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商务区首页 >> 博文 >> 正文
解决“被就业”关键在思路
2009-8-17 10:36:06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前不久,教育部公布了今年高校的就业情况:今年的毕业生总量达到了611万人的历史新高,就业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4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同比基本持平。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世界性高失业率的阴霾笼罩下,就业率如此之高,应该说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然而在高兴之余感到的又是一阵不安,尤其当“被就业”这个全新词汇,成为当前曝光率最高的网络流行词之时,教育部发布的就业率数据,反而更让人疑惑,为什么在就业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还会有“被就业”的现象产生?

  说起“被就业”,不得不谈到那个皇帝新装里说真话的小男孩,他“兴奋地”在网上发帖称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竟然已被签署了就业协议书,就业协议书上是一个从没听说过的公司名称和该公司的公章。不过,可惜的是现实生活中,这名西北政法大学应届毕业生至今仍在家待业。该帖发表后一石惊起千层浪,各大媒体纷纷发表评论,甚至还有类似遭遇的学生跳出来表示“自己被学校卑鄙的利用过”。

  从各方争议中不难看出,“被就业”现象早而有之,有一定普遍性。然而,为什么教书育人的高校要置诚信于不顾,制造骗局?究其原因,无非有二。一是当前就业形势紧张,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国家也陆续出台一系列就业措施。上有政策,下面的人自然要有所表示,就业越难则就业率越高,越能体现出高校以及某地的成绩;二是教育部将高校就业率与年度招生计划挂钩,不少高校尤其二本、三本、专科学校为了给上级一份满意答卷,与院系签订就业承诺书,在学生离校前要完成相当比例的就业率,并且与院系评优密切挂钩,奖罚分明。这种指标化管理,直接导致了一些老师违背诚信上演这种“掩耳盗铃”的被字闹剧。

  于是,在种种关联利益的驱动下,高校的教学不再是帮助学生培养专业技能,让学生顺利就业实现自我价值,而是为了完成任务量,追求虚高政绩的“数字游戏”。解决“被就业”问题,关键在于思路,高校要在学校定位、教育模式、就业机制上下功夫。学校定位体现在:第一,高校自身定位要准确,要明确自身发展方向。目前很多高校都是千校一面,缺乏特色;第二,高校对学生的定位要明确,主要是培养的人才要适应不同层次、市场的需求;第三,学生自身定位要明确。学生要对专业学习、职业发展做好规划。

  教育模式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因素。现在之所以出现“被就业”现象,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高校教育模式的失效。 以“强化、专注、兴趣”为主导的教育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提升了学生质量,从根本上杜绝了“被就业”。

 阅读
 评论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