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瘦肉精事件经央视曝光之后,企业遭受重创,仅停产整顿就每天损失1个亿的销售收入,增加瘦肉精检测工序每年将增加费用3个多亿,还会有其他相关损失和新增支出。尽管瘦肉精问题主要出在生猪养殖环节,甚至是中间收购商自己向养殖户提供瘦肉精,但毕竟企业因检验把关不严难辞其咎,因此双汇遭受这场危机也算是“罪有应得”。
双汇会不会成为第二个三鹿,已经成为人们议论的一个话题。笔者认为,尽管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但从目前企业与官方的应对来看,双汇应该能够摆脱这种噩运。比如企业积极回应,承认报道属实,向消费者致歉,并采取停产等多种措施进行治理整顿;河南省多级政府相关部门不护短,除了查处责任人之外,已做了两轮瘦肉精普查抽检。这些举措既有利于尽快解决存在的问题,又有助于重建消费者的信心。这次事件,对双汇来说是坏事,但坏事也有可能变成好事。俗话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只要双汇“知耻而后勇”,拿出足够的诚意与魄力,多管齐下切实解决瘦肉精问题,经历了这场阵痛、短痛,或许会获得新生。双汇只要痛改前非,在瘦肉精问题上不苟且糊弄事,而是认真对待,切实消除公众的担心,那么消费者也会重建对双汇的信心。市场的辩证法就是如此,不护短、不搞地方保护,长痛不如短痛,来一番脱胎换骨,反而会获得新生,虽然说这样赢得的信任来之不易,但也许会更为长久。
据说使用瘦肉精本来是个颇为普遍的行业性问题,只不过这次双汇被抓了典型,表面上看很不幸,但把眼光放长远了,则未尝不是好事。虽然是被新闻媒体利用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日而搞的议程设置选中,是被外力逼着解决瘦肉精的问题,但尽早面对和解决这个共性问题,等于先人一步,可以为日后发展赢得更多的优势和空间。比如双汇将要大力发展的自养猪产业模式,使产业链处于可控状态,既有利于保障质量,也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对双汇瘦肉精事件和双汇目前的困难处境,恐怕免不了会有一些竞争对手幸灾乐祸看热闹,而不自省自查。果真如此的话,那么这起事件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今天双汇面临的局面,以后有可能同样会出现在其他同行企业身上。使用瘦肉精这个行业性问题一天得不到彻底解决,即使下一个反面典型不是你,但你日后也不可能侥幸逃脱。所以,更为可取的是,抱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把双汇作为一面镜子,自觉自愿地自查自身存在的同样问题,把双汇的噩运当成自己的噩运,尽管自己侥幸没被曝光,但一样重视,并借此机会采取措施消除自身的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