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商务区首页 >> 论坛 >> 正文
中国经济的日本式风险
2015-12-4 10:29:50    来源:BWCHINESE    我要评论(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在11月末发表了题为《中国面临日本式通缩风险》的文章称,中国经济目前确实需要低利率和低汇率的支持。风险在于,如果中国央行出于对负面政治影响或其他因素的担忧而不采取相应举措,中国经济就可能陷入通货紧缩,就像日本20年前那样。
  
  与中国目前的情况类似,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经历了投资和举债繁荣阶段,导致企业负债累累,银行坏账高企。此外日本持续的贸易顺差也经常招致美国要求日元升值的压力。很多因素的叠加效应,导致了日本陷入了20多年来的经济停滞和通货紧缩,房地产价值大跌,银行实力削弱。
  
  其实,在中国学术界对于经济是否出现通缩存在较大分歧:一方认为,从中国经济指标来看,PPI已经连续38个月负增长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持续下滑,已经足以证明通缩期已经来临。而另一方则认为,随着“猪周期”的推进,CPI现在已经触底反弹,只要CPI指数为正,说中国经济进入通缩为时尚早。
  
  当然,现在主流学界并不支持中国经济通缩论,很多专家认为中国PPI的下滑,都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滑惹的祸。但若我们再问,国际大宗商品为啥会大跌?教授们的解释是国际大宗商品已经完全金融化了,价格不再受供求关系影响,而受到资金的推动。
  
  但是,大宗商品被金融化,只能对行情涨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供求关系才是决定其大趋势的关键所在。早在2009年初,正是因为庞大的中国需求,才让国际炒家把大宗商品价格吵翻了天,而目前中国需求已经骤减,国际抄家才能利用“中国因素”把大宗商品打入深渊。所以大宗商品下跌不并非是金融炒作,更反映了国际经济剧烈变化的格局所在。
  
  从表面上看,通货紧缩是指物价和服务价格下降,从而反映出人民币实际购买力的上升,也就是说,人们手中的那些固定工资可以买更多的东西了。那手里的钱越来越值钱不好吗?总比通胀的时候手里拿上一大堆废纸强吧?不过,从长期来看,由于支付工资的企业因产品滞销,而处于亏损状态,甚至濒临倒闭,这往往会导致失业率的急剧攀升。
  
  实际上,现在的中国经济的确与20年前日本的情况相类似,都处于一种结构性通缩的环境中。一方面,坚挺的人民币和工业产值增速放缓拉低了中国制造业的整体优势。虽然中国央行已多次下调利率,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已从去年初的6%降低至4.35%,但中国的通胀率仍从2.5%下滑至1.3%,但实际上造成中国制造业衰退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造成生产制造业投资和需求严重不足,工业品的价格持续走低。
  
  而另一方面,大量社会资金,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进入到了股市、楼市、货币和债券市场等虚拟经济领域,从而推高了虚拟资产的价格。所以我们就看到,尽管生产制造业不景气,但是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和股市的创业板、三板市场都聚集了大量投机资金。
  
  当然,也有人看到中国经济调整转型的可喜方面,就是消费在三驾马车中的占比增加了,但笔者倒觉得,这不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成功,恰恰说明了中国经济正在持续下滑,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占比快速下滑,才使得消费占GDP的比重有所增加。国际经济史表明,当经济在周期性萧条初期消费不是下滑,而是增加的,比如三十年代的美国大萧条,刚开始消费也是增加的。那么中国在结构性通缩的情况下究竟有多大风险呢?
  
  首先,中国在加入了SDR之后,便与当年日元的情况一样,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如果出现持续贬值,不仅人民币的形象会受损,也会惹怒中国的贸易伙伴。这些贸易伙伴会认为,人民币贬值是中国为抢占市场份额所采取的策略。所以,指望人民币贬值来增加出口,带动经济复苏,输出国内过剩产能,化解PPI持续下跌的希望并不大。
  
  再者,由于是结构性通缩,社会资金呈现畸型流向,大量资金“脱实向虚”,使楼市、股市存在较大泡沫,实体经济却陷入衰退之中。所以一旦美元指数强势地位确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会出现贬值,那么就会有大量国内外资金抛售人民币泡沫资产,转而持有美元计价的资产,这会对中国经济和金融造成较大冲击,
  
  最后,中国式的结构性通缩,使得制造业对投资资金缺乏吸引力,处于长期缺血状态,长期处于衰退中,很多传统行业不仅无力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而且还陷在全行业的亏损泥潭里。
  
  事实上10月中国的PPI已经创下了2009年11月以来的新低。笔者认为,制造业者是中国经济的肌体,而虚拟经济主要是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而现状是,实体经济持续通缩,虚拟经济虚火过旺,这已严重损害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正处于结构性通缩之中,各方已成共识。事实上结构性通缩要比全面通缩更可怕,更难治理。因为结构性通缩,是实体经济呈现通缩,而另一部分虚拟经济仍处于泡沫状态,所以应该通过更大力度的改革、减税、补贴来引导实体经济走出困境,达到结构转型的目的。如果一味靠货币宽松来让结构性通缩走出低谷,这恐怕会适得其反。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