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个评审会,听了好几十位申请项目的青年教师自我介绍,看了他们所写的立项申请书,更加感受到“说”和“写”的重要。这个看似没有多少噱头的话题,实际上和每个人都紧密相关。希望能引起诸位的关注。
按照规则,每个申请项目的人先讲五分钟,然后再回答专家的提问。按说,这些讲过课的人,时间把握得应该非常准才是。遗憾的是,不少人讲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现状就占去了绝大部分时间,还没有来得及进入正题呢,比如讲自己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准备取得什么成果、有什么优势,就没有时间了。这样的介绍,对自己显然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对时间的把握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或许以为多说几句没啥关系呢。没想到,专家们要听好几十人呢,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在这种事关重大的机会和场合,对于有时间限制的发言,最好要提前演练。否则,仓促上阵,肯定会败下阵来。
缺少重点、枯燥乏味等等,听起来真令人头疼,有的专家实在听不下去了,只好出去躲了一会。还有一个十分奇怪和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专家们常常好心地提示答辩者赶紧略过前面的铺垫,直接进入正题,讲自己申请课题直接相关的内容,但效果甚微。不少人嘴上答应着,但还是按照自己原定的思路讲,结果自然是时间不够。有的人只能按照自己准备的来,别人一打断,就不知道该怎么说了;有的人专家一提示就慌了阵脚,说起话来都带颤音的了。这说明应变能力还需要进一步锻炼。
有的人,讲话的语气语调不对。听起来不像是来答辩,反倒是给人做报告来了。一位专家提醒说,说自己的思路,不要给别人讲课!你是来申请课题的。这样的场合下需要不卑不亢,但也需要谦虚点儿,多用点儿谦辞和敬语。否则,人家还以为你过于狂傲呢。
从多数人制作的ppt来看,质量都不高,没有达到辅助自己介绍的效果。文字过多,密密麻麻,基本上是讲稿的复制黏贴。无论颜色也好、图案也好,都没有考虑和内容的协调,甚至一些搞艺术的,ppt做的也缺少艺术性。
还有的人,问题出在介绍的方式方法上。比如介绍过于晦涩,除了自己,别人都听不大明白。这也会影响结果。
除了说的问题,写的问题也存在一些。有些人的申请书,写得过于简单。自己的研究基础那栏,也就两行字。研究的内容也过于概念化,缺少具体的研究计划和方案。还有的写得过于草率,错别字很多。
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演说家和作家,但“说”和“写”的基本要求是必须要达到的。尤其是在激烈的竞争态势下,就更显示出其重要性了。这些人都是教师,在说和写上自然要达到更高的程度。否则,怎么去引导和帮助学生呢?
许多学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说话说不到点子上,几句话都写不通顺。这肯定会影响到自己的竞争和发展。今天,我请一位走出校门没几年的校友和同学们互动。她说,当年能够顺利进入一家知名网站,就是因其写的简历别具一格,引起了头儿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