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什么人,但凡读过一点书的人都知道,就不再赘言。而李白曾有过一次失败的求职,这可能鲜为人知。
大约在公元734年,漫游了十余载的李白,依然毫无建树,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此时他已过了而立之年,家有妻子儿女。为了养家糊口,李白突然想找一个固定的工作,拿一份稳定的薪水,让家人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在唐朝,文人要想做官有三条途径可走。一是参加朝廷举行的科举考试。那时的科举制度刚刚建立,很多方面都不完善,无法体现考试的公平、公正,像李白这类孤高自负的有识之人是不屑于科举考试的,他认为那是对自己的侮辱。二是寻仙修道,做伪隐士。李唐重道,以老子为先祖。一些士人便利用这一点,假装归隐修道,博得名声,以此引起朝廷的关注,并最终受到重用。三是靠别人举荐。举荐者通常为达官贵人,朝廷重臣,或是社会名流。他们说一句话,往往胜过读十年书。当然要认识这些显贵,并取得他们的赏识也并非一件易事。权衡再三,李白选择了后者,于是就有了这封流传至今的求职信——《与韩荆州书》。
韩荆州名韩朝宗,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山南东道采访使,是当时有名的伯乐。不少人就是通过他的举荐,鱼跃龙门,显达四方的。对于韩荆州的名望,李白早有耳闻,因此首先就想到了他。尽管李白才华横溢,生性孤傲,不愿求人,但迫于现实的无奈,还是不得不鼓足勇气,给韩荆州写了一封声情并茂的求职信,希望得到他的赏识与举荐,能够谋取一官半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
在李白的这封求职信中,他对韩荆州极其恭维和奉承,说什么“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一沐三握,一饭三吐哺”、“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等等。这些话从李白的嘴里吐出来,着实让人吃惊,可见李白当时的处境有多么艰难。
一番马屁后,李白笔锋一转,毫无过度地开始了自吹自擂,说什么“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云云。从这些话里可以看出,李白即便是求人办事,也依然改不了狂妄自大的臭毛病。
然而,李白这封近乎肉麻的求职信,并没能打动韩荆州,他的愿望落空了,只留下一声长长的叹息。后来的事实证明,李白的确不适合做官,韩荆州的沉默不过是恰到好处的拒绝和自我保护。不过韩荆州得感谢李白,要不是因为李白的这份求职信,几千年后的今天,又有谁会知道唐朝有一个叫韩朝宗的人呢?
这是一封失败的求职信,但它却记录了李白“干谒”之路的屈辱与辛酸,记录了一个天才诗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曾有过的失意。“干谒”是李白人生的起点,也是李白成为“诗仙”之前的一次精神排便。李白拉出了充满恶臭的粪便,因此才留下了充满芬芳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