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面试成应届生走向社会的杀威棒
2010-12-10 10:41:35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
“你明天‘单挑’还是‘群殴’?”“第一轮是‘群殴’,赢了才‘单挑’。”北京某高校大二学生张晓强在宿舍听到隔壁师兄们的对话不禁吓了一大跳:“难道他们要打架吗?”
其实,“单挑”和“群殴”是毕业生“面试专用词语”。“单挑”指的是一对一面试,“群殴”则是由一个面试官面试多个应聘者。
AC面、压力面、恳谈会、PAR面、结构面、无领导面、面经、面霸等等,“面试专用词语”几乎可以写成一部“红宝书”。这些词语甚至连百度知道都搜索不了。应届毕业生们穿上正装,打算兴致勃勃地走出校门,各种“面”就摆在他们面前,如同走进一家热气腾腾的面馆,种类繁多,却都难以下咽。
据了解,一家国企的省公司今年对应届生的测试环节共有13轮,包括网申、笔试、一面、二面、三面、省公司素质测评(即兴演讲、无领导小组讨论、结构化面试)、市公司面试、体检、恳谈会(性格测试、恳谈)、省公司二次审核面试。
上海财经大学本科毕业生范雨晨听到一个哥们儿在某个投资银行一举面试18轮的消息之后感叹:“他都快面吐了吧!单位为什么要把我们折磨够了才肯放我们去工作?”
“压力面”摧毁自信心
中国农业大学应届生卲奇刚遇到了他“史上最恐怖的压力面”。面试官一开始就问他有没有女朋友。理由是:私人问题可能影响工作,我们必须要全面掌握情况。
在邵奇刚一再回避下,面试官几乎以威胁的语气说:“你不说也没关系,我们后面还有好几十个来面试的人。”邵奇刚感觉自己像犯了错误一样,“不就是来找工作吗?”他有点委屈。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三年级学生周峥已经面试了十几家公司,算得上是一根“老油条”了。“营销类的岗位通常都有‘压力面’,故意问一些让人有压迫感紧张感的问题,的确很为难人。”
周峥至今对他的第一次“压力面”记忆犹新。“之前同学们叫我看看‘面经’(别人分享的面试经验),但我觉得没有什么好学习的,面试就是诚实的回答问题呗。”但这第一次的面试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面试官问的第一个问题是:“联系你的学习经历,我想你是一个三分钟热度的人,当你熟悉了一个领域,你可能就会对工作失去兴趣。是吗?”“我一下子就蒙了,心想这个推论也未免太过度了吧,但一味否认就有点狡辩的意思了。”最后他只好红着脸承认。
“你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是什么?”“你人生中最失败的一件事是什么?”“你所做过的最对不起父母的事情是什么?”
这些问题都是“压力面”的主食,倘若面试官再来点评价,给这碗“面”加点作料,味道就更精彩了。
“我简历上写着当班长,面试官就问为什么当班长,想当官吗?我说能锻炼自己,也能为大家服务。他说你是雷锋啊,现在这年代还能找到你这样的人。”周峥说,“这几乎摧毁了我的自信心,我开始怀疑自己。”
走向混乱的“无领导面”
“千万别认为有‘无领导面’就有‘有领导面’,也千万别认为‘无领导面’就是面试官不是领导的面试。”QQ群上,师兄们给学弟学妹这样解难。
“无领导面”的正解是无领导小组讨论,是“群面”的一种。通常,面试官给面试者们一个案例,在不指定领导的情况下,给每个人一定时间发言,最后形成小组意见,这也叫AC面。“无领导面”还可以由两组面试者就某一话题进行辩论。
但“无领导面”由于人多量大,经常会有“夹生面”产生。
中科院广州某研究所蔡新激动地表示:“我前天刚参加了一个特别窝火的面试。这次‘无领导面’一共13个人,从没见过这么多人的。”
让他不解的是,那个看上去和面试者差不多年纪的年轻面试官居然中途离开了,“一屋子的人就在‘无面试官’的情形下‘无领导’讨论着。”最后,这场无面试官、无领导的面试导致了一些“无根据”的结果。蔡新评价道:“太不负责、太不尊重人了!”
