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推荐 >> 特别推荐 >> 商务区 >> 列表 >> 正文
如何看普京的帝国野心
2014-4-23 10:13:42    来源:外交战略    我要评论(
  作者:丁咚
  
  4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一鼓作气做了三件大事:签署命令为在斯大林时期曾遭受迫害的克里米亚鞑靼族和亚美尼亚、德意志、希腊等民族平反,恢复其名誉和权益,并提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签署法律,放款俄裔入籍条件,只要掌握俄语,且现在或曾居住于苏联或俄罗斯帝国的现代俄疆界内,或直系亲属符合上述居留条件者,都可报名参加入籍面试;向国会提交有关建议在克里米亚划设合法赌博区的草案,以振兴当地疲弱的经济,使克里米亚有望成为俄罗斯联邦境内第五个政府允许的合法赌博区。
  
  普京决定采取的这三项政策中的第一项是对斯大林时代以鞑靼族为主要对象的受迫害者进行平反。
  
  克里米亚鞑靼族与俄罗斯关系的历史渊源可谓悠久复杂。从1243年到1480年蒙古帝国统治俄罗斯期间,原居住于喀山、阿斯特拉罕和克里米亚半岛的回教游牧民族与蒙古族发生同化,逐渐演变成一个新的民族——鞑靼,在这些地区建立了庞大的势力,并在蒙古帝国对古代俄罗斯的统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而对同样依靠屈从蒙古帝国建立政权的莫斯科公国构成了威胁。随着蒙古帝国的衰微,以莫斯科公国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俄罗斯帝国,鞑靼族被俄罗斯族征服,沦为受压迫者,俄罗斯族侵占了他们的土地,把他们赶出城市,将鞑靼族俄罗斯化,并在1783年将附庸于土耳其人的鞑靼族的最后一个汗国克里米亚并入了自己的版图,由此在鞑靼族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两个民族间的矛盾根深蒂固、不共戴天。
  
  而且,鞑靼族从未真正服膺于俄罗斯帝国的控制,总想着有朝一日东山再起,因此只要在克里米亚半岛爆发战争或者冲突,它往往成为俄罗斯族对头的同盟军,无论是19世纪中叶的克里米亚战争,还是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国内战争,克里米亚鞑靼人都乘势而起,心甘情愿为俄罗斯族的对手效力,直到二战时期德国进攻苏联后,他们一如既往地叛离苏联,热情欢迎救星“阿道夫先生”的军队到来,并成为德国占领军的得力帮手,与苏联军队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周旋,使苏联军方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军事行动变得十分艰难。战争后期,德国军队撤出克里米亚半岛,斯大林领导的苏联政府一方面出于报复心理,一方面防止鞑靼人再次扯自己的后腿,对鞑靼族展开了残酷的迫害,焚毁其一切书籍,同时禁止教授鞑靼语,使其失去了民族自主地位。
  
  尽管如此,鞑靼族对俄罗斯族的恨意依然未消,苏联解体后鞑靼斯坦共和国举行全民公投,结果高达64.1%的人同意独立,虽然在俄罗斯联邦妥协之下,它最终保留在联邦之内,但却是俄联邦主体内绝无仅有的享有超越宪法特权的自治共和国,而迁回克里米亚半岛的鞑靼族人在近期的乌克兰政治危机中如同他们的先辈们那样站起来,强烈反对在俄罗斯操纵下举行的克里米亚公投,拒绝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成为其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包括鞑靼族在内的少数民族,在数量上远逊于当地的俄罗斯族,因此无力回天。
  
  在此背景下,普京“以德报怨”,发布政令宣布对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的鞑靼族等少数民族所遭受的迫害进行平反,并恢复其民族地位,颇为耐人寻味。一方面,这是在向这些民族传达一个强烈的信息,即现在的俄罗斯族已经与苏联时代完全不同,决不再将他们视为敌人,并将给予其平等地位和在联邦主体中的权利,尽一切可能帮助其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以此全力笼络他们,稳定刚刚从乌克兰转向俄罗斯联邦的克里米亚的政治局势,未雨绸缪消除其潜在的动荡因素,另一方面,也是在显示俄罗斯联邦坚定地支持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坚定地站在克里米亚自治当局的一方,坚定地协助其顺利完成平稳过渡,谁要想在克里米亚闹事,也将意味着与俄罗斯联邦为敌,其潜台词是对这些民族的暗中警告。
  
