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家庭区首页 >> 博文 >> 正文
婆媳情
2009-6-20 9:57:51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编者按:生活里有各种关系,而婆媳关系是一种很微妙的关系,没有血缘亲情,要处理好此关系需要的不是技巧,而是真诚。

  我是母亲的儿子,我是妻子的丈夫。她和她因为我,原本不相干的两个女人,因为亲子关系和婚姻关系而走到一起。

  实事求是的讲,婆媳关系既没有血缘亲情的稳定,也缺乏伴侣间的爱恋。母爱的控制欲和情爱的排他性,使得两个女人为了得到同一个男人的爱,而本能地互相敌视,所以人们把婆媳喻为是天敌。对家庭的各种矛盾,人们常常感叹的就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生活中,一个家庭里最不好相处的就是婆媳关系,很多家庭矛盾都是因为婆媳关系不和谐所造成的。

  妻子自踏进家门,到现在已有32个年头。母亲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儿媳妇。婆媳都在自己所处的角色里,礼让、尊重、宽容,各安其位。俗话说,没有马勺不碰锅沿的。我说,你可能不信,妻子和我母亲这对婆媳,相处30多年,没有拌过一次嘴,没有红过一次脸。

  当年我被推荐到异地求学。那时,妻子还是个没过门的儿媳妇。她怕父母想我,隔三差五来到我家,帮父母干这干那。那时在生产队,婆家穷,娘家也不富余。到婆家来,没钱买什么好东西,就是生产队分点蔬菜,她也挑点最好的,送到我家,让父母改善生活。

  不少同学离开农村,和乡下的对象分了手。母亲听说后,再三告诫我说:“你能离开农村,是托了媳妇的福,咱家那么穷,人家跟了咱,你不能对媳妇三心二意,咱丢不起那个人。”父母怕我们的婚姻发生变故,当我还是在校学生,家里就为我操办了婚事。

  我常年不在家,母亲对待儿媳像女儿一样。我妹妹和我妻子是同岁,家里有点脏活、累活,比如挑水、搬运东西、清理厕所等体力劳动,母亲宁可支使闺女去干,也不让媳妇动手。难免引起女儿的抱怨,说母亲偏心,疼媳妇不疼闺女。

  那时在生产队,每月劳动28天,才算出满勤。母亲知道儿媳妇干活累,几乎包揽了全部家务。家里财政大权由母亲掌管,媳妇回娘家,母亲总要拿出个三块五块,让她给父母买点礼物,给弟弟买点吃的。委托儿媳给亲家父母带个好。

  后来我毕业参加了工作。每次开了工资,我除去自己的生活费,都全部交给母亲,母亲总要拿出10元钱塞到媳妇手里,母亲说:“儿子不在家,媳妇寻了个挣钱的人,遇上花钱的事,不好意思开口,花钱不能难为她。”

  1981年我们家盖起新房,儿媳乔迁新居。住了不到一年,弟弟结婚,女方提出要住新房的上房。按理说,长子为大,这可难坏了母亲,怎么给大媳妇说呢。妻子听说这事,虽然心里不痛快,但体谅婆婆的难处,毅然搬到下房,同弟媳住两头对间,嫂子住在了兄弟媳妇的下手。

  新旧两所宅院相距150多米,日常生活很不方便。父母提出都分家单过,祖母、父母在一起,两个儿子分家单过。弟媳提出要新房,为了不让老人为难生气,妻子提议把新房子让给了弟弟,自己又搬回到破旧的老宅院,和公婆,奶奶四代人住在了一起。

  1983年,两个女儿先后出世,大女儿和二女儿差3岁,母亲承担了照顾孙女的重任,一把屎一把尿的把孩子带大。吃饭时孩子哭闹,母亲抱着孩子到院里去玩,先让儿媳把饭吃饱。白天妻子要到生产队劳动,为了让儿媳妇晚上能够得到休息,大女儿断奶后,一直和奶奶睡,母亲一夜起来三、四次,把尿、喂水,难得睡个囫囵觉。每天天蒙蒙亮,母亲已经起来了。洗菜,淘米、烧水;给两个小家伙把尿、穿衣、喂饭……自从我和弟弟的小孩出生后,母亲的一天就是这样的周而复始。几乎每天都重复着相同的节奏,干着相同的事情。从没有听母亲责怪过我们,也没有听到他们唠叨。母亲默默地料理着家里的一切,似乎永不知疲倦。

  母亲是高血压,复方降压胶囊是每天离不开的药,每年还要输三个疗程的液。有一次到医院看病,医生告诉妻子,老人要注意休息。第二天,妻子特意起了个早,准备做饭。母亲早已经起来了,灶台已经烟雾袅袅,晾在外面女儿的尿布正在滴水。看着慈祥的婆母,想说什么,却什么也说不出来。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典型的中国母亲形象,却又抒写着属于自己的独特人生。她普通平凡,却让我们从心里敬佩。

