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阳光
2009-11-23 10:53:31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编者按:舒缓的笔调,淡淡的倾诉,静静的感悟。同样的世界里,有人飞黄腾达,有人失魂落魄,因为宁静,所以心静。但也不能老是沉浸在一个人的阳光,还是应该学会走出来,去拥抱更大更美的阳光!很成熟的思维,很冷静的理智。欣赏!问好!
不知从何时起,自己有了这样一个习惯:每忙碌完一阵子,总要找一个安静的小餐馆坐下,在犒劳身体的同时,也放松一下自己那颗疲惫的心,静静的远离喧哗的世界,然后回到一个人安宁的天空。
又是非常忙碌的一周:两门考试,两次实验,之间还有着十几节大大小小的专业课,还好,终于过去啦,又到了周末,原来,真如台塑大王王永庆所言,整日悠闲那不叫轻松,忙里偷闲才是真正的轻松。
今天的天气很好,尽管还有着淡淡的寒冷,但阳光却格外温暖而温柔,乍看不觉得刺眼,柔和的光线里景物都变的暖和起来。这么好的日子,难得的悠闲时光,我决定一个人出去走走。
不知不觉就走出了校门,走到了学校附近的街道上,还是那条熟悉的农贸小街,以前总觉得很冷淡,岁月的流逝中却渐渐的喜欢上了这样一条不甚繁华的小路,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却有着一种小村里特有的淳朴和温情。
逛完超市,买了点水果。路过一个临界的快餐店,发现里面竟然一个顾客都没有,毕竟已经过了午饭时间,毕竟是在一个相对冷清的街道,我心领神会的给自己解释,同时欣喜的告诉自己:“就这儿啦!”
点了一杯可乐,一个汉堡,一份鸡米花之后,伴着轻柔的英文歌曲,我选择了紧靠落地窗旁坐下,任凭轻柔的日光洒在自己的手上、脸上,在淡淡的音乐和淡淡的阳光里我渐渐的变得淡忘了起来,看着窗外偶尔飘过的行人,或匆匆而过,或慢慢踱步,我觉得好悠闲,也许,生活本来就应该这么悠闲,是无穷无尽的欲望才使一个人变得疲惫,变得憔悴和麻木。像这样一个冬日的午后,一份小吃,一抹阳光,一份心境,就足以把自己陶醉的一塌糊涂,那么,干嘛还要强迫自己想那些遥不可及的彼岸呢?
最近复习忙碌之余,还是不忘看了几本好书,有刘墉的,韩寒的,还有安意如的,虽然各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但都是自己喜欢的类型。我个人觉得,一个人的思维发展确实和读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要多读书,而且要读杂书,杂读书,正如吃饭要五谷杂粮都要吃一样,这样才不会缺营养,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理智和智慧,而不是偏执和顽固。
每个人的见解都不尽相同,很多人都觉得韩寒很张扬,很狂傲,但我倒觉得从他的文字里,读不出这样一种放荡不羁的感觉来,至少我觉得,他还是一个相当理性而且内敛的人,因为该说的他可能会说的很具体很夸张,但不该说的,他却一个字都没写没说,尽管他也知道,尽管他也很想说,但理智和智慧还是让他三缄其口,就凭这点,我就觉得韩寒的成功绝不是偶然,他的张扬也不是毫无目的的张扬,而是一种张弛有度,在看似不修边幅中,自有一番沉着和老练,而且,他也的确看了好多书,好多很杂很杂的书,才有了今天“下笔如有神”的能力,所以,看一个人千万别看他成名后的表现,而要看他成名前的默默付出。
安意如的《美人何处》,依然写的那么清丽华美,依然追寻古典和历史的浪漫足迹,沉醉在唯美凄婉爱情的旷世韵味中。很喜欢这样一种感觉,她的书我向来都是很慢很慢的看,不想一下子就看完,而更像是在打量一座美丽的雕像,每一个细节中似乎都潜藏着一段美好的故事,令我陶醉,令我遐想。
