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谨防小毛病 一言一行要为自己斟酌
2011-5-23 10:37:26 来源:牛津管理评论 我要评论(
)
步入社会,再也没有人拿自己当孩子了,这是很多大学生步入职场后的第一感觉。既然不是孩子了,就得练出职场人素质,既不能得到同事认可,就摆不正自己位置,也不能特立独行,我行我素。职场是个大家庭,新加入的成员,除了能力要跟上,也得时刻想着:自己的一言一行能否为自己的职业加分。
老总器重
也不要翘尾巴
“人在职场不能太骄傲,否则只能自己吃亏。”身为人力资源经理的王悦感慨道,“我遇到过一个小女孩叫陈静,人挺聪明,办事有能力,本质并不坏,就是有个缺点——自以为是。”
“陈静是前任老总的助理,当初看她挺聪明,我才把她招聘进来。”当时负责面试的人就是王悦。王悦说,陈静给人的感觉性格挺冲的,有眼力见儿,又很精明,所以非常适合做助理。“刚开始还好,没过多久就有些‘翘尾巴’了。”
刚到公司来,陈静总是粘着王悦,一口一个“王姐”地叫着,所以王悦总是拿她当个孩子。平时王悦也会教她工作的方法、流程,以及如何与周围同事相处的方法,而陈静也总是在遇到困难和棘手的事情时,来找王悦帮忙。
有了王悦,陈静的职场很顺利。没过多久就赶上年底,老总工作很多又经常出差,忘了约一位重要客户。幸好王悦发现安排有问题,便让陈静联系客户,并提醒老总,这才有惊无险。为此,不明真相的老总表扬了陈静。对于王悦的帮助,陈静却只字未提。“我觉得她是孩子,也没计较。”
从那开始,老总对陈静器重有加,而陈静也开始有些“飘飘然”了,对于其他部门经理安排的任务,陈静开始推脱了。“她的口头禅就是‘老总没安排我做这个。’”有一次,王悦让陈静帮忙,整理报表,可陈静却说这不该她管。“我没想到,她连我的面子也不给。”看着王悦不太高兴,陈静才说:你跟老总说一声,如果他没其他工作,我就帮你做。陈静的做法,让王悦心里非常不痛快,可又不好说什么,最后也没再找她。
年后,老总被公司总部调到南方市场。新来的老总做事异常谨慎认真,对陈静的工作并不满意,这下陈静可傻了眼,又来找王悦。“可我觉得这孩子不厚道。”对于陈静后来的工作,王悦并不像以前那么上心。由于受不了工作和环境的压力,没过多久,陈静也辞职了。
点评:“陈静的做法很不成熟。”天津博士达营销咨询有限公司经理刘杨认为,别人对自己有过帮助,一定要知道感恩,尤其是职场新人,有了成绩就翘尾巴,这样做结果不会太好。职场中各种纷争虽然普遍,但作为新人,必须要坚忍,无论何时都要“夹着尾巴做人”,否则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年轻有魄力
但也别得罪职场老人
“职场新人一定要顾及职场老人的感受。”如今已是广告公司策划总监的永熙说,新人刚刚步入职场,会带来很多新思路和新设想,这对工作非常有利。但如果过于心直口快,只是注重工作结果而不注重方式,会让别人难以接受。“我过去就不太注重说话方式。”永熙笑着说。五年前,刚刚参加工作的永熙,只是一个实习生,别看他资历浅、经验少,但是头脑灵活,经常会迸发出一些独特的创意。“那时候刚走出校门,天马行空的想法很多,在工作上也很受用。”
有一次,一个前辈拿着一份广告宣传的方案给老板看,老板很满意。可一旁的永熙插嘴道:其实可以把图画打散,利用文字进行勾勒,营造视觉效果。永熙的建议得到了老板的认同,可这位前辈却不太高兴,但碍于面子,也没说什么。
类似的事情很多,起初,大家还能接受,可时间长了,周围同事就开始有“意见”了。“同事们经常告我,说话要委婉些,可我性子直,总是记不住。”直到后来,一位老大姐辛辛苦苦做了一个月的方案,而永熙却说了一句“这样做不好,应该……”的话,使得老大姐当时很生气,用“我觉得挺好”给顶了回去。弄得永熙有些莫名其妙,愣愣地站在那。
后来,老板找永熙深谈过几次,永熙也察觉到自己做法的不妥,于是他渐渐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再加上周围同事对他的理解和包容,永熙跟同事的关系越来越好,同事也愿意接受他的建议。“幸好同事都很好,从来不跟我计较。”提起以前的事,永熙笑笑说,“年轻要魄力,处事也要讲技巧。”
点评:刘扬认为,永熙的改变很正确。新人有独特的想法,会博得老板的赏识,但面对前辈,一定不要“指点江山”或直接推翻。新人的冒进会使老人反感,因此尊重前辈们是必要的。改变一种说话方式,并不是“虚伪”,而是可以让自己的新观点、好想法,更稳妥地表达出来,同时又顾及了前辈的面子。“不要忘了,你今天的平台,是他们曾经辛勤搭建的。”
太独立了
可能自毁前程
还有些职场新人则与永熙这种热心肠、直心肠恰恰相反,他们特立独行,甚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种人最让人受不了,最后肯定会自己吃亏。”沈菲在一家杂志编辑部工作,他以前的同事小杨,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小杨刚到编辑部时,跟任何人都不来往,无论什么工作,都是自己完成。刚开始时,同事都以为小杨因为腼腆而不好意思跟大家说话,于是同事们都主动跟他聊天、约他一起出门,可时间长了大家发现,他不是性格内向,而是根本不想跟任何人来往。“别人的事他从来不关心,别人遇到困难他从来不帮忙。”沈菲无奈地说,“即使求到他,他也不肯施援手。”
沈菲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编排文学稿件的同事想找某位知名学者约稿子,可谁都没有关于这位学者的联系方式。一个同事忽然想到,小杨就毕业于这位学者所在的学校,可以让他帮忙找一找。当同事问到小杨时,小杨却说,自己联系不到他。“一点回转余地都没有,一下子就拒绝了。”弄得同事很尴尬。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小杨对电影方面的渠道比较熟,可当大家找他咨询一些电影方面的资讯时,他却推说不清楚。“单位想团购电影票,他都不肯帮忙。”
小杨的做法招致了所有同事的反感,工作了一年,小杨在编辑部竟没有一个朋友,大家也不再理他了。后来,小杨写了一篇报道有些错误,但因为平时不善于与人沟通,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帮他说话。结果,由于报道的失误,小杨不得不离开编辑部。“人与人的交往是相互的,即便不是团队合作,也不能没有大家的帮助。”沈菲感叹道,“太独立了,就有可能自毁前途了。”
点评:“职场新人要懂得,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刘扬说,小杨的表现很不明智。人不可能做到“万事不求人”,尤其是身处职场,更需要大家的合作与帮助。脱离同事,往往带来的是同事对自己的疏远。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分担任何事情,才会在关键时刻被大家所“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