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2009-11-12 11:10:24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编者按:极平淡的生活中孕育着父母最无私的爱,极琐碎的语言中饱含着父母浓浓的情意。文章纯朴中见真情,本色中见爱意!
前天,四姐发了一个短信给我:你怎么不回家了,父母想你。我当时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了下来。想想自端午节回去一趟以来,因种种原因确实没有回家过,虽然离家的路并不遥远,这让我感到很是内疚。
“儿行千里母担忧”,做父母的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儿女,即使你已经成家立业、衣食无忧,他们也会时刻惦记着你,唠叨着你,我也已为人父,自然知道父母的心思。所以,今天无论怎么忙,我都要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家看看已经七十多岁的父母。
还没有到家门,就看见父亲佝偻着身子在门前捶打着新收的油菜,我的心随着他的捶打绞痛起来。父亲的动作缓慢而又显得无力,油菜籽随着他的捶打在向四处飞散。
我停了下来,静静地望着父亲,那一捶捶直敲入我的心底,我的眼泪掉了下来。想当年父亲是多么的有力而健壮啊。他是做农活的好手,每逢这个季节,我们兄弟姐妹六个就在他的捶打声中看到了希望,我们相继毕业、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而父亲在这样的捶打声中渐渐老去。
我强忍住眼泪,慢慢地走到父亲的身旁,轻轻地喊了声:“爸,我回来了。”父亲这时缓慢地抬起头,看到是我,微笑顿时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绽放:“啊,小五子回来了啊。”他依然叫着我的乳名,只不过这声音显得苍老了许多,他定定地看着我,象要把我整个人看透。
母亲也许听到了父亲的呼喊,小跑着出来,怔怔地看着我。好半天才说:“小五子回来了啊”。我又鼻子一酸,母亲也老了,那满头的白发预示着岁月的无情,额头的皱纹沉淀着生活的沧桑。很难想象瘦小的母亲怎么样将我们六个拉大成人的,那种艰辛、那种苦痛,而且是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母亲也曾年轻过,也曾美丽过。在那个讲成分的年代,家境较好的她嫁给了贫农的父亲,随后跟着当兵的父亲从湖南到海南岛,再到江苏,最后在这儿安家,生养了我们六个儿女。她从没有后悔过,在她的言语中时刻流露出对父亲的爱慕、对子女的关爱。这是个可敬可爱的老人。
母亲开始张罗着饭菜,脸上始终挂着笑容,我从来没有看到母亲这样开心过,那是因为我回来的缘故啊。我不知道这么长时间没有回家,对她意味着什么,她是怎样的在等待和挂念中度过的啊,我开始深深地自责。在功利中苦苦挣扎的我,在很长时间却忽视了对父母的关心,我已变得不是原来的那个孝顺的我了。
母亲用那粗燥的手掏着米,嘴里在不停地唠叨着。不知怎的,这种唠叨今天象美妙的音乐传入耳际,我有一句没一句地插一下话,不忍打扰她的唠叨。母亲显得更兴奋了,苍白的脸上渐渐红润起来,父亲则坐在门口的凳子上微笑着询问我女儿的情况,得意和满足感在他瘦削得脸上显现出来。我知道为儿女操碎了心的父亲这时才有了一种成就感,他怎么能不微笑呢?是他用双手缔造了一个大家庭,如今儿女满堂,他会在一种安详幸福中度过自己的晚年。
吃饭的时候,母亲不停地劝我们吃菜,多年不喝酒的父亲兴致很高,举起酒杯频频和我喝酒,我怕他喝多了对身体不好,劝他少喝点,父亲这才放下酒杯,但微笑始终挂在他的脸上。今天是他最快乐的日子啊!
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和父母道再见,父母执意要把我们送到路边,并不断地叮嘱我工作好好干啊、有时间回家看看啊,显得很不放心的样子,望着他们的满头白发、历经沧桑的皱纹,我又一次眼睛湿润了。我不愿让父母看到我的眼泪,背着身轻轻地劝他们回去,要他们保重身体,便匆匆上路了。
走不多远,我不放心回头望了一眼,父母仍然在夕阳中站立着,就像两座雕像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我的心又一次绞痛起来,眼泪涌了出来。父母啊,请放心,不管有多忙,我会常常来看你们的,不管走到哪里,我始终是你们的孩子啊!我也会在心中默默地祝福你们健康长寿,这是做儿女发自内心最真诚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