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额尔古纳河边,透过中方一侧绵延千里的铁丝网,把目光投向河对岸那片广袤无垠肥沃无比的黑土地,那片曾经的国土。高高的俄罗斯边防军塔楼上,依稀间可以看见高倍望远镜的反光,俄罗斯军人们无时无刻的不在监视着这条并不很宽的界河。
中国-俄罗斯界河额尔古纳河的秋色,远处就是俄罗斯的村庄。那一大片肥沃无比的土地,曾经的国土啊。
中国的俄罗斯族,大多是前苏联十月革命时流亡中国的前俄罗斯贵族后代,1949年以后逐步返回,但也有不少因为已经成家立业,留在了中国,成为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一河之隔,就是俄罗斯的国土。
富饶的兴安岭盛产木材,民居大多用原木构建,板条和桦树皮做屋顶,防雨又透气,俄罗斯族民居是个热爱歌舞的民族,漫步在村子里,不是能听到悠扬的手风琴声。
地广人稀的黑土地居民稀少,相对中方这边生活也要落后得多,也因此,资源、生态环境都保护得要比中国好得多。
左下角是中方的简易国防公路,路边就是绵延没有尽头的铁丝网,然后要走上两百米左右,就是额尔古纳河边,国界的中心线就是主河道的中心线。
流淌不息的额尔古纳在这里有个大的拐弯,好像一条飘带。往远处看,就是俄罗斯的小村庄,炊烟袅袅。
远离人境,额尔古纳河在两岸形成了许多沼泽和湿地,这里也是鸟类的天堂,往西北利亚的候鸟在这里栖息,天空不时有一群群的鸟群飞过,一路向南。
1939年这场在中国土地上发生的日本关东军与朱可夫的苏联红军之间的激战。至今这片土地上随处可见锈蚀的子弹头和弹片,钢盔、水壶碎片。
好事者现在把解放军退役的坦克和火炮放在这片土地上,炮口指向远处的蒙古国。这有什么用呢?只是一个景点罢了。
阿尔山火车站修建于1937年,是日本关东军驻扎时期的产物。它用砖木、花岗岩、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一层外壁是用粗粝的花岗岩堆砌的乱插石墙,楼顶用赭色水泥涂盖,是一幢东洋风格的低檐尖顶二层日式建筑。它的一侧还保留着半圆形尖顶的碉堡,远看就像是农村里的“粮囤”,现在已经将当时的枪眼用水泥堵上了,估计成了仓房。
候车室里面有两排橘红色的塑料椅,每排八个座位分别装在两侧墙上,地当央是个站炉子。
候车室隔壁是“贵宾室”一样的小巧,里面成U字形摆放着几个沙发,干净简洁,小的夸张的行李房好像骄傲地在声辩:麻雀虽小,五脏可得齐全……站台上没有天桥,也用不到,每天只有两班车,一趟来自白城,一趟开往白城。
站前广场上有临时集市,卖些当地的土特产,因为火车是早上4:59到站,5:14开出,所以不到5:30就散集了。
如今整个火车站保存完好仍在使用,是内蒙古的重点文物。是白(白城)阿(阿尔山)线终点站。这可能是中国小火车站中最漂亮的一个了,有点象瑞士的小站,黄昏时在站上看夕阳,很有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