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铃声响起,动荡的二○一一年接近尾声,已持续十八个月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无疑是贯穿一整年的全球性经济动乱之源;展望二○一二,欧债危机的发展仍是全球经济能否振衰起敝的关键,并已成为岁末隆冬、规划来年之际各方最为关切的话题;今天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开讲的去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A. Pissarides),应可为我们开启一扇思考之窗。
目前任教于英国伦敦政经学院的皮萨里德斯教授,是今年来台参加本报系经济日报「大师论坛」的第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与十月及十一月来台的摩坦森(DaleT. Mortensen)及戴蒙德(Peter A. Diamond),共同以劳动市场搜寻理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获得二○一○年诺贝尔桂冠。另两位同榜的诺贝尔大师已经相继来访,今天由出自欧洲的皮萨里德斯教授来台讲述「欧债危机的成因与药方」,相信会为长期较倾向接收美国观点的台湾带来不同的感受,也别具意义。
不可讳言,台湾面对欧债危机的发展,毕竟还是有着非可操之在我的无力感,其不仅是欧盟廿七个成员间的协调及德、英、法三强的政治权力周旋,更可能升级为欧洲、美国及中国大陆等三大经济体重划全球势力版图的关键之战,台湾则仅能被动因应,因而诺贝尔大师提供的药方或也有难以完全派上用场的局限性。但是,从经济政策的延展性及可操作性来看,大师的建言应可带给我们更广的思考,值得政府以具体的行动予以实践。
以欧债危机的成因来说,主要起源于欧元区国家虽拥有共同的货币,也有共同的财政规范,但因各成员遵守财政纪律的程度不一,造成经济弱势国家过度举债,却缺乏持续的经济成长以恢复政府收支再平衡,陷入以债养债的局面。可是,让欧债风暴愈卷愈大的,是欧盟国家初时的轻忽及迟钝的反应,促使投资人要求更高的回报率以降低风险,债务雪球就因殖利率愈飙愈高而愈滚愈大,终致形成当前的灾难。由此看来,遵守财政纪律、经济成长及实时对应即是防范财政、金融危机的三要素,也应是政府施政须谨记在心的原则。
再看危机发生后的纾困灭火效力,美国在金融海啸爆发时由财政部动用公共资金、联准会启动印钞机全力救市,恢复金融体系的活力,威力强大,但也因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而饱受批评;欧盟国家则不同,欧洲央行虽是十七个欧元区国家的央行,但依法不能直接纾困政府,因而这次欧债危机爆发后一年,欧盟国家才同意设立临时性的纾困基金(EFSF),更直到上周才决定将永久纾困机制(ESM)提前在明年七月上路,并结合国际货币基金(IMF)的部分金援,火力虽有增强,但难与美国相比,因而市场仍有疑虑。模拟到台湾,那就是我们的金融安全网为何?目前行政院设有国安基金,用于安定股市;也有存款保险机制,用于安定金融体系,但这些是否足以应对当前瞬息万变的国际金融市场?应是政府须检讨及思考的。
最重要的是,欧债危机引发的长期经济调整,将透过贸易、投资等层面传导到全球各地,台湾如何因应已可预见的长期调整,政府不能没有想法。目前欧洲虽仅是台湾第四大出口市场,但欧洲是中国大陆的最大市场,而中国大陆则是台湾的首要外销地区,将会产生连锁效应,不能轻忽。因此,面对欧债危机,台湾须从诺贝尔大师以国际宏观角度做出的指引及解析,思索台湾将面临的挑战,以及必须要有的整套应变方案,庶可回应远道而来为台湾解惑的三位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