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家庭区首页 >> 论坛 >> 正文
春季自杀率居高不下?
2014-3-28 11:07:52    来源:live science    我要评论(0)
  
  按照民间流传的说法,冬季是自杀的高峰期,因为又冷又黑的天气会加剧抑郁症状。另一种说法是在节假日前后自杀率会暴涨,因为在那样全民庆祝欢腾的日子里苦苦挣扎的人们会觉得自己被世界所遗弃。
  其实,早在19世纪末,就有研究发现春季是自杀高峰期,而冬季的自杀率是最低的。1995年,《社会科学与医学》期刊上刊登了一项研究,研究人员调查了28个国家的月自杀率后发现,在北半球的25个国家自杀在五月最为常见,并在二月有所减少。1997年一项发表在《精神病学研究》期刊上的研究显示在南半球也有类似的发现,比如在南非,自杀高峰期是南半球的春季,也就是九月和十月。
  尽管这种季节性变化的原因还未知,但是还是有些许蛛丝马迹。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天气或者社会性的潮涨潮落带动了这种趋势。还有人则认为应当归因于春季多发的炎症反应。
  
  美国自杀状况
  
  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共有38364起自杀事件。这是所有年龄段人群的第十大死亡原因,是15到24岁人群的第三大死亡原因。最近,因为3月17日时尚设计师萝伦-史考特(L’Wren Scott)的自杀身亡,自杀成为了热门话题。
  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表达出自己有自杀的想法,但是美国79%的自杀死亡者为男性。这也许是因为男性往往会选择更加致命的自杀方式:CDC数据显示有约56%的男性使用枪械自杀死亡。相比之下,女性最常见的自杀方式是用毒(占37%)。
  及时发现有自杀倾向的人是预防自杀的一大难题。找到更多人选择春季自杀的原因应该会有助于解释自杀的动机,但是要想解释这个问题也是很困难的。
  当19世纪末最初发现春季自杀高峰期时,心理学中的新兴领域寻求着各种答案。一个理论认为,春夏的热导致能量过剩,从而表现为暴力。另一个理论表示春夏季社会生活的强度是罪魁祸首。
  
  社交与自杀
  
  一些研究人员仍然认为天气是造成春季自杀增多的原因。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精神病学和神经病学教授亚当-卡普林博士(Adam Kaplin)表示,可能意志消沉的人没有办法在冬天积蓄起能量来计划并实施自杀。
  “也许春天来临,他们的情绪依旧低落,但他们已经积累够了自杀的能量,”卡普林告诉LiveScience。
  这种社会性的解读表明,容易产生自杀倾向的人在天气转暖、社交活动增加时将面对更多的挑战。或者,那些正在苦苦挣扎的人可能会由于社交活动的增加而感觉被冷落。从根本上看,这使他们感觉只有他们还被遗留在冬季的与世隔绝中。
  1995年的全球自杀研究支持了这种社交理论,该研究发现这种自杀的季节性变化在农业经济国家比在工业经济国家更加明显。农业国家更有季节性,而室内工作常常会抵消天气和阳光对社交生活的影响。研究人员指出,工业国家则会有另外的小高峰期,尤其是在秋天。这些小高峰期可能与新学年的开始有关。
  同样地,2004年刊登在《精神病学研究》期刊上的研究显示,研究人员分析了奥地利刑罚系统中50多年的自杀数据,没有任何迹象显示监狱内的自杀存在季节性。
  “刑罚执行机构的核心特征之一就是有限的交流和社交活动。这种社会隔绝是没有季节性变化的。”
  
  炎症理论
  
  社会压力并不是春季自杀率飙升的唯一可能解释。一些研究人员怀疑物理过程是罪魁祸首。
  人们常常将抑郁、自杀的想法和行为与炎症反应相联系,炎症反应是一个在压力下长期的身体反应。炎症是由于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和血管扩张造成的。从哮喘到心脏病,很多慢性病都与炎症有关。
  卡普林说,炎症与抑郁的关联早已在研究上从各种方面得到了验证,从小白鼠到人类。给小白鼠注射触发炎症反应的复合物,小白鼠会停止顺毛、社交、找糖吃。给人类增强免疫、炎症关联物质α-干扰素来治疗丙型肝炎,则会更容易产生抑郁这种副作用。卡普林说,事实上,进行这项治疗的病人中,有25%的人会在数周内患上临床抑郁症。而且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因任何医学、神经或外科疾病产生抑郁症的概率是最高的。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为脑和脊髓中的炎症。
  2012年,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脊髓液中喹啉酸(炎症产生的一种化合物)的含量增加与人所怀有的自杀想法多少有关。这项研究只是研究有自杀倾向的病人,而不是那些抑郁却没有自杀想法的人。但研究结果表明了身体的炎症可能会影响大脑。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炎症和春天之间存在联系。2013年,丹麦研究人员发现了自杀与树的花粉在空气中含量之间的关联。发表在《BMJ公开》期刊上的报告显示,研究人员分析了在丹麦286万人口中的13700个自杀案例,发现当空气中花粉含量达到每立方米10-30粒时,自杀事件比没有花粉时增加了6.5%;30-100粒花粉数时,自杀事件增加了13.2%。
  根据2010年加拿大温哥华的一项研究,自杀不仅与炎症有关,自杀企图也已经与空气污染水平产生了联系。该研究调查了急诊室就诊中自杀未遂的病例,其结果刊登在了2010年《环境卫生洞察》期刊上。
  卡普林说,虽然这种关联尚未得到证实,自杀和环境中的刺激物之间的联系的发现是令人兴奋的。显然,除了过敏原,还有很多影响着自杀率,比如人口和文化的差异。(在美国,白人男性最有可能自杀,而非洲裔女性最不可能)。但是消炎药已经被用于与抗抑郁药合用以提高药效,这突显了自杀行为的生物学根源。
  “要让人们知道(自杀)并不一定是软弱,或是性格缺陷。这可能是因为某种生物学意义而引起的级联反应,从而造成了某种疾病,而该疾病又会引发需要治疗的临床抑郁症,”卡普林说。
  
 阅读59)
 评论0)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