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人才 >> 培训参考 >> 正文
河北4成大学毕业生进民企 频繁跳槽主因是薪酬
2011-9-26 11:07:57    来源:燕赵都市报    我要评论(

  近日,《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面世。调查由河北省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处组织进行,对省内部分高校近两年内毕业的2000名以上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重点包括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取向、期望薪酬以及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对第一份工作的月薪期望在1000-2000元之间的占比最多,达39.38%,2000-3000元之间的次之。报告认为,省内大部分应届毕业生能够理性预期自己的就业薪酬,而薪酬待遇不理想是部分高校毕业生频繁跳槽的主要原因之一。
  
  频繁跳槽不满薪酬是主因
  
  据河北省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处人士介绍,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118份,有效回收率为84.72%。
  
  在就业待遇方面,调查报告显示,省内高校毕业生对第一份工作的月薪期望为:1000—2000元的占到39.38%;2000—3000元的占到37.49%;3000—4000元的占到13.31%;4000元以上的占到6.23%。
  
  据麦可思(微博)研究院2009年对河北省2008届本科毕业生实际收入情况的调查,省内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2046元,平均月收入最高的专业大类为工学类(2190元),最低为医学类(1685元)。以此数据为参照,可以发现,省内大部分应届毕业生能够理性预期自己的就业薪酬,而部分毕业生则存在着薪酬预期过高等问题。
  
  于此相应的,薪酬待遇不理想是部分高校毕业生频繁跳槽的主要原因之一。调查显示,毕业两年内跳槽达3次以上的学生中,34.28%的学生是因为薪酬待遇不理想,26.49%的学生则是因为工作岗位没有发展机会。
  
  就业率有所上升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就业率一直是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指标。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省高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内就业比率为68.09%,一年内就业比率为79.19%,毕业两年内就业比率为87.5%。与麦可思研究院公布的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河北省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纵向比较来看,有关课题组曾于2006年对省内高校毕业生做过一次就业情况调查,当时的一年内就业比率仅为65.19%,5年来这一比率上升了14%。这说明,省内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调查问卷显示,目前高校毕业生未能就业(包括曾经就业但调查时处于失业状态的大学生)的主要原因,一是薪酬待遇与自己期望差距比较大,占全部未就业学生比例的38%;二是所学专业和市场需求不对口,比例为27%;三是不能适应社会现状的占17%;四是家境较好,暂时无须就业的占11%;五是其他原因占7%。
  
  4成以上毕业生进入民企
  
  值得注意的是,在就业地方面,毕业生首选是经济发达地区和自己的家乡,两者比例分别为40%和41%,愿意选择西部欠发达地区或农村基层的仅5.57%。
  
  从大学生初次就业的单位性质来看,大多数进入了民营企业,占42.68%,其次为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两者比例分别为20.77%和19.92%,而选择自主创业和到农村基层工作的只有6.19%和4.25%。由此可见,在当前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进入门槛限制较多的情况下,民营企业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
  
  在被问及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是否考虑过自主创业时,有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53.26%)表示考虑过。然而,为什么真正选择自主创业的却只有6.19%呢?缺乏创业资金成为主要答案。
  
  调查结果还显示,大学生就业心态也在日趋成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清楚的判断———74.69%的被调查者认同“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
  
  今年省内超40万大学生需就业
  
  据河北省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处人士介绍,本次调查的背景是,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大幅扩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基本上以每年新增40万—50万人的速度扩大招生规模,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108万上升到2011年的675万。
  
  资料表明,2001年我省应届高校毕业生不足5万人,而今年则达到33.4万人。如果算上往届未能就业的大学生,今年河北省需就业大学生人数估计会超过40万人。如此庞大的就业群体,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就业工作中一个新的难点。
  
  调查显示,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专业设置不合理导致高校毕业生结构性供给过剩;大学生毕业时存在就业能力缺口;就业服务体系仍需完善等等。
  
  调查中,仅有35.41%的人认为所学专业与工作岗位对口,39.9%的人认为部分对口,还有24.69%的人所学专业与工作岗位根本不对口。在就业能力方面,已工作半年以上的毕业生中有63%的被调查者认为,毕业时的就业能力水平确实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水平,而毕业生普遍认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恰恰就是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选择比例分别为21.81%和20.54%)。
  
  更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毕业生对于就业服务体系的切身感受和呼唤:仅有6.2%的毕业生认为现有的就业服务体系能够满足求职需要,认为不能满足的占47.8%(其余认为基本满足)。
  
  延伸仅三成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工作岗位对口
  
  已有的研究报告大都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简单地归因于高校大规模地扩招。实际上,大学生数量的剧增也确实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一定困难,但调研发现,就业市场有两种现象引人关注,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技工荒”并存;二是高校毕业生找工作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并存。问卷结果显示,仅有35.41%的人认为所学专业与工作岗位对口,39.9%的人认为部分对口,还有24.69%的人所学专业与工作岗位根本不对口。
  
  这些,反映了高校毕业生结构性的过剩,即毕业生的专业结构与现实的需求结构发生了比较严重的错位。由此折射出高等院校存在着专业设置不合理的问题。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缺口主要表现在,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与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并存。已工作半年以上的大学生中有63%的被调查者认为,毕业时的就业能力水平确实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水平。问卷调查结果还显示,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选择比例分别为21.81%和20.54%。
  
  在对用人单位的调研中发现,用人单位最看重大学生的素质是:专业知识与技能、敬业精神、学习意愿与可塑性、沟通协调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约三成毕业生认为招聘会似“赶大集”
  
  问卷调查显示,毕业生认为现有的就业服务体系能够满足求职需要的仅有6.2%,认为不能满足的占47.8%,认为基本满足的占46%;用人单位认为能够满足招聘需要的仅有18.5%,认为不能满足的占5.9%,认为基本满足的占75.6%。
  
  对于现有的就业服务体系不能满足就业需要的主要原因,高校毕业生认为,一是赶大集式的招聘会人流过多、效果不好(占33.2%);二是信息渠道不畅(占31.1%);三是缺乏与企业直接沟通的机会(占32.7%)。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渠道主要有三个:一是校园招聘会(占33.9%);二是人才招聘市场(占23.28%);三是参加网上招聘(占21.67%)。在对人才交流市场建设亟须解决的问题当中,有49%的毕业生认为政府应当提高人才市场的公益化程度,有26%的毕业生认为应当提高人才市场就业信息发布的能力,有7%的毕业生认为应加快统一的人才市场建设。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