  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了大包干,我们四代6口人承包了22亩地。我不在家,妻子自己种十多亩地,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白天打井,夜间浇地,牲口耕地这类农活,本来就不是女人能干的。我们与父母承包的责任田分到一起,用我挣得工资购买农机具,化肥、种子、农药。父亲帮着种地,母亲照顾家务,采取集中耕种,统一管理,单收单打的办法,父母和妻子承包得责任田,年年获得丰收。在农业生产大忙季节,婆婆就把全家做饭的任务全承包了,妻子回家再晚,随时都能吃上老人做好的热汤热饭。家有老人是个宝,在这个家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家庭经济上,一家四代既然是一个锅吃饭,经济自然也融为一体,一家人计划着开销,从不分彼此。常言道:“婆媳关系不好处”,但在这个家庭里可是失了灵,每天一家6口坐在一起吃饭,婆婆和媳妇整天有说不完的知心话,其乐融融。

  我们住的老宅院,房子破,院子小。四代人住在一起,显得十分拥挤。1987年,我们用企业贷款,翻建了6间北房,居住面积,院落比以前扩大了一倍,改善了父母的住房条件。父母搬进新居,非常高兴。当年,我们省吃俭用,花了700多元,买了一台电视,放到父母屋里,让老人看电视解闷。同时购买了洗衣机,母亲洗衣服从此告别了搓板。母亲目不识丁,神清耳明,婆媳共同操持着这个家。

  1991年,在组织的关照下,我们农转非,举家迁往石家庄。刚来时,我们住在单位的单身宿舍里,所以老人没和我一起过来。等我们搬到家属院,想着老人要来看看我们的新家,便把父母接来了石家庄。那时,家里只有我自己工作,妻子身体不好,还有两个读书的女儿,经济上比较困难。妻子说,老人来一趟不容易,每天都做可口的饭菜让老人吃,放上一瓶白酒让父亲喝。父母几十年脸朝黄土背朝天,没出过远门,更没见过外面的世界。在我出差期间,妻子带老人去旅游,鹿泉抱犊寨、正定大佛寺、市区动物园都留下了老人的身影。一个月后,父亲便嚷着要回老家,本是想要老人在石家庄和我们多住一段时间,但他们不愿意,因无法与人交流,不如农村那样和邻居自由来往,走走亲戚朋友,有诸多的不习惯。后再三挽留住了三个月,父母执意要回老家,这才送回了老家。

  妻子常讲,其实老人是很好满足的,你给婆婆一个好,婆婆会还你一千个一万个好,毕竟刁蛮婆婆只在少数,就是刁蛮的婆婆也有被诚心感动的一天。所以在抱怨婆婆的时候也要想一想自己是否做到了。如果你们也有儿子,等到你们的儿子长大,娶了媳妇,你这婆婆做的,会比你的婆婆更好吗?

  父母年过七旬,农田劳作已显得力不从心。我们开了家庭会,妥善解决了父母的老年赡养问题。父母承包的责任田移交给弟弟耕种,由弟弟提供口粮,我们负责穿衣、零花、看病等费用。妻子到冬春都把老人接过来,也时常回乡下探望。而且回去都是先看婆婆再到自己父母家。每次都带着大包小包,有老人爱吃的食品,换季的衣服,并送些钱让老人零花。

  2006年,父亲老了,去了天堂。母亲老了,已过古稀之年。在这之前,父母在家都是坚持自己做饭,但现在情况不同了,身体已是一年不如一年,母亲部分生活已不能自理。我和弟弟协商,母亲晚年伺候每人半年,各尽各的义务。每到我们的责任期,都把母亲接到石家庄。母亲坐火车上不去,下不来。每次接母亲,都是打的,从我们家到石家庄202公里,来回打的需要800元。妻子说:“咱在其他地方省着点,不能让老人在路上受罪。老公是婆婆的儿子,我爱我的老公,就要疼爱我的婆婆。”我们住的家属楼没有电梯,母亲行动不便,上楼困难,下来更困难。这样,每到归我们管的时候,妻子都回老家伺候。

  人们常说,老孩小孩。小孩依恋父母,其实老人岁数大了,就像老小孩一样,处处依恋着子女。赡养老人不但要让老人吃好、穿好,还要让老人精神愉快。父亲走啦,剩下母亲一人,难免孤独寂寞。妻子在外地,时常给母亲打个电话。回家就婆媳睡在一个床上,聊聊天,说说话。

  母亲生活不能自理,难免屋里乱,被褥脏。妻子回去首先收拾房间,洗涮被褥衣服。母亲一次肠胃不好,半个小时就换下四次内衣裤,妻子不闲脏,不闲臭,洗的干干净净。妻子说,老人能干的时候,在照顾我们。现在老人老了,用人啦,我们伺候是应该的,养儿防老吗。

  人和人在一起都是一种缘分,要珍惜缘分,要珍惜所有的一切。人在做,天在看,我相信付出终究会有回报的。我们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你现在不尊重你的老人,不孝敬你的老人,以后谁敢保证你的孩子不会如此对待你吗?

  我有一个好母亲,也有一个好妻子。婆媳情深,使我安心在外地工作,挣钱养家。我感谢妻子,感恩母亲。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