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荒地上长着丁香/把回忆和欲望掺合在一起/又让春雨催促那些迟钝的根芽。 ”这是现代主义诗人T.S.艾略特代表作《荒原》的开头几句。这首诗向来以意象奇特、用典丰富、艰涩奥义而著称,跟大众文化向来没有什么交集。然而,可能谁也没有想到,借助iPad平台,《荒原》的电子书创下了一个奇迹。
一直致力于新型电子书出版的Touch Press公司,把《荒原》制成了iPad版,创造性地把文本解读、手稿展示、音频朗诵、视频表演等元素无缝结合于一体。 《荒原》电子书在iPad上刚一推出,就占据了苹果应用商店英国店的第一名,并且迅速占据了图书类应用软件的第一名,在全部应用软件中总排名第45。
《荒原》利用了iPad的特性,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诗歌的魅力。读者阅读这首长诗的时候,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调出注释,可以选择收听包括诗人自己录音在内的7种朗诵,也可以观看爱尔兰著名女演员菲奥娜·肖演出的视频。视音频与文本之间,精确同步,声音念到哪一句,文字就高亮显示,手指触到哪一句,音画就从哪一句开始。同时,应用中包含互动性的草稿和其它很酷的效果,读者能够了解诗歌创作的过程。虽然13.99美元并不便宜,但性价比并不低,更重要的是它把人们重新拉回到经典文学作品面前,获得了更高级的精神愉悦。
《荒原》是20世纪最重要的诗作,包含有很多奇特而富启示性的意象,同时也有很阴暗晦涩的一面。这部诗作能够为读者欢迎,证明电子时代并不一定如同某些人担心的一样,会导致文化的衰落。同时,也为电子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迄今为止,人类的图书可以分成两种,有形式的和无形式的。有形式的图书,只有借助纸张和印刷术才能完整呈现,比如字贴和画册。无形式的书可以装进任何容器。就拿《荒原》来说,它的文本是无形式的,由于过了版权保护期,还是免费的。理论上讲,它的内容可以灌装进任何图书介质中,人们为什么非要来买Touch Press制作的电子书呢?
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是,现在的电子书做得不够好。还没有斩断与纸质书的脐带。目前主流的读书软件,都在模仿书页轻微翻动的效果,初看令人惊艳,看多了就令人厌烦,电子书不应该是实体书的模仿。 《荒原》彻底摈弃了翻页效果,它的文本是连绵不断的,左右翻动,可以切换手稿的照片与电子文本,它让看电子书变成连绵不断的阅读。 《荒原》还在导航上做了大胆创新,可以调出全文地图,迅速让书页到达你希望它出现的位置。这项改进,使乱翻电子书成为可能,也大大方便了读者。同时,《荒原》这类新一代电子书,在需要时注释可以在文本的一侧出现,可以查到一个词或者一句话的笺注,便于深度阅读。
想想吧,将来的孩子们读的《史记》,肯定不是现在的纸质版。在未来的电子版《史记中,》至少每一条注释,都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不懂的句子,立即翻译成现代汉语。需要时,召唤出王力群老师的讲解;不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变成王力宏老师唱歌。这一天看上去不太遥远,既然《荒原》能够做到,《史记》、《离骚》为什么做不到?
电子书《荒原》的成功说明,人们现在对电子书的设计和制作,已经开始告别了婴儿阶段。未来必然是电子书的天下,也许有一天,大部分人跟纸质书打交道的时间越来越少。作为内容的书和作为形式的书,将同样重要。人们愿意为新鲜的内容付钱,也愿意为获得更好的体验而付费。现代科技并没有使我们变成数字白痴,电子也同样可以是有灵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