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家庭区首页 >> 博文 >> 正文
70后啃婚族的“寄居”写实
2010-1-14 10:43:12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特别申明,文中的“啃婚”非那些为逃避就业压力而走上征婚之路的啃婚的代名词,而是月光族在步入婚姻生活后继续延续啃老现象的生活写实,婚前婚后都要依靠父母的帮衬。是相对于裸婚族而言的“幸福”一族,有房有车的大环境下完成了人生的一大快事。悉知表面的“幸福”,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寄居人下的痛苦。

  宸妈跟宸爸就是《蜗居》海萍、海藻两姐妹,像她们妈妈希望的那样,大学毕业后重回父母身边,抛开都市的虚名繁华,回到小城小镇里完成就业、结婚、生子等一件件人生大事的小城版本的蜗居奋斗版。当然留在父母身边的好处就是,过上了裸婚族羡慕的幸福生活,成了婚前婚后都继续啃老的一代人。

  啃婚族成长的历史背景:

  俺们两夫妻是出生在70末的“幸运儿”,为什么是幸运呢?因为那个时候,新中国正走出文化大革命的历史错误,全国各地正进行朝着改革开放的新生活奋斗着。我们父母那一辈人都或多或少经历着文化大革命和困难时期,着实吃了不少苦。等到我们降生了,正逢赶上计划生育的头班车,宸妈跟宸爸就成了新中国第一代的独生子女。

  综合种种历史原因,70末、80初的独生子女在父母恨不得千百宠爱于一生,来弥补自己童年时候的阴影。好不容易等自己的心肝宝贝成人了,像《蜗居》中一样,像海藻的妈妈那样希望子女能留在自己身边。毕业了,操心就业问题;等工作也落实了,操心结婚问题;拿出自己的积蓄把最好的东西留给下一代,就这是我们父辈们的慈爱精神。房子、车子、票子统统无条件的奉献给自己的下一代,以上一代的心血置换下一代人的幸福生活。结婚问题也操心妥当了,接着又要操心下下代人,既第三代人的成长喽!这就是中国人普通父母向子女奉献出的爱。

  啃婚族成长的现实背景:

  再弱小的小鸟,也有翅膀硬的那天,谁不想离开鸟妈妈的怀抱,展翅高飞,去开创自己的另外一片天地。可步入社会后,现实就赤裸裸的阻在你的面前,让你寸步难行。试想,两个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没有比尔盖茨的聪明的大脑,要想靠自己的老黄牛的精神力量奋斗几年,虽然回自己老家一个江南小镇,想过上有房有车的幸福生活,那只能是件来日方长的长远计划,想在奔三前完成人生大事,那是件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70末的那代人,虽然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日子,可政策时刻在调整。初中中专、高中中专90年代末的产物,就首当其冲的成为了政策调整的牺牲品,当了教育改革的实验炮灰。直接牺牲掉的就是我们这些教育的实验品的大好前程。正当我们毕业的时候,国家的分配政策正变幻莫测的结束了。前一届毕业的就是可以享受金饭碗、铁饭碗,后一届毕业的就要自己找门路了,到人才市场上去淘金了。毕业了就等于失业,老百姓家的子女,一没关系,二没文凭,找了个饿不死人的工作也算是落了个脚,接下来就在这大染缸的社会里上下浸染了,能染成什么料子就要看自已的本事了。社会交际、应酬、开销,处处需要花钱,月光族的称号自此被牢牢的给套上了。硬翅膀的小鸟想展翅一下高飞,无奈迫于滋养翅膀的成本过于昂贵,只能躺回妈妈的丰满的羽翼下,暂求帮助以待再次高飞。

  啃婚族的寄居背景:

  凡是都有正反两面,在父母身边的幸福生活,虽然事事都有人帮你打头阵,排忧解难。可暴露在这种幸福背后却是寄居于人前人后的不自由与束缚感,生活压力、经济压力丝毫削减的迹象,内心的负罪感与日俱增。

  家庭方面:

  婚前靠着父母的资助完成了体面的结婚大事,可婚后的生活,总不能像婚前那样处处啃着老人吧。

  虽然在住、吃、行方面暂时无忧,可老靠着父母也不是个事儿。婚后,开始赚钱自买房,尤其是添宝宝后,又添了车子。房贷、车贷、育儿三座大山压得我们一时之间喘不过气。现实生活中经济的局促,再次将啃老的魔手伸向老人们的风烛残力。尤其是第三代的出生,更是厚颜无耻的让老人们担负起隔代育孙的沉重任务。看着退休在家、风烛残年的老妈老爸们,他们所谓的晚年幸福时光,又全部奉献给了第三代。无奈,夫妻俩人微薄的工资根本支付不了一个育儿保姆的费用,给了保姆,我们全家都要喝西北风了。只好跟着老人们死磨硬磨的揩点小油水,先把宝宝带好再想后路了。

  隔代育儿的矛盾就此出现,育儿战争时刻因为观念的不同,方式的不同而引起的战火,但“寄居”于父母身边的我们,有时也只能“忍气吞生”的憋着气照老人们的方式育儿。语气重点,老人们不高兴了,“白眼狼”的称号算是被套上了。但有时育儿原则问题,跟老人们沟通起来就是那么的费劲跟难已实施。母女俩、婆媳俩、父女俩、翁婿关系就此产生隔阂也在所难免。不过最后战争大部分以老人们宽怀的气度化解种种纷争。

  事业方面:

  毕业后入社会上打拼了十来年,始终逃不过“合同工”的命运,处处受人压制、剥削。虽然有文凭,有学历,可难有社会关系,想进好一点单位难上加难。小老百姓家的子女,要嘛考上好单位,别无他路。好不容易找个工作,不管你怎么奋斗,都跟“正式”无缘。在工作上贡献出的血汗自认跟别人无他样,可回报的报酬却是别人十分之一,这就是社会的残酷。工作了十年,仍摆脱不了廉价白领的身份。现在国家非常农民工的待遇问题,想着法的给他们提高待遇解决工酬问题,可谁又来关心一下跟这些所谓的正式工付出同等辛劳的合同工的心血呢?寄居于人后的工作压抑,低廉的工薪报酬,谁又能看到些风光背后的痛苦呢?

  也许这种生在福中,不知福的悲怨,比起那些靠自己的努力完成人生大业的裸婚族们这算不了什么。但啃婚族的幸福的背后的心酸,却实实在在的我们这些小老百姓生活中存在。是谁让我们摆脱不了啃老的恶习,是人性的懒惰吗?是追求安逸的生活目标吗?是残酷的社会竞争吗?是中国人特有的家庭传统观念吗?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