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读书
2009-12-9 10:22:27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编者按: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读书的经历,从古论今,告诉我们读书要享受其中的快乐,而不是被动地去读。作者才思敏捷,善于感悟,描述间将自己所思所想表达的淋漓尽致,欣赏问好!
很小的时候,我见爷爷读书,就认为读书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不然爷爷怎么会读的那么入神呢。只见爷爷手里棒着一本书,面带笑容,摇晃着头,嘴里连说带唱,时儿扼腕叹息,时而拍案而起,时而泪流满面,时而开怀大笑。在他完全陶醉在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时,我无论如何打闹都不会引起他的注意的,于是我也拿着一本书在奶奶的面前学着爷爷样子,摇头晃脑瞎读了起来,奶奶见了,也不知道我的书是否是倒着拿的,抚摸着我的头笑道:“瞧,我的孙子出息了,这么小就知道读书了。”
到了入学的时候,我对小人书特别感兴趣,家里给的零花钱几乎都用来买小人书了,那时我购买的小人书就有几蛇皮口袋。据说现在保存的70年代的小人书可以卖到几百元一本,我后悔极了,因为我的小人书在几次搬家中散失殆尽,倘若现在它们还在,该是多么令人高兴地事啊。那时我不仅是看自己的小人书,还用自己的书和别的小朋友换书看,有时也和小伙伴们一起看书,看到解放军行军的时候,我们就会念叨“向前进!向前进!”看到打仗的情节,我们的就会发出“冲啊!”“杀啊!”的呼叫声。
再大一点的时候,我对小说书爱好起来。那时,学校的功课不是太紧张,在课余时间,同学们都去玩耍打闹的时候,我便会如痴如迷的看起小说来。晚上的时间很长,当然是读小说书的绝佳时机,我是绝对不会放过的,再加上小说书第二天就要还给别人,于是我就会挑灯夜读,但这个秘密很快被我母亲发现,因为我屋子里的煤油灯用油太多,那时可是计划经济,煤油是按票供应的,我用油太多会影响到我一家子用油计划的,母亲就每天晚上睡觉前把我的煤油灯拿走,我气得大哭起来,但仍然没有得到母亲的允许。无奈,我只有另想办法,好在我家隔壁住着几个南京下放知青,他们每天晚上无聊的时候,便会几个人打扑克,用的是罩子灯,比我家的煤油灯还亮堂,我就正好借他们的灯光来读书了,几个知青见一个小不点孩子每天晚上都到他们那里看书,很吃惊,也很高兴,他们摸着我的头说:“这小家伙,将来肯定有出息。”他们也把他们的书借给我,我如获至宝,更是贪得无厌、囫囵吞枣地读了起来,甚至有时还读不懂其中的意思,知青们也对我父亲说:“你儿子将来有出息,天天晚上读书,到我们休息才走,了不起。”我父亲笑道:“他哪里看的是什么有用的书,是没有用的小说书。”“知子莫如父”啊,我小时候看了那么多的小说书,至今也没有写出什么惊世骇俗的长篇巨著来,但我享受到了读书的快乐。
我所读的书的来源,还有就是我的本家爷爷,他家的藏书就有几箱子,而且很多都是繁体字,他家的书一般人是借不到的,但我们是本家,论辈分他还是我的爷爷,他对我这个孙子当然是网开一面了,再说,我读书,假如将来有了一官半职,也是他老苏家的光荣啊。奇怪的是,我当时竟也能连读带顺把繁体字书读完,读到实在认不出的字我还可以请问本家爷爷,他也乐意教我这个孙子。现在我的这位本家爷爷早已作古,我很感谢他给我带来的读书快乐。
到了上中学的时候,因为我阅读了不少小说书,所以我的语文成绩总是很好,作文成绩更是出类拔萃,老师常常把我的作文拿出来当范文读。可能是我的头脑里已经容纳了太多的文字,所以再也装不下别的东西了,所以我对数理化很弱智,外语的成绩也很差,在加上我们农村中学的师资力量太差,我这样的偏科生自然在高考中名落孙山。
在农村劳动几年,我对读书的兴趣依然不减,在农闲的时候依然快乐读书。可能是天道酬勤吧,也可能是上帝格外垂青我这个书痴吧,以后我参加了乡镇招干考试,乡镇招聘考试不考数理化,只考语文知识和公文写作知识,这正是我的拿手好戏啊,我终于被录用到乡镇民政办公室工作,我的快乐读书的时间更是充裕了,别人闲谈的时候我读书,别人打牌的时候我读书,别人喝酒的时候我读书,我几天不读书就会觉得生活枯燥无味,就会感到寂寞和无聊,心中就会感觉到空荡荡的。有人说三天不吃饭可以,三天不睡觉可以,但不可以三天不读书,我有同感,肺腑之言啊。
其实人们一般都认为读书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甚至是一件无奈的事情。在我国古代就有“映雪囊萤”的故事,晋朝时候,有一个孙康得人,非常好学。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读书。还有一个故事叫“负薪挂角”,说的是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另外一个就是“凿壁偷光”了,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见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最著名的苦读故事当数“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了,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因为疲劳瞌睡,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在自己的头发上。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读书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他们这种苦行僧式的读书方法,我是不敢苟同的,他们信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信条,也太辛苦,太急功近利了吧,我赞成的是快乐读书。
我认为,我们应该享受读书的快乐,而不是被读书。读一篇好的散文,就像和一个美丽、知性的女子谈话,清新、高雅,口有余香,如履春风,使人心旷神怡;读一篇好的杂文,就好像和一个智者辩论,时而滔滔不绝,引经据典,时而妙语连珠,唇枪舌战,令人拍案叫绝;读一篇好的小说,就像和一个老者谈一个过去故事,娓娓而来,从容不迫,充满了智慧和经验,告诉你怎样处事,告诉你怎样做人;读一篇好的诗歌,就像唱一首美妙的歌曲,时而如高山流水,时而如阳春白雪,时而高昂激进,时而舒缓平静,令人荡气回肠。这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啊。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快乐读书,一起享受读书的无穷乐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