。某些高校在学校里设一间发泄室,学生有不舒服的事情可以到里面尽情地发泄,其做法就值得借鉴。培根说过,一个人把快乐说出来就至少会有两个快乐,一个人把烦恼说出来至少少了一半忧愁。总之,要学会寻找合法的合适的发泄渠道来“降压”。
  
  (七)主动参与就业心理辅导和健康咨询工作
  
  要积极参加个别辅导、集体授课、就业心理行为培训锻炼、书信联系、电话聊天、网络QQ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把自己的心事说出来,把自己的烦恼讲出来。不要闷在心里。有就业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及时到专业卫生机构治疗,不能有怕羞心理,要大大方方治疗。
  
  (八)多途径、多渠道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引导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基本道德规范修养
  
  学校应着力打造适合自己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形成自己良好的校风。应发挥学校大众媒体的正面舆论宣传作用,加强对学生道德教育与基础文明行为的训练,促进养成教育。整个学校,团结友爱,人际和谐。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有此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肯定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九)从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影响力方面来说,大学生应该有一个稳定的心态来对待中国传统的仁爱、孝慈
  
  合理释放就业心理压力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是对社会、他人的尊重。只要好好把握住这个问题,就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早日实现就业。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