刘墉的《你不可不知的人性》写的的确很辣很直白,每一个故事都似乎让人醍醐灌顶,每一个故事又似乎深深的刺痛我们的心,诚如他所言:因为人性丑恶,所以你不能不认识它;因为人性向善,所以你不能不谅解它。请以智者的心去了解“你不可不知的人性”,请以仁者的心去培养“你不能没有的谅解”。
本来是不打算怀旧的,只想在这样一段属于一个人的时光里淡淡的忘记每一个人,忘记每一件事,忘记这个世界,尔后再潇洒的走向人群,走向依旧熟悉的景色里。不想,一首久违而熟悉的英文歌曲传入耳际——“Yesterday Once More”。在那样的旋律里,我不得不还是动情了,暖暖的阳光依旧抹不去心中的凄凉。
刚才快走出超市的时候,遇到一个人,应该是擦肩而过吧,因为彼此没有打过招呼的。我不知道她有没有看到我,那是一个曾经让我一度爱慕很深的女孩,在这样一个寻常的午后,她原来竟是如此的普通,枯黄的头发,憔悴的容颜,混在人群里绝对是找不出来的,这就是那个我曾经朝思暮想的美若天仙?瞬间,感觉自己真的很好笑,原来和朋友的那么多争辩中,我都没有妥协,今天的无意一瞥中,我就这样轻易把自己否定了。不过想想,人世间那么多事,那么多纷纷扰扰的纠结,不也是如此吗?当你沉浸其中的时候,你的眼光和头脑已经的大面积麻醉了,在固有的思维模式下,你只能坚持着你的坚持,固执着你的固执。
那么,又何为美呢?从盛唐时代的富态丰腴之美,到晚清时期的病态清瘦为美,再到西方的性感之美,东方的古典之美,我们可以看出,其实,美本身就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不仅不同人对美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又会对美的标准发生变化。不要觉得这是个别人的思想,这其实就是实实在在的人性。
上周在《读者》上看到一条语录:“人与人之间的最佳境界有时候就是相互淡忘。说明谁也不亏欠谁,谁也对得起谁。如果互相感恩或牵挂,就说明相互亏欠,或者相互有对不起的地方。”当时看了,不甚理解。刚才的擦肩而过之后,我却瞬间就有了感悟和理解。淡忘,其实也并不是真正的遗忘,而是从过去那种偏执和感性的世界里走出来,以一种更高的境界去看待曾经的人,曾经的事,曾经的情,才蓦然发现,原来不过如此,的确可以淡淡的忘记,也可以淡淡的想起,没有波澜,也没有心动,有的只是实实在在的思索和感悟。
时间已过去好久了吧,不得而知,我喜欢这种没有约束,没有时间观念的生活,甚至没有回忆更好,只当自己是一个行走在他乡的匆匆过客,再凄美的故事都是写给别人的,我的使命只是轻轻地一路走过。
当最后一滴可乐吮入口中,我才蓦然发现自己已经坐了好久,这时,进来一个小伙子,见面和我寒暄了好一阵子,说实在话,不知道自己是认识的人渐渐多了,还是淡忘的境界日益高深,我真的记不起来他是谁了,尽管我俩说了好多各自的生活,然后我起身再和他依依道别,很亲切的交流中,我却没有一个清晰的记忆,也许,记忆了又能如何呢?人生不过只是一场匆匆的邂逅,不过像寻常午后寻常巷陌里遇到一个寻常的人。一转身,就真的是一辈子吧,谁也说不清楚。
坐在屋里暖暖的阳光,走出门外却依旧略带寒意。其实,阳光还是那个温度,只不过周围变化了而已。同样的世界里,有人飞黄腾达,有人失魂落魄,大抵也是如此吧。不过,一个人的阳光里,是没有这些杂七杂八的琐碎的,因为宁静,所以心静。
一个人的阳光,即使一个人也还是需要阳光,但也不能老是沉浸在一个人的阳光,还是应该学会走出来,去拥抱更大更美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