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伟人的演讲中学习TTT的关键技巧
2010-1-9 11:13:14 来源:培训 我要评论(
)
1910年2月孙文领导的第9次起义失败后,流亡到英国。此后徐博衡在英国华裔聚集地清芳阁会所为孙文组织的一次筹款活动。会前孙文接到警告说有人将在会场行刺他,而组织者陈新政(槟城同盟会发起人之一)要代替孙文演讲。而在演讲的现场,孙文却在陈粹芬的陪同下出现了…。
话说孙文在“迟到”的情形下,随手在餐桌上拿了一个西餐用的银色叉子,匆忙而稳健的走向了演讲台。
站在台前的孙文,面向所有的华裔从容不迫的拿出了敌人的恐吓信,并且把恐吓信用手掌拍在了桌子上。慷慨激昂的讲道:“这是我来之前收到的恐吓信,…………,我还是来了”。此时“恐吓信”与“银色的叉子”同时跃入了观众的眼帘。这种勇气及气魄令在场的所有的人为之动情,而此时一支手枪也慢慢的指向了孙文…。
孙文拿起那个银色的叉子,继续讲道“看到这个叉子你们想到了什么?在我们中国饭桌上用的是什么?在中国我们每个人都在使用的是筷子吧………”
就是这样简单的几句话,就激发了海外游子的那份故乡情……………最后,当孙文高举双手,慷慨激昂的讲道:“当我们再一次回去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个安定、美丽、富裕的新中国………”全场一片热烈的掌声。
细细的回味孙文先生的演讲,你会发现此次演讲也是一次很好的培训,之所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培训,是因为最终孙文的演讲达成了“听众”行为改变的目的-慷慨解囊!这不正是我们培训管理者所追究的培训目的吗?接下来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解析一下孙文是如何在演讲中做到这一点的。
第一个方面:以终为始-在课程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如何实现目标
培易顾问公司认为培训是有计划的鼓励学员行为转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老师单向讲授知识点的过程。
因此评价一个培训好坏的主要指标是看学员在课程结束之后有多少的“行为转变”而不仅仅是老师讲得好不好。很显然这一点在孙文的“培训”中是达到了,几乎所有的华裔都慷慨解囊。
所以当内部讲师设计一个课程的时候,必须考虑如何才能鼓励学员的行为改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内部讲师在设计一个课程的时候必须考虑以下四点:
1)学员需要改善哪些行为及这些行为与学员的工作绩效及职业发展的关系如何?
2)改变这些需要具备怎样的知识、能力及态度。
3)运用怎样的学习活动能够帮助学员掌握相关的知识、态度及能力。
4)如何衡量学员是否掌握了这些知识、能力及态度。
第二个方面:孙文在演讲中设计了巧妙的“培训活动”能够通过让学员参与“培训活动”,让“培训”真正意义上的发生!
回顾刚才的一个演讲的片段,孙文先生的演讲中用到的“银色叉子”对我们企业的内部培训师有什么启示呢?
在此次演讲中孙文运用每一个人一日三餐必须的餐具作为学习活动,通过银色叉子将讲师活动、学习活动及学员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块。通过这种体验的学习活动激发与强化了每一个听众“我们都是中国人”的概念,为整个演讲做好了铺垫,由此可见学习活动在实现知识转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很多传统讲师或内部讲师关注的是讲课内容而忽略了学习的载体“学习活动”。这是很多课程在课堂结束之后没有达到行为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什么说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整个教学\培训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作用呢?我们可以从教学的目标谈起。
培训师在设计一个课程的时候首先需要具备一个很重要的区分能力,就是要学会区分学习目标的类型,通常学习目标分为:陈述性知识、智慧技能、态度和动作。不同的教学目标是需要运用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学习活动)才能达到有效的培训目的。因此传统的讲授型的培训方式在成人教学中正面临着巨大挑战
学习活动是指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设计的教学方法,学习活动的设计需要依据学习目标的不同而不同。学习活动可以是讲解、案例、角色扮演,也可以是:看VIDEO、游戏、沙盘等。学习活动是一个培训课程中最基本而又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习活动是讲师活动及学员活动连接的纽带,一个高质量的学习活动通常需要包括六个关键的要素,这六个关键要素分别是:学习要点、学习情景、关键问题、评价方式、时间控制、环境要求。
学习要点:与学习活动相关的知识点;
学习情境:为学员创造怎样的参与方式,能够帮助实现“LearningByDoing”的成人学习方式;
环境要求:这个学习活动对培训的场所有怎样的要求及如何合理的利用培训场所;
关键问题:为了实现学习目标,培训师需要提问怎样的关键问题以激发学员思考,使学习真生的发生在学员的脑袋中,而不是发生在老师的嘴巴上。
时间控制:如何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控制时间的进度,确保时间分布的合理性。
评价方式:用怎样的方式,在课堂中就可以知道学员实际掌握知识点的程度,并依据学员掌握的程度,有效的推进课程进度。
第三个方面:引导学员思考,与学员一块下结论是存进学员行为转移的有效方法。
在此次演讲中孙文运用了“与学员一起下结论”的基本培训原理,在整个演讲中孙文并没有直接提到需要华裔募捐,而是不断的提供“恐吓信”、“银色叉子”、中国的现状这些与结论有关且必要而充分的信息。听众通过这些信息的加工处理,很自然的得出结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让自己的祖国安定、美丽、富裕”。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的行为就发生了,而并非一味的单向灌输
综上所述,一个好的培训并不是培训讲师“演讲的过程”,而是有一系列可以促进学员思考并能够激励其获取技能的提上、态度的改善、知识的增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