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妇俩平时相聚时也是各忙各的
“我们从来不旅游,因为所有的假期都回去陪儿子了。”穿着一身海蓝色的西装,于先生淡淡地笑了笑,提起3岁的大儿子和1岁的小儿子,眉宇间不自觉地流露着一股父爱的温暖,于太太在一旁用力地点点头,如果生活有什么遗憾,无法照顾一双寄养在青岛父母家的孩子无疑是最大的一个遗憾。
80后,有房有车,高薪高职,草创期的公司也在稳步发展。光鲜的外表之下,于先生和太太过着“快餐式”的生活,为给孩子创造一流的教育资源而努力打拼,他们有炙热的梦想,有“工作狂”式的拼命,也有难以言表的辛酸。
您的身边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奈特尔家庭”?您自己的幸福感是否也随着事业的高度提升而走低?青年报邀您一起讨论这一现象,欢迎您说出您的故事与感受。
儿子五个月大被送回国见父母时认生哇哇大哭
1981年出生,妻子是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中层管理,丈夫是放弃高薪毅然创业的设计师,无论在谁的眼中,于先生和太太都是一对令人艳羡的佳偶,当他们为各自的事业奋力打拼之时,外人却看不到个中的辛酸与苦楚。
夫妻二人相识于新加坡。那时,他是来自青岛的帅小伙,她是典型的江南美女,同样都在艺术学院钻研设计,相知相恋仿佛水到渠成。事业型的潜质在学生时代就显露无遗,除了学业,两人都会努力做一些兼职、接一些设计的活儿来做,用于先生的话来说,“别人在吃喝玩乐的时候,我们都在忙着接活。”所幸,付出与收获没有让他们失望,毕业时,双方都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薪酬待遇比同学们普遍要高出一截。“我们毕业之后都留在新加坡工作,她去了会计师事务所,我去了一家当地的设计公司。”2007年,事业逐步走上正轨的两人在新加波注册结婚,多年恋爱修成正果。“当时我们俩都很忙,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
于太太回忆道,婚后不久,大儿子出世,但忙碌的工作却让夫妻二人无法分出心力照顾,最后作出了一个心痛却不得已的决定,“孩子五个月大的时候就送回青岛的爷爷奶奶身边,老人不能习惯新加坡的生活,孩子又不放心给保姆照顾,没办法只能这样了。”送走了襁褓中的孩子,夫妻二人的心却一直悬着,对孩子有牵挂,对父母也有愧疚。“毕竟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也不是很好,还让他们带孩子,挺过意不去的。”
一手被爷爷奶奶带大的儿子对爸爸妈妈难免陌生。“记得有一次,妈妈带着儿子来新加坡玩,孩子见了我,反而哇哇大哭。”想起往事,于先生难掩落寞之情,“那时候真的很伤心。”“也不是没想过让她辞职回家带孩子,但那时候我们俩还要还房贷,经济压力挺重的。”于先生坦言,一方面,妻子不愿意从此放弃职业追求,另一方面也确实为现实所迫,所以讨论再三,虽然内心有所煎熬,但还是一直把孩子放在了父母家。没有孩子分心,两人的事业稳步上升,不过3年,于先生已是公司里的资深设计师,赚着一份足以养家的薪水,但生活的节奏也越来越快。
与朋友吃饭5分钟搞定乐享“快速解决一切”
2009年,为了离父母和孩子更近一点,也为了在空间巨大的内地市场闯荡一番事业,于先生和太太一起回国,定居上海。“我的母亲是上海知青,嫁在了宁波,后来她在上海买了一套房子,也就是我们现在住的地方。”夫唱妇随,于太太遂向公司申请调往上海分部,回来之后不久,小儿子出生了。
“我们俩努力带过8个月,实在Handle不了。”于先生叹口气,妻子的工作一如往常忙碌非凡,自己则在本土装潢公司做设计总监,作息不定,请了月嫂之后,照顾孩子依然成为了不能承受之重。
最后小夫妻还是决定让父母带孩子。送走了小儿子,于先生和太太的全副身心又投入了职场。“有一个月特别忙,她每天加班到凌晨一两点,第二天一早又要准时上班。”提起职场中的艰辛,于先生的声音平静得没有波澜,他和太太都认同“工作第一”,哪怕再辛苦,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哪怕是最珍贵的时光,遇到工作也只能退让,“一次过年的时候,回青岛看儿子,但公司有事要我回去,第二天就立刻回去了。”于太太淡然道。
“我们每周只做一次饭,做很大一份,冰在冰箱里可以吃个三四天。”于先生不无自嘲地笑了笑,两个人都太忙,谁也没工夫天天买菜做饭,偏偏又不爱在外面吃饭,只能就着相同的菜色“炒冷饭”。“晚上一回家就开冰箱,然后热一下饭菜随便吃点,有时候是觉得挺凄凉的。”
今年初,于先生放弃了年薪三十到五十万的工作,开始创办属于自己的公司。“我是看过金融危机对公司的冲击的,与其一直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给自己打工。”抱着“创业梦”回国的他与新加坡朋友合作,从工商注册、办公选址开始,一步一步成立了帝新(上海)室内咨询有限公司,虽然是老板,但每一件小事都要亲力亲为,7月份至今,公司已经逐渐步入初创期,开始接公装和高级室内装修的项目。
忙碌的工作让夫妻二人的步调惊人一致的高速。“昨天和朋友吃饭,我们俩五分钟就吃完了,别人才吃了一半。”想起刚刚发生过的一幕,于太太不禁笑了起来,多年来的快节奏生活让他们不自觉养成了“快速解决一切”的习惯,“我们俩都说,我们过的是快餐式生活。”
称只是暂时牺牲家庭觉得熬过去就好了
高薪高职,如果换做旁人,也许会选择一种更为安稳的生活方式,将儿子带在身边共享天伦之类,常回家看看年事已高的父母尽尽孝心。这么多年,于先生和太太也曾羡慕别人生活闲适,也曾面临两难的抉择,也曾被长辈劝说“干吗搞得那么辛苦呢”……但所有的一切还是无法动摇他们既定的人生目标。
“我现在所做的事,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儿子。”于先生坦言,虽然身边不少朋友都劝他“孩子过得开心最重要”,但他或许是受了父亲影响,又或许是中国传统思想浸淫多年,“一代强过一代”的期望始终如一。“我希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希望别人能有的,他也不会缺。”大儿子马上要入幼儿园了,夫妻二人正在计划将他送进国际幼儿园,于先生在心中算了一笔账,如果两个孩子都要一路念国际学校,再送出国,学费必然是一笔不菲的支出,“所以一定要努力工作挣钱啊。”“我觉得现在这段时间是我们俩职业生涯的关键,必须要把握住。”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于先生和太太选择“暂时牺牲一下家庭”。创业比打工辛苦得多,从作息不定变成了彻底没有规律的作息,更不用提节假日,从前工作中的成就感都必须从头再建筑。
生活中性格互补,时有矛盾,吵架难免,这对处于事业上升期的80后夫妻对于当下的状态颇为积极乐观。“除了孩子不在身边,我们的幸福指数还挺高的。”于先生望了太太一眼,两人想了想,默契地点点头。
“现在是一个必经的阶段,我觉得熬过去就好了。”在“成家立业”的选择中,于先生也曾一度纠结,最后想了想,“创业有风险,如果失败了,年纪不小了,家庭还没有,多可惜,还是按照老话说的做吧。”为了早日将儿子接回身边,也为了不再给年迈的双亲增添负担,于先生和太太开足马力在各自的事业上奋斗,享受着属于他们的幸福和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