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人才 >> 职场咨询 >> 正文
一边求职难一边招不到人 高校仍盲目设专业
2013-6-15 9:33:03    来源:本站原创    我要评论(
 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99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上述数据,为2013年打上了“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标签。国有大中型制造企业人员需求急剧萎缩,让今年理工科毕业生的就业更显艰难。但也有数据显示,以私营、民营企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用工数量激增。

  最难就业季,是否名副其实?

  “最难”到底难在了哪里?

  大学生就业尴尬困局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现状

  工科:国企需求少

  文科:薪酬降两成

  制造业疲软,是不争的事实。

  张凯(化名)决定去富士康碰碰运气了,尽管工作单位远在山西,尽管如此选择有很多不情愿,但是急于就业的张凯最后还是下了决心。他的想法是:去看看,也许可以接受也说不定。

  张凯是沈阳市某工科院校自动化专业应届毕业生,往年该专业的就业形势一直很乐观。2012年,该校应届毕业生签约沈飞等一些国有背景的大型制造企业的人数接近200人。但是今年,上述国有大中型企业劳动力需求萎缩,招聘的人数甚至“用一只手就数得出来”。

  张凯说:“去年10月,一家国家电网下边的企业来学校开招聘会,上一年度,这个企业在我们学校招了100多人。这次来招聘的人就说,今年的形势不好,能签就赶紧签了吧!可是到最后,这家电厂一个也没签。”

  国有大中型制造企业用工锐减,成就了富士康在该校的“大户”形象,招聘超过100人。张凯说:“去了就是下车间,做的工作和中专毕业生没有什么两样。”不过月薪3000元,这对于来自农村的张凯来说,颇有吸引力。

  与工科比起来,该校文科专业的就业形势稍微乐观一些。英语专业毕业生小鲁说:“股票、证券行业翻译,补习班老师,还有就是旅行社导游什么的,职位肯定是有的。但待遇压得很低,去年怎么还能1800元、2000元出点头呢,今年很多就给1500元。”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985、211这样的重点院校毕业生身上。沈阳某211院校广电专业毕业班,除了八九个出国的,找到工作的超不过三分之一。

  矛盾

  这边:学生就业难

  那边:职位数增加

  大学毕业生人数最多,目前为止就业率不超过三成,2013年被冠之以“史上最难就业季”似乎并不为过。但事实上,造成2013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能将其简单地归结为市场需求问题。

  沈阳某高校负责就业指导老师范云(化名)认为,2013年的大学生就业情况,确实是10年来最严峻的一年。不过,范云认为这并非意味着社会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他说:“压力确实很大。不过,据我了解的情况来看,第三产业需求量还是很大的。”

  来自智联招聘的统计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智联招聘沈阳城市经理金丽娜告诉记者:“单纯从统计数据上看,在线企业数、在线职位数都是有增长的,全国都是这样。具体到沈阳,在线招聘的企业数有30%的增长,职位数同时也在增长。”

  其中,规模在99人以下的小型企业整体职位量占到了社会总体职位量的43%。但小企业、民营企业由于不够知名而很难引起毕业生的兴趣。而除了一些主观因素外,真正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是人才供求的不平衡。

  分析

  心态:多想当白领

  结局:竞争必激烈

  金丽娜将目前国内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归纳为“金字塔”结构,即上层的中高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中层的白领,下层的蓝领技术工人等三个层次。但现有的人才结构却是“纺锤形”,即高管、技术蓝领少,白领非常多。而大学毕业生求职方向恰好集中在这一部分,因此面临的竞争自然就非常激烈。

  金丽娜说:“现在制造企业的蓝领技术工人,数量非常有限。沈阳很多国企都缺乏这类人才。因此在基本条件差不多的时候,都习惯用提高福利待遇的办法来吸引人才,蓝领技术工人月薪超过7000元的,在沈阳制造业行业里并不罕见。”一方面是大学生工作难找,另一方面,是很多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企业愿意提供更高的薪水招募优秀的应届生人才,但前提是毕业生必须足够优秀。因此,金丽娜更倾向于将人才不平衡造成的大学生就业难,称为“假象过剩”。

  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的《2012年大学生求职报告》中,90后大学生在关注薪酬福利、发展前景之外,也开始关注起办公环境,卫生间文化等细节,甚至左右选择。而90后在遭遇现实和期望存在落差时就跳槽,这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难度。调查显示,2012年,23.3%的毕业生有毁约经历,其中60.7%是因为找到了更好的工作。

  展望

  今年:非单纯缺职位

  明年:就业仍不乐观

  作为就业指导老师,范云常做的就是打压学生们的就业期望值。他认为,大学生就业需要转变观念:“上大学4年,父母仅仅学费差不多就花了6-8万元,结果找一个月薪1000多元的工作,很多学生接受不了。我的建议是,大学生应该先就业再择业,毕业就想找到一个好工作,很难。”

  金丽娜则认为,当下的“就业难”实际上是社会转型下的矛盾体现。“难”不是单纯的就业职位缺乏,而是市场需求和人才现状之间的失衡,而这是一个长期性的社会问题。如果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那么问题还会持续下去,明年后年,就业一样会很艰难。

  -权威解读

  著名教育专家熊丙奇接受本报采访时强调

  必须深入直面就业难

  著名教育专家、上海交通大学编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就必须直面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

  ⒈教育质量在下降

  首先是,高等教育质量下降,扩招规模过大,毕业大学生能力技能存在缺陷甚至不合格,导致刚毕业大学生在社会上总体评价不高。

  ⒉经济结构需调整

  其次,社会经济结构需要调整,我国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总量比例过低,目前国内是43%,欧洲国家是70%,美国达到80%。而第三产业往往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最多。

  ⒊教育行政干预多

  熊丙奇说:“归结到根本,就是教育体制行政干预过多,导致了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出现整体性错位。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学科设置、招生规模这些并不是由高校来说了算,而是教育行政部门才有决定权。大学扩招,实际上是行政扩招,学校没有自主权。在行政命令下的招生、学科设计,既没有灵魂也没有个性。”

  ⒋教育应多元发展

  熊丙奇认为,大学教育应该多元化发展。而多元化重要的一点就是应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他说:“但是现实是,教育行政部门在高校里划分三六九等,又是985,又是211的,职业教育与那些名牌大学地位不一样,低人一等。这怎么能够让整个社会都来重视职业教育?教育行政部门放权,让市场来调控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用市场的办法来解决市场的问题,这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最根本的办法。”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