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很火 企业集中签约较多
2015-5-22 13:36:47 来源:中国教育报 我要评论(
)
小丹来自重庆,1990年出生的她,是北京某“211”院校的新闻系研究生。她当初想着,如果留在北京工作,最好要能解决北京户口,待遇也不能太低。然而,面试了一些公司后,小丹意识到竞争相当激烈。“回老家找工作更加靠谱,再说重庆近几年的经济发展水平也还不错。”小丹说。
面对毕业生总量扩大、就业需求却下滑的严峻形势,很多毕业生像小丹一样,在适时地调整着他们的就业选择。翻阅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的201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不难发现这些变化:毕业生不再热衷于国企,区域性流动加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创业。
互联网企业成新热
75所部属高校中,除去师范类、传媒类、艺术类学校分别以教育、传媒、艺术单位为主流就业去向外,在其他学校中,企业都占据了行业流向比例图的大份儿,其中,互联网企业的表现尤为醒目,流向互联网企业的毕业生呈现人数上升、学历层次上移的趋势。
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等毕业生集中签约较多单位的多份榜单中,都可以见到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网易的身影。湖南大学对毕业生的就业倾向调查中,腾讯、百度、阿里巴巴进入为毕业生倾心的前十家企业。
流向国企还是民企?多所学校的就业报告显示,虽然目前国有企业仍然占据吸收就业的主导地位,但民营企业因近几年发展迅猛,海外业务扩展,正呈现吸收就业比例不断上升的趋势。以湖南大学为例,该校通过比对2013届与2014届毕业生发现,民营企业吸收的毕业生增幅最大,达22.03%;同济大学2012年、2013年毕业生流向国有企业的比例高于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2014年,民营企业的比例已经赶超国有企业。
回生源地的人数增加
从各大高校的就业报告来看,在择业之初,大学生往往对大城市期望值较高,但在实际就业过程中,毕业生往往需要调整就业思路,下移就业期望。近年来,毕业生在就业地域选择上日渐趋于理性,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回生源地或二三线城市就业。
以北京大学为例,毕业生在进入求职季后主要关注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在内的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其中70.22%的毕业生在求职初期希望留在北京工作,但从毕业生实际签约单位地域分布看,签约留京工作的毕业生比例仅有56.15%,比期望值比例下降14.07%;签约中西部地区工作的比例为12.29%,比期望值比例提升超过5个百分点。
受国家政策和基层就业项目影响,不少高校出现西部就业人数的增幅。南开大学有4.02%的非西部地区生源的毕业生流向西部地区就业,中山大学流向西部地区就业的外省生源毕业生达80人,占去西部地区就业人数的18.78%,其生源地主要来自广东、河南、湖南、江西等地。基层就业人数的大幅增长也是高校近年的新趋势。清华大学数据显示,2014年赴基层公共部门工作,是2005年同类型就业人数的15倍。
更多毕业生选择创业
75所高校中公布2014届毕业生创业情况数据的有38所,比2013年增加了26所,部分学校毕业生创业率比2013年增幅较大。以四川大学为例,在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引导下,该校2014届毕业生创业人数从2013届的93人增加至368人。
报告显示,2014届毕业生自主创业领域多与专业相关,集中在互联网、科技、新媒体、文化创意、自主商务、现代服务等领域。
理工科学校的创业行业主要涉及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其中,以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新生代毕业生在创新创业市场上表现称佳。浙江大学涌现了如沪深两市最年轻的总裁——汉鼎宇佑集团创始人王麒诚、快的打车创始人陈伟星等一批青年创业领袖,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创办的米折网、脸萌网、海豚浏览器、卷皮网获得高额融资或战略投资。
而艺术类学校毕业生的创业,多将文化产业优惠政策和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结合,如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生开设艺术培训中心。
面对毕业生总量扩大、就业需求却下滑的严峻形势,很多毕业生像小丹一样,在适时地调整着他们的就业选择。翻阅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的201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不难发现这些变化:毕业生不再热衷于国企,区域性流动加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创业。
互联网企业成新热
75所部属高校中,除去师范类、传媒类、艺术类学校分别以教育、传媒、艺术单位为主流就业去向外,在其他学校中,企业都占据了行业流向比例图的大份儿,其中,互联网企业的表现尤为醒目,流向互联网企业的毕业生呈现人数上升、学历层次上移的趋势。
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等毕业生集中签约较多单位的多份榜单中,都可以见到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网易的身影。湖南大学对毕业生的就业倾向调查中,腾讯、百度、阿里巴巴进入为毕业生倾心的前十家企业。
流向国企还是民企?多所学校的就业报告显示,虽然目前国有企业仍然占据吸收就业的主导地位,但民营企业因近几年发展迅猛,海外业务扩展,正呈现吸收就业比例不断上升的趋势。以湖南大学为例,该校通过比对2013届与2014届毕业生发现,民营企业吸收的毕业生增幅最大,达22.03%;同济大学2012年、2013年毕业生流向国有企业的比例高于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2014年,民营企业的比例已经赶超国有企业。
回生源地的人数增加
从各大高校的就业报告来看,在择业之初,大学生往往对大城市期望值较高,但在实际就业过程中,毕业生往往需要调整就业思路,下移就业期望。近年来,毕业生在就业地域选择上日渐趋于理性,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回生源地或二三线城市就业。
以北京大学为例,毕业生在进入求职季后主要关注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在内的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其中70.22%的毕业生在求职初期希望留在北京工作,但从毕业生实际签约单位地域分布看,签约留京工作的毕业生比例仅有56.15%,比期望值比例下降14.07%;签约中西部地区工作的比例为12.29%,比期望值比例提升超过5个百分点。
受国家政策和基层就业项目影响,不少高校出现西部就业人数的增幅。南开大学有4.02%的非西部地区生源的毕业生流向西部地区就业,中山大学流向西部地区就业的外省生源毕业生达80人,占去西部地区就业人数的18.78%,其生源地主要来自广东、河南、湖南、江西等地。基层就业人数的大幅增长也是高校近年的新趋势。清华大学数据显示,2014年赴基层公共部门工作,是2005年同类型就业人数的15倍。
更多毕业生选择创业
75所高校中公布2014届毕业生创业情况数据的有38所,比2013年增加了26所,部分学校毕业生创业率比2013年增幅较大。以四川大学为例,在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引导下,该校2014届毕业生创业人数从2013届的93人增加至368人。
报告显示,2014届毕业生自主创业领域多与专业相关,集中在互联网、科技、新媒体、文化创意、自主商务、现代服务等领域。
理工科学校的创业行业主要涉及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其中,以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新生代毕业生在创新创业市场上表现称佳。浙江大学涌现了如沪深两市最年轻的总裁——汉鼎宇佑集团创始人王麒诚、快的打车创始人陈伟星等一批青年创业领袖,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创办的米折网、脸萌网、海豚浏览器、卷皮网获得高额融资或战略投资。
而艺术类学校毕业生的创业,多将文化产业优惠政策和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结合,如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生开设艺术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