如同没有煮熟的面,这样的“无领导面”不仅难以下咽,还可能损害人的健康。
郑华在一家外企人力资源部门工作,她曾经也尝过夹生的“无领导面”。“‘无领导面’中,每个人的发言时间均分要达到10分钟才能有效。但是那一次,我们12个人,要求35分钟完成讨论,每个人只有3分钟时间。”她觉得这感觉太像快餐,“让我觉得很不被尊重。”
“无领导面”除了夹生之外,还会有一些奇妙的味道,让面试者互相淘汰就是其中一种。
同济大学研究生三年级学生张远宏就经历过这一尴尬局面。“辩论结束后,让我意想不到的环节出现了。”面试官宣布现在要在每组里淘汰一个人,每个人指出要淘汰的面试者并给出理由。
“我跟其他同学都不认识,也不了解他们的能力和素质,我真的没办法做出这样的选择,活脱脱、赤裸裸地挑拨离间!”
这个时候,面试者阵脚大乱,然而,乱世容易出英雄。“我旁边的女生就被一个直言直语的人指出一处硬伤,说她专业知识不过关。”这个“英雄”让张远宏有些紧张,生怕他将矛头指向自己。
当然,“英雄”处处有,每场“群面”都能遭遇“强势伙伴”。
张远宏说:“很强势的人会当场把所有人都呛住,很不爽。”他回忆起参加某世界500强的啤酒公司面试,小组里有个男生不停打断别人说话。
“我是我们小组最后一个发言,我刚说了一句,他就打断了我,完了最后还假惺惺地问我要不要上去做陈述。我什么心情都没有了,也没有思路了。”强势伙伴让他的这次“群殴”失败了。
面试者期待被尊重,而不是用求职培训隐藏真实的自己
如果说应届生是各种面的食客,那么面试官就相当于做面条的“大厨”。一些“非著名”“大厨”的“非典型”表现往往让“食客们”哭笑不得。
“面霸”周峥遭遇一家医药公司面试的内容就是“向大夫卖新药”。面试官扮演大夫。周峥认为当时自己表现不错,但面试官扮演的大夫最后还是对他说“我现在有急事,要出去开会,你下次再来吧”!周峥说:“我们6个人的推销,没人能卖出去。”他认为面试官在故意演戏刁难他们。
北京某高校毕业生蒋科则被面试官各种“假如”问题困扰。他印象深刻的一次“假如面”中,面试官问他:“假如你和你的同事在共同完成一个工作报告后,报告只能署一个人的名字,并且被署名的人会立刻得到提拔,你会怎么办?”
于是,蒋科的这次面试就卡在了这个奇怪的问题上了。“如果真是遇到这种状况,就不应该让事情到了这一步才开始着手处理,所以这个假设就不会成立。”他说。
除了永远卖不出去的药、奇怪的“假如”问题,面试官有时还会将面试者当做空气忽略。
蒋科讲述了他参加的另一场基金公司的终面。“我正在回答问题,面试官的电话响了,他就开始接电话了。”蒋科觉得这很不可思议,“要是我的电话响了,一定会被淘汰,但同样的情况颠倒过来,我却不能淘汰他。”
有两年人力资源工作经验的郑华认为,这些看起来很滑稽的行为实际上表现了面试官对面试者的不尊重,不是所有面试官都有专业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精神。对她而言,因为自己经历过面试,才知道在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尊重面试者。
因此,如今每次公司组织面试,郑华都会在面试前向面试者确认面试职位、讲解职位要求、介绍公司情况,然后再对面试者进行面试,结束后,会告知在什么时间段内电话确认下次面试时间。
她发现这些看上去理所当然的细节,很多HR是不会放在心上的。
“而现在社会上还组织了很多求职培训班,讲课老师是大型企业的资深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他们为培训者总结了各个行业甚至各个职位筛选简历的关键词,搜集面试问题,并教他们如何回答压迫性问题、不同的职位对应聘者的能力需求。”郑华说就因为如此,导致很多人为了面试成功,也可以轻而易举通过各种求职培训隐藏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