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空前的信任危机已经让日本企业奥林巴斯成为了身陷囹圄的巨兽——自今年10月爆出令人震惊的财务丑闻后,其股价已下挫逾80%,相关经营层也在战战兢兢地等待着命运的严惩。
在过去的13年间,奥林巴斯投资亏损总额高达49亿美元,多位高管通过破绽百出的收购项目加以掩盖,直到不久前遭解雇的前CEO迈克尔?伍德福德(MichaelWoodford)提出公开质疑,真相才大白于天下。
在了解奥林巴斯事件的经纬后,笔者大脑中跳出的第一件事便是20世纪40年代“太平洋战争”后期的“台湾空战”。
1944年10月,美军在进攻莱特湾之前,为了避免台湾及冲绳方面日军的空中偷袭,派遣第三舰队于10月10日出动1396架战机大举空袭冲 绳,11日又接连空袭菲律宾和台湾,日军损失惨重。被打急了的日军在12日发起反击,总共投入1251架航空战机,对位于台湾东方海上的美军实施大规模报复,可惜气候不佳,目视飞行的日本空军没有发现美国舰队,而拥有雷达的美军早已铺好了狙击网,等君入瓮。
在12日至16日的空战中,日军共损失战机312架,美国舰队则只是重巡洋舰“堪培拉号”与轻巡洋舰“休斯顿号”轻度损毁。但是,日军大本营却连续五天发布 “大捷喜讯”,最终将“战果”夸大为“击破美航母8艘、击沉美航母11艘、战舰4艘、巡洋舰7艘”。实际上,当时的美国第三舰队只有航母17艘、战舰6 艘、巡洋舰14艘,按照日军大本营的说法,美国第三舰队如同是“近乎全军覆没”。
受“捷报”鼓舞,日本国内民意沸腾,甚至在美国华尔街都有股东对日军大本营的宣告信以为真,纷纷抛售手头的股票,导致股价一夜之间大跌。
“台湾空战”本来是日本惨败,但如果承认失败,策划作战的参谋、指挥作战的司令部都将罪责难逃,而只要高喊“胜利”,不但不必担责,还可以享受鲜花与掌声。无人承担责任导致“台湾空战”一役,“日本大胜、美舰队覆灭”的假象形成。
这一假象的后果是惨痛的。10月23日,美日莱特湾海战正式爆发,日军在“美舰队已覆灭”的虚幻认知下,判断美军只剩下不足为虑的“战败残舰”,因 此遭遇决定性的败北。为逃避“台湾空战”责任而谎报的军情,让日本舰队在三天的海战中几乎全体覆亡,这也成为整个“太平洋战争”结束的序幕。
反观奥林巴斯事件,道理如出一辙。实际上,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后,奥林巴斯就因投资失败而导致经营损失高达1000多亿日元。如 果承认“经营失误”,经营层就必须承担责任,而只要在自己的任期内不将问题表面公开化,就不会遭受问责。为了明哲保身,内部潜在的问题一拖再拖,累积起来的一根根稻草最终压倒了奥林巴斯这头“骆驼”。
在“台湾空战”中,日军失去了大批优秀的飞行员,而此后的飞行员明显培养不足,导致后备缺乏,许多十六七岁的未成年人被征调至前线。实际上,奥林巴斯也拥有一大批优秀精干的技术人员,在内窥镜领域,奥林巴斯稳居世界第一,但如今这些人才正陷入左右两难境地。
奥林巴斯事件可谓“领导”失败的典型。那么,何为真正好的“领导”呢?
再举一个日本历史上的例子。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接连取胜。当日本国内舆论沉浸在“大败沙俄”的狂喜之中时,时任首相桂太郎、外相小村寿太郎选择和沙俄签署《朴茨茅斯和约》,而那些被一时胜利冲昏头脑的主战派则采取武力、恐怖等手段加以阻挠。但小村寿太郎坚信,“胜利只是暂时的,日本难以最终战胜沙俄”,他没有选择推诿拖延问题,而是不惜以自己的政治生 命为代价,推进和约的签署。
又如,南非最后一位白人总统德克勒克因推动废除种族制度而荣获诺贝尔和平奖,但也因此经常遭到白人激进分子的恐怖威胁。他不惜以退位换取种族制度的废除,他回忆说,“如果当时我不下决断,而选择将问题的解决推给下一任,我的确可以继续待在总统宝座上,但换来的恐怕是国家积重难返。”
不管是企业还是军队、国家,所谓“领导”都必须站在持如此觉悟的立场上。如在福岛核电站事故爆发时,最需要政治家具有不惜付出“政治生命”的觉悟,准确地说,也只有怀有那样的觉悟才堪称是“政治家”。
不惜以“政治生命”为代价,不推诿掩饰、不“明哲保身”、不将“烫手的山芋”推给下一任,在关键时刻做出历史决断,只有如此,方可是优秀的领导人、政治家。如果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如同奥林巴斯的经营层或“台湾海战”中的日军参谋本部那样的话,只会成全一时的权力于己身,于国于民则贻害无穷。
宋楚瑜有言:“历史是一面镜子,不是一根绳子”。笔者深以为然。
(作者:蔡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