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价和大学生表面看来确实没有什么联系,但是随着需求变化的行情却让我看出几分相似之处。
前些时,原来一块多钱一斤的胡萝卜只能卖到五毛,本来五毛钱一斤的大蒜却飙升到四块五,原因是胡萝卜多了,大蒜少了。近几年,曾经热可炙手的大学生也不是那么吃香,看看求职场人潮汹涌,惊心动魄的场面,确实让人觉出几分无奈,几分同情,几分可怜!大学生的行情变了!掉价了!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大学生这个概念在普通百姓心目中几乎还是空白,因为那时候的局长、甚至是县长大多都是小学“文凭”,甚或是半文盲。一般家庭能供出一个中学生已经相当不容易!
不过那时候中学毕业的也确实还能肩负重任,有所作为的。我的一个只上过初中的朋友后来当上了大学教授!还有两个因为家庭出身不好而未能升入高中的同学现在都是堂堂正正的医院院长。他们靠的不是学历而是实力,不是文凭而是本领!
到了六十年代,十里八乡还可能出来一个大学生,那种轰动绝不亚于现在换了一任县官。可惜的是他们那一代大学生被“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糟蹋了不少,有些人成了誓死捍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牺牲品,有的荒废学业,有的报国无门,个别幸运者遇上了改革开放的春风,文凭成了金字招牌,不少人就是凭着这块招牌走上领导岗位或是委以重任。我的一个学“煤炭”的同学就有幸成为物资局的局长,后来成为计委主任,城建局长,也算是风风光光!
七十年代,大学实行的是“推贱(荐)”制,能够进入高等学府的大多是那些“根红苗正”“能革善武”的工农兵。虽然这些天之骄子中也不乏天资聪颖,刻苦学习的佼佼者,但是平庸之辈却占主流,他们那张毕业证只能拿去招摇撞骗,实在没有什么真才实学。记得我的一个毕业于沈阳药学院的厂长同志,竟然不知道什么是抗生素的效价,不知道抗坏血酸就是维生素C!
毛泽东逝世,四人帮倒台,邓小平复出,恢复高考,迎来了教育事业的春天。我的小妹就是那时候跳入“龙门”,从一个连高中都无缘上的女孩子跨入的大学的门槛。由于人才断代,需求旺盛,大学毕业根本不担心分配就业。
进入八十年代,考上大学也很不容易,因为招生的名额有限,录取比例很小,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阵势确实惊心动魄!本来从初中进入高中已属不易,从高中上大学更是艰难,层层筛选,优胜劣汰,非实力雄厚者绝对无缘。所以那时候谁家能出个大学生,也是凤毛麟角,闻名乡里。
我的三个孩子就是那时候先后考上大学,竟然有人说是我那三间破房子占住了风水宝地!还有人在我家祖坟上指指点点,仿佛是上苍赐福,祖荫庇护。
庆幸的是那时候上大学不收学费,而还有补贴,才使我用一个月六十多块钱的薪水供养了三个大学生,这话让现在的人听了,一定认为是天方夜谭。
九十年代后期,在众多因素的推动下,大学教育进入蓬勃发展的快车道。高校扩招,学费飙升,形形色色的“同等学历”教育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加上九年制普及和高中增多,使大学的生源充足,“高校大门朝钱开,银子交足就进来!”,上大学已经不是梦,而是心想事成,钱到成功!
于是乎,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慷慨解囊,大把花钱,眼也不眨,甚至砸锅卖铁,拾荒乞讨也要供出个把大学生来,一来光耀门庭,更望老来无虞!
于是乎,那些曾经看到别人孩子上大学而羡慕不已的人家也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的孩子“考”上大学了!”
于是乎,每年有数百万孩子怀着美好的憧憬走进了大学校门。同时也有数百万毕业生开始为就业生计而四处奔波!
于是乎,我们国家不得不背上这个沉重的大学生就业的包袱……
大学生的行情变了,不再是凤毛麟角,不再是社会宠儿,成了一个高门进不去,低门不愿进的无奈的群体。
我说了这些,并不是对目前的大学教育有什么成见,也不是说现在的大学生素质太低,而是说行情变了,观念也要随之变化,千万不要动辄就亮出“大学生”的牌子,觉得自己奇货可居,待价而沽了!
在网上曾经见到两个女“大学生”发的帖子,一个说要嫁给日本人当老婆,一个说谁愿意保养就当二奶!虽然这是极个别现象,却反映出部分“大学生”的无奈和道德的荒芜!
现在一个城市清洁工的月薪大致在一千元左右(包住),建筑工的收入一般不低于两千(包吃包住),据说县城的建筑小工月收入有的已经接近三千。刚毕业的大学生们的平均工资估计和清洁工差不多(当然不包括那些出类拔萃者),而且一般不解决住宿问题。
别看你是大学生,挣钱不如农民工!——这是一个非常尴尬的现实!
高等教育普及,全民素质提高,这是件好事,只是大学生们和他们的家长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不要用十几年前的大学生的行情来称量自己。
由于中国大学教育的种种弊端,很多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在现实中用不上或是不能用,据说能对口专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所占的比例很小,绝大多数的学士们都在非专业领域中从头开始。我真的不知道他们比起那些高中毕业或是技校毕业的孩子们有多大优势?
实话是不好听的,但是实话毕竟是实话,我觉得现在的大学生们一定要审时度势,正视现实,更要正确称量自己,确实没有几百万白领的位置在等待你们!
是否转换一下思路,把自己的期望值稍稍降低一点,放下“大学生”的架子,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另辟蹊径,从零开始,进工厂打工也行,到农村种田也可,种树也好,养猪也好,就是屈节当清洁工也不错,只要你有能力,在哪里都会脱颖而出的!不是说是金子就会闪光吗?不是说锥处囊中,其末立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