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行
2010-7-30 11:23:41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湖南农村,农舍散落在山与山之间,这就是当地“冲”的含义。这个几十年前还是与世隔绝的深山沟,如今比城填还热闹。在经历了近年来国际国内各种风云变幻之后,人们更感到了毛泽东思想的博大与精深。他那哲人的头脑,洞察未来的超前意识,过人的魄力和胆略,对时局的精确洞察和把握,远非常人能望其项背。这恐怕就是越来越多的崇拜和敬仰者不辞远道来追寻这位伟人的足迹的原因吧!
参观的第一个地方是“南岸”,这是少年毛泽东启蒙的私塾故址。上了楼,是一处两间大的小教室,可容纳十几人,北墙靠窗第二个位置是毛泽东的座位,低矮的房梁正好横在他头顶上。毛泽东上小学时曾作过一首《咏蛙》诗:“端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长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诗言志,不想几十年后,中国的大梁果真落到了他的肩上。
再走几步,即是故居上屋场。这是一幢典型的湖南农舍,座北朝南,座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屋后长满青松翠竹,山麓稻田如铺开的绿色地毯。我们走进了堂屋。房子不大,后边三分之一用墙隔开,叫退堂屋。穿过西墙的门,即是隔壁灶屋。和灶屋连在一起的,叫横屋。横屋隔为三间,有门互通。过第一间的饭厅后是毛泽东双亲的卧室。墙上挂着毛泽东父母的照片。父亲毛顺生面貌清瘦严峻,母亲文氏面颊丰满,慈祥和善。毛父精明干练,原先务农,后经商贩米,家境逐渐富裕起来。文氏是个持家有方的家庭妇女,笃信佛教。毛泽东继承了父母的优点。从容貌上看更象他母亲。
再过一门,即是毛泽东的卧室兼书斋。1925年6月,毛泽东在这间屋子的小楼上,成立了中共第一个农村党组织——韶山支部。从卧室另一门走出,是个小后院,三面的房子分别是农具房、舂米房、谷仓、牛栏、柴房、猪栏等。
参观完故居,我们来到毛泽东纪念馆。展厅里陈列着很多反映毛泽东一生学习生活和革命实践的实物资料。一本十万字的《伦理学原理》,他作了一万二千字的批语,书页空白处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和圈圈点点。展厅里的一张放大的表格照片,从说明词中了解到:1917年6月,毛泽东所在的长沙第一师范举行德智体人物互选,全校400多名学生参加,当选者34人,毛泽东获票最多。其中,“文学”,“才具”名列前茅,“敦品”独居第一,而“胆识”一条除毛泽东有票外,别的人都是空白。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早在1915年4月5日的日记中曾如此评价他的这位学生:“……资质俊秀,殊为难得,余因农家多出奇材,引曾涤生,梁任公之例以勉之。”真可谓慧眼独具。
从纪念馆出来,乘车再向山里走10多里路就是“滴水洞”。
毛泽东居住过的“一号”是一幢青灰色平房,建筑式样一如中南海毛泽东旧居,朴素,大方,很像主人的性格。左前方山脚下是一湾碧水,像透明的翡翠,清澈见底。
“一号”右边有一道石径,一直通向密林深处。顺着陡峭的石阶攀登,眼前松树,杉树,樟树和青竹蓊蓊郁郁,耳畔黄鹂、杜鹃、八哥百音和鸣,好一个幽静的去处。20分钟后,我登上了韶山高处的歇虎坪。极目望去,红日当空,满山叠翠。
“山川资俊杰,时势造英雄。”这是吴玉章同志游滴水洞的题词。毛泽东之所以获得了成功,固然离不开个人的天赋,师长的教诲,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先进思想的指导以及他所处的中国20世纪的特殊环境等,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我则从这牢牢扎根于大山之中的青松翠竹身上领悟到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