  第三项政策是支持克里米亚当局、安定人心并图谋维持当地长期稳定发展的综合配套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克里米亚半岛孤悬于俄罗斯联邦的海外,保证其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公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是确保俄罗斯联邦对其进行有效管辖的关键,也是普京实现更深远战略的重要步骤。
  
  从他制订的第二项政策中,可以初步推断出其长期战略的概貌。放宽入籍条件,那些掌握了俄语、且现在或曾居住于苏联或俄罗斯帝国的现代俄疆界内,或直系亲属符合上述居留条件的俄裔,都可参加入籍面试。
  
  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前置限定,就是“现在或曾居住于前苏联或俄罗斯帝国的现代疆界”,苏联的版图比较好理解,即现在的俄罗斯联邦和所有的原苏联加盟共和国;而俄罗斯帝国的现代疆界意指,俄罗斯全盛时期的领土所及之处,即北起北冰洋、南达黑海南部、西起波罗的海、东达阿拉斯加,除了几乎整个俄罗斯联邦之外,还将乌克兰的绝大部分、白俄罗斯、摩尔多瓦、芬兰、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中亚联盟,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绝大部分,波兰的很大一部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阿尔达汉省、阿尔特温省、厄德尔省、卡尔斯省和埃尔祖鲁姆省的东北区域等囊括在内。在1742和1867年之间,阿拉斯加也是俄罗斯帝国的殖民地。随着瑞典在大北方战争中失败,哈米纳条约在1809年9月的签订,芬兰作为一个自治大公国被并入了俄罗斯帝国。沙皇作为一个立宪君主,通过他的政府和芬兰当地的参议院来控制芬兰大公国,牢牢地掌握着任免权。俄罗斯帝国的疆土横跨欧亚美三洲,总面积多达2300万平方公里。
  
  实施该项政策,从表面意图看,普京是以此强烈宣示它所领导的俄罗斯联邦是所有俄罗斯人的强大后盾,俄罗斯国门随时为他们打开,拥抱其归来,为所有这些地区的俄罗斯族人提供便利。而从其深层意蕴来看,则是赤裸裸地向俄罗斯历史上影响所及之地的所有同胞暗示,他们不必有后顾之忧,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自己所能决定区域的政治未来,在其所在区域充分地表达和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特别是心向俄罗斯联邦的努力。从后者而言,普京毫无疑义地暴露了自己的帝国野心,企图恢复往昔俄罗斯帝国或者苏联式辉煌,将冷战后局限于地区强国的俄罗斯重新打造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尤其是在地缘政治中占有优势的新型霸权国家,实现自己所许下的“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的梦想。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俄罗斯将会支持目前占据数量优势的俄罗斯人脱离所在区域的国家加入俄罗斯联邦,或者在符合俄罗斯战略需要的情况下,发动有利于俄罗斯的政治运动,搞乱其所在国家,从而为俄罗斯施展外交手段增添筹码。而普京大帝领导的俄罗斯联邦居于核心位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怀抱帝国野心的普京的俄罗斯将会在中国周边制造一个广袤的危险地带,并将使中国陷入由其主导的全球和地缘政治游戏之中。在达到其核心目标之前,中国会维持作为他的战略棋盘中重要棋子的角色,协助其重返世界之巅。然而一旦俄罗斯再次成为新的霸权国家,首当其冲受到威胁的将是其庞大的足以抗衡其影响力的近邻中国。中国不仅是其将要抛弃的对象,而且必将是其极力防范乃至攻击的对象。
  
  在可预见的竞争性伙伴——以美国为代表和一个潜在的不可预测的敌人之间,中国作何选择,是一个看似遥远实则绕不过去的战略性命题。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