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希腊积重难返
2015-2-27 9:49:37 来源:南方都市报 我要评论()
作者:陶短房
自1月27日希腊齐普拉斯内阁组成起,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就被“希腊可能赖账”和“欧元区可能踢走希腊”的两难命题折腾得寝食难安,股市、汇市也因此变得焦躁不安,上蹿下跳。2月20日,这一切似乎终于稍稍消停下来:希腊和“三驾马车”总算达成了一项协议,将即将到期的救助协议延期4个月,条件是希腊提交一份包含约束性内容的“改革建议”。
某种程度上,希腊和三驾马车(尤其是其中欧洲的那两驾,即欧盟委员会和欧洲央行)间都摸清了对方的底牌,也都采取了最不容对方拒绝的套路。
所谓“底牌”,对希腊政府而言就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中断援助”,否则非但齐普拉斯上台前“发展经济提高福利增加投入”等种种许诺将成为空谈,债台高筑的希腊恐怕连日子都过不下去;对欧洲方面而言则是“希腊无论如何也不能退出欧元区”,否则不论政治上、经济上、金融上的冲击,都是各国政客所不能承受之重。
正因为明白了彼此底牌,齐普拉斯和他的财长瓦鲁法基斯才敢于不顾欧盟委员会、欧洲央行的一再警告,不断释放“不还钱”、“不紧缩”的狠话,因为料定了对方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希腊这个“坏孩子”从欧元区“准出”,而欧洲方面也浑不理会希腊人的高调———反正到了“大限”也就是2月底,你们终究还是要“生活费”的。
果不其然,2月28日的“大限”一天天临近,两边的调子也一天天降低,轰轰烈烈地对骂开场,悄无声息地妥协收场,双方都可以回家宣称“我们赢了”———欧洲人说“希腊终于不赖账了,我们不逼债是因为他们太可怜,逼也还不起”,而希腊人则说“欧洲终于肯认真听取我们希腊的呼声,和我们好好谈谈了”。
当然,双方都为这一协议留下了尾巴:齐普拉斯回到雅典继续谈他的投入和福利,却对真正迫在眉睫的改革建议顾左右而言他,在拖延一天后悄无声息地将这份本应很引人瞩目的6页纸文件传给债主们;“三驾马车”则一方面肯定“建议包含积极因素”,另一方面表示这份建议和债权人的想法及希腊现有承诺“存在出入”,因此“仍存疑虑”,IMF的拉加德甚至直言“清单整体而言不够明确、不足以获得追加资金”。
不过这些恐怕只是向本方拉拉队表示“我不会轻易妥协”的姿态秀:事实上从互放狠话开始,双方就时刻准备着见好就收,以避免更难控制的局面出现,而协议的达成本身就表明这个见好就收的节点,双方早已心照不宣地共同触及,总额2400亿欧元中下一笔应支付的72亿在一番折腾后最终还是会汇到希腊户头上———充其量拖上一两天,让双方再多一次作姿态秀的机会而已。
然而一切都并未解决:希腊债务危机仍然存在且严重,经济和民生问题更积重难返,齐普拉斯倘为换取纾困款继续对债权人妥协,势必构成政治失信,影响其国内民意基础和政权稳定,反之债券定时炸弹随时会重新倒计时;欧洲的妥协虽在预料之中、情理之中,但“赖账有理”的局面一再出现,不仅会令欧元区内部分歧加大,令其他和希腊情形类似的国家产生效尤之心,也会令日子比较好过的“北方”国家内部反欧元、反欧洲一体化的孤立主义情绪升级,并产生严重的后遗症。
正因如此,各方面才会一方面急切地谋求妥协,一方面小心翼翼地控制妥协的影响度,给钱的一方固然扭扭捏捏,认账的一方也显得吞吞吐吐,惟恐一言不慎,惹出更多麻烦和变数来。
说到底,危机还是危机,判决并未更改,“三驾马车”和希腊所达成的协议,以及随后的一系列操作,不过是提供了为期四个月的缓刑而已。
