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北京的公共交通发展迅速,公交线路四通八达,地铁线路纵横南北,确实为寻常百姓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不过,在感受了北京交通的便利之后,我母亲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可不愿意坐地铁了。”母亲不愿意坐地铁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地铁里没有人给她让座。
母亲是1940年生人,年近七旬。她住在丰台区一个名叫槐树岭的地方。那里是她年轻的时候工作的地方。别看槐树岭偏居一隅,但是各种服务设施齐全,是养老的一个好所在。所以,母亲退了休一直住在那个大院里,很少进城。
最近,母亲需要前往位于黄庄的海淀医院探望病人。在探听明白地铁线路后,她老人家便自行出发了,先是乘坐327路到达八角游乐园站,再从那里换乘一线地铁,之后再从西单换乘地铁4号线,最终达到了海淀黄庄,全程耗时2个小时。在电话里,她向我感慨北京地铁的发达,随后便抱怨,乘坐地铁与乘坐公共汽车不一样,公共汽车上有年轻人主动让座,而地铁里的坐着座位的年轻人不是闭目养神,便是低头玩游戏,根本没有让座的意思。我只好安慰她,首先,我可以开车去接您,最好不要擅自出行;其次,年轻人也很辛苦啊,不像您退了休在家里尽休息了。
母亲经过我的调侃,也就释然了。
不过,当她二次前往海淀医院的时候,依然是擅自行动。回到家里后,非常兴奋地给我打电话说:“海淀医院门口就有一趟699路,到六里桥北里可以换937路。我就是这么回来的,才花了一个小时。”之后,她又不停地夸公交车的售票员,一看见她上来,就张罗着让车里的年轻人给让座,与地铁里可真不一样。这次去海淀医院,坐地铁还是没有人给让座。
我想,母亲这两回旅途劳顿确实运气不好,没有遇到愿意主动让座位的“雷锋”。那么,与她运气一样差的老年人或许还是有一些的嘛。其实,无论公共汽车还是地铁列车,都设置有“老幼病残孕”座椅。不过,有很多坐在“老幼病残孕”座椅上的年轻人,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占了“老幼病残孕”的座位。因此,很多年轻人总是心安理得地坐着。这既是一个社会意识的问题,又是一个自觉性的问题。有道是“革命靠自觉。”给“老幼病残孕”让座自然也应该自觉了,被售票员“提拉”起来总是不很光彩的事情,更何况自己心里肯定也会不舒服的。
北京的公共交通方便了,确实使得驾车出行的人数有了一定数量的减少。乘坐公交一方面是省却了自驾的一些烦恼,另一方面也是响应“环保、减排”的号召。这些都是在做好事。既然做好事,为什么不做到底呢。
也许有人会说:“你站着说话不腰疼。”确实,我现在很少开车,基本都是骑车上下班。但是,骑车多了,腰有些疼。如果赶上外出路途较远,我也是选择公共汽车或者地铁的。乘坐这些公共交通工具的时候,我还是乐意站着。站着真的不腰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