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转型”与张尚武“乞讨”
2011-7-27 11:46:30 来源:谭浩俊 我要评论()
本月20日,姚明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将从“赛场”转向“商场”。
姚明“转型”,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姚明能够如此坚决,且毫不隐瞒地公布自己的“转型”目标,却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姚明的价值,也因此会得到更大限度、更大充分的展示和体现。
也许是巧合,就在姚明成功“转型”的前不久,有关体操世界冠军张尚武街头乞讨的事,也深深地吸引了公众的目光。同样是运动员,一个把自己的商业价值和才能发挥到了极致,一个却只能流落到街头乞讨的地步,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也许有人会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才能。姚明虽然也是运动员,但更有一付天然的经商大脑,而张尚武则可能缺乏商业头脑。因为,在运动员中,能够具备姚明这种综合素质的运动员,凤毛麟角。
我并不否认这种现象,也不否认姚明比一般的运动员具有更多的商业素质和商业细胞。但是,原因仅仅是这方面吗?张尚武和姚之间,真的只是个体素质方面的差距吗?
显然不是。
我们注意到,姚明自进入NBA之日起,不仅篮球天赋得到了充分发挥,商业价值也得到了充分体现。这固然与姚明在NBA获得的“第一桶金”含金量高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在商业气氛很浓的美国,姚明没有把“第一桶金”用于个人的享受、奢侈和炫耀,而是用在了商业价值的开发与利用方面,他在NBA打拼的同时,也在努力探索如何打拼商场、开发市场方面,在美国开姚明餐馆,在国内投资股权,其投资的巨鲸音乐网目前就正在谋求美国上市。
相反,张尚武在获得了“第一桶金”后,想到的却只是享受、奢侈和炫耀。
说到这里,有人一定会说,这还是个人素质的问题。笔者不如此认为,因为,姚明打拼的NBA和美国,没有坐等价值被开发和利用的习惯,而只有自我开发商业价值、展示商业价值、实现商业价值的氛围。姚明是在商业竞争的氛围中学会了如何开发自己的商业价值,如何将“赛场”与“商场”有机结合起来。
但是,在国内,很多情况下运动员就是运动员,他们与商场相隔太远,他们的商业价值只能“被开发”,而不能也不会主动开发,甚至有些稍有商业价值的运动员,一旦染指商业开发,还会受到“纪律”的处分,甚至被开除出运动队。如李娜的“单飞”和田亮的商业演出,就都受到过相关部门和运动队的处理。
很显然,体制是造成运动员无商业特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可以这样说,如果姚明一直留在国内发展,他的商业价值绝对不可能得到如此淋漓尽致的发挥,也不可能如此轻松地实行转型。搞不好,姚明也会得到李娜、田亮那样的遭遇。
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要想张尚武事件不再发生,要想中国的运动员中出现更多的姚明,给一个体制上的运动员商业价值开发,是一个值得好好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而运动员在为国家作贡献的同时,开发个人商业价值是否会影响运动员成绩的发挥,从姚明的身上也可以得到有效的验证。
所以,从姚明成功“转型”和张尚武街头乞讨的比较中,有关方面是否应当好好地反思一下呢?而中国体育界如何才能把体育竞赛与商业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如何才能实现运动员体育成绩和商业开发“双丰收”的问题,是否也应当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