自1月27日希腊齐普拉斯内阁组成起,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就被“希腊可能赖账”和“欧元区可能踢走希腊”的两难命题折腾得寝食难安,股市、汇市也因此变得焦躁不安,上蹿下跳。2月20日,这一切似乎终于稍稍消停下来:希腊和“三驾马车”总算达成了一项协议,将即将到期的救助协议延期4个月,条件是希腊提交一份包含约束性内容的“改革建议”。
某种程度上,希腊和三驾马车(尤其是其中欧洲的那两驾,即欧盟委员会和欧洲央行)间都摸清了对方的底牌,也都采取了最不容对方拒绝的套路。
所谓“底牌”,对希腊政府而言就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中断援助”,否则非但齐普拉斯上台前“发展经济提高福利增加投入”等种种许诺将成为空谈,债台高筑的希腊恐怕连日子都过不下去;对欧洲方面而言则是“希腊无论如何也不能退出欧元区”,否则不论政治上、经济上、金融上的冲击,都是各国政客所不能承受之重。
正因为明白了彼此底牌,齐普拉斯和他的财长瓦鲁法基斯才敢于不顾欧盟委员会、欧洲央行的一再警告,不断释放“不还钱”、“不紧缩”的狠话,因为料定了对方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希腊这个“坏孩子”从欧元区“准出”,而欧洲方面也浑不理会希腊人的高调———反正到了“大限”也就是2月底,你们终究还是要“生活费”的。
果不其然,2月28日的“大限”一天天临近,两边的调子也一天天降低,轰轰烈烈地对骂开场,悄无声息地妥协收场,双方都可以回家宣称“我们赢了”———欧洲人说“希腊终于不赖账了,我们不逼债是因为他们太可怜,逼也还不起”,而希腊人则说“欧洲终于肯认真听取我们希腊的呼声,和我们好好谈谈了”。
当然,双方都为这一协议留下了尾巴:齐普拉斯回到雅典继续谈他的投入和福利,却对真正迫在眉睫的改革建议顾左右而言他,在拖延一天后悄无声息地将这份本应很引人瞩目的6页纸文件传给债主们;“三驾马车”则一方面肯定“建议包含积极因素”,另一方面表示这份建议和债权人的想法及希腊现有承诺“存在出入”,因此“仍存疑虑”,IMF的拉加德甚至直言“清单整体而言不够明确、不足以获得追加资金”。
不过这些恐怕只是向本方拉拉队表示“我不会轻易妥协”的姿态秀:事实上从互放狠话开始,双方就时刻准备着见好就收,以避免更难控制的局面出现,而协议的达成本身就表明这个见好就收的节点,双方早已心照不宣地共同触及,总额2400亿欧元中下一笔应支付的72亿在一番折腾后最终还是会汇到希腊户头上———充其量拖上一两天,让双方再多一次作姿态秀的机会而已。
然而一切都并未解决:希腊债务危机仍然存在且严重,经济和民生问题更积重难返,齐普拉斯倘为换取纾困款继续对债权人妥协,势必构成政治失信,影响其国内民意基础和政权稳定,反之债券定时炸弹随时会重新倒计时;欧洲的妥协虽在预料之中、情理之中,但“赖账有理”的局面一再出现,不仅会令欧元区内部分歧加大,令其他和希腊情形类似的国家产生效尤之心,也会令日子比较好过的“北方”国家内部反欧元、反欧洲一体化的孤立主义情绪升级,并产生严重的后遗症。
正因如此,各方面才会一方面急切地谋求妥协,一方面小心翼翼地控制妥协的影响度,给钱的一方固然扭扭捏捏,认账的一方也显得吞吞吐吐,惟恐一言不慎,惹出更多麻烦和变数来。
说到底,危机还是危机,判决并未更改,“三驾马车”和希腊所达成的协议,以及随后的一系列操作,不过是提供了为期四个月的缓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