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值清明
2010-1-5 10:57:57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编者按:又值清明,想到天国的父母,禁不住伤感落泪。来到父母的坟前,摆上两杯酒,敬上几炷香,献上一簇花,跪拜祭祀,以慰父母在天之灵。永远忘不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哺育之情。文字朴实,感情真挚,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无限缅怀之情。
又值清明,草长莺飞,清新明丽,春风轻拂,落红浮水,树绽新绿;
又值清明,小桥斜阳,孤烟雾薄,杜鹃悲啼,风吹哀愁,小雨声稀;
又值清明,慎终追远,告慰先袓,追忆先贤,祭奠父母,缅怀双亲。
临近清明时节,心中总会有一种淡淡的、隐隐的哀愁,縈绕心头,挥之不去,每年总是依节气而至。
记得孩提时候,总盼着春天来到,清明节也就到了,我们可以带上干粮和水壶,跟随着飘扬的少先队旗,去给先烈扫墓,我们可以游玩嘻戏,唱歌跳舞,搜山寻宝……那时,没有哀愁,没有悲凉,只有理想,只有快乐,只有无忧的童年。
既至青年,清明时节也还是那样风和日丽,花团景簇,满目春光,“梨花衰弱菜花黄,樟树生紫桃花红。”我们可以呼朋唤友,携家带口,沐浴春风,踏青赏花,野餐于桃李溪畔,醉归于夕阳西下……那时,也没有哀愁,没有悲凉,只有壮怀激烈,只有青春飞扬,
人到中年,父母相继仙逝,离我而去,自此,清明节再没有过去的清新明丽,没有了愉悦,没有了欢娱,只剩余下哀思悠悠,悲情渺渺,只剩余下伤感寂寥,凄迷彷徨。
今年的清明节比往年要冷一些,虽然各种花儿都开了,有些已谢了,但依然春寒寥峭,乍暖还寒,我驾车来到父母安眠的地方——甘庄。这是一个离城不远的村庄,当年我和夫人就是在这里插队当知青,在这个小山村生活了三四年,尽管劳作辛苦,却也和这里的农民交上了朋友。这里景色如画,修竹茂林、小桥流水,石板房屋,一条不会干涸的小河穿村而过,河岸对面有一座青松茂密的大坡山,这是村里的袓坟之风水宝地,父母去世后就安葬在这里。
割去坟上疯长的杂草,插上事先买好的坟标,拂去碑前供桌上的尘土,摆上两杯酒,敬上几炷香,献上一簇花,跪在墓碑前恭恭敬敬也磕了三个头,我想起了宋朝高启的两句诗:“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抬眼望去,墓冢累累,松林森森,青草离离,每年都是这样的景况,却每年都仿佛满目烟云,茫然一片。我时而默默地枯坐树下,时而静静地肃立碑旁,让思绪随风飘浮,让追忆随白云飘荡……去触摸父母的柔腸亲情,去追寻和梳理双亲留下的愿望梦想。
忘不了,小学二年级一天,我使劲地哭闹着要穿新球鞋,惹母亲生气伤心,我上学去后,很后悔,可没曾想,一会母亲买了鞋送到学校,看着我高兴的样子,母亲疲惫的脸上也浮起微笑,现在一想起当时不懂事的我那样不依不饶地惹母亲伤心流泪,我心里会一阵阵揪心的痛;
忘不了,小时候母亲给我们做的大头棉鞋,式样臃肿,却那样暖和;忘不了,当年去农村插队落户,母亲眼含热泪帮我们收拾物品时说:“这要是去工作,那该多好”;也忘不了母亲当年帮我带孩子,鼓励支持我复习功课考上了大学。
忘不了,记住父亲的往往是严厉,其实父亲给予我们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身体力行的榜样。我们几兄弟最早喜欢摆弄乐器都是从父亲吹笛子那里开始的,我们喜好读书,喜欢体育运动,清高不群,不事权贵的文化素养和性格特征,都是从父亲那里陶冶和秉承下来的……
墓碑上的字迹已然有些斑剥了,而父母的音容笑貌却是那样的明晰,二十来年过去了,如果二老还健在,能过上几年现在的富裕日子那该多好,“子欲养而亲不在”,这种痛彻心骨的遗憾只能永远伴随此生了。
清明正值仲春,在春的生机中缅怀逝去的亲人,在爱的追思中感恩父母的亲情,让爱穿越阴阳两界,送去给逝者来世的祝福,带来给生者心灵的慰籍。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睹物思亲常入梦,训语在耳犹记音。
逝者长已矣,存者永怀悲!安息吧!我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