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端午
2010-6-15 11:13:34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卖粽子、卖粽子、卖粽子……”在一位大妈深情亲切、穿街过巷的叫卖声中,儿时的我,就知道端午节快要到了。于是,我便眨巴眨巴着一双乌黑明亮的大眼睛,追寻着卖粽子的身影,手指含在口中,期待着外婆给我送香喷喷的粽子、白白圆圆的坨坨馍、漂亮的香包。
每逢端午时节,故乡正赶上收菜籽、割麦子的农忙时节,但勤劳朴实的乡亲们并不会因此而遗忘了这个流传千古的传统节日。他们忙里偷闲,男的割艾草虔诚的悬挂在门口,为一家辟邪祈福平安。女人则最为忙碌,忙完田里的活计,再生火做饭,还要挤时间为小孩做花花绳、缝香包、烙坨坨馍。一份为了自家的小孩,一份要送给外孙。
花花绳是用红、黄、绿、蓝、紫等五色丝线捻制而成,可以系在脖子、手腕、脚踝处,避避邪。香包可以做成心形、或者喜欢的动物、人物形状,里面包有雄黄等香药,以驱赶蚊虫的叮咬。
儿时,我的花花绳、香包总是最漂亮的,因为母亲和外婆都是巧手的裁缝,她们都会绣花,有许多颜色各异、异彩纷呈的丝线。每次母亲要为我做花花绳的时候,我总是挑花了眼,选了这些又想要那些,无奈,母亲只好为我做几样不同花色的,脖子、手腕、脚踝处佩戴的都不一样。
外婆的手更巧,更有耐心,她做的香包我最喜欢,十二属相都有,逢到狗年就缝制一只聪明可爱的小狗,鼠年就缝只小老鼠。外婆把它做得可爱极了,圆圆的黑眼珠、尖尖的嘴巴、长长的胡须、滚圆的肚皮、佝偻的腰、卷曲的尾巴、灰色的毛肤。猴年做的金丝猴扛根金箍棒也很可爱。每一年,同伴们都会摸着外婆做给我的动物香包爱不释手,羡慕不已。
由于外婆手巧,许多大姑娘、小媳妇都让外婆也帮她们做香包,这样送给自家的里孙、外孙才会更体面,外婆也总是乐此不疲。但我看到,它们都没有外婆做给我的精致、逼真、活灵活现,我知道,当然外婆是最疼我的了。
故乡人虽然端午节吃粽子,但祖祖辈辈从没有包粽子的习俗。因为我们那里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坡,没有芦苇荡,没有水稻,就没有粽叶没有糯米,加之农忙时节,时间要紧,只有买来粽子吃。
以马嵬坡为界,坡上称塬上,坡下称塬下,我们就在马嵬坡上第一个村子。那位卖粽子的慈祥和蔼的大妈就是塬下的人,那里盛产水稻,有糯米、飘荡着芦苇,所以每逢端午节她都会带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来我们塬上卖。
不包粽子,除了缝香包,就是烙雪白雪白的坨坨馍,馍里有盐、五香调料、焦叶、芝麻,香气四溢。有圆的如一面镜子的,恰似月亮,有中间是圆形的空洞,周围捏成据齿状,面上再用小竹筒压一些简单的图案,如一个小○、或者三○相连,再用木梳子蘸点水压制一些分割线,朴实大方,形似太阳。我常常把太阳状的坨坨馍戴在手腕上,手里再拿只粽子吃,有豆沙的、红枣的,甜甜的、黏黏的。儿时的伙伴们大都那样,一边玩一边吃,比比谁家的馍馍白,闻闻谁家的馍馍香,品品谁家的粽子甜。
那时只知道玩耍,现在想来,故乡人把那些馍馍做成圆月和太阳的形状,无非都是祈福亲人团园、长久,寄予人间最质朴、最本真的情感。
现在,外婆已是84岁高龄的人了,满头银发,步履蹒跚,和我相距千里之遥,隔千重山万道水,但我们都彼此深深思念着对方。特别是在这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端午时节,外婆带给我儿时的一幕幕欢快幸福时刻,都会浮现在我的脑际,给予我无限力量无限温馨,我将会用一生来享受、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