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流淌思母曲
2010-5-17 13:04:01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我常常感到在我生命的深处,有一种东西在悄悄地涌动着,被无形地牵引着,使我难以平静——这就是对母亲的怀念。尽管我母亲离我而去屈指算来已有十八年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感觉与日俱增,当隔壁幼儿园随风传来“世上只有妈妈好……”,小朋友稚嫩的歌声,触动着我敏感的神经,我内心深处珍藏着一段段思恋母亲的往事,就仿佛一串串日月星辰连起的珍珠链,忘不了,挥不去。
诚如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名言:“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母亲是人类最崇高的挚爱。是的,我的心中流淌着思母曲。在母亲短暂的岁月中,母亲用她博大的爱演绎出不平凡的生命画卷。借着母亲节这个美好的日子让我们一同感恩,礼赞母亲。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由于我父亲长期在外工作,家中之事尽由母亲操劳。那是我两岁的时候,有一次得了秋季急性腹泻,山区又缺医少药,经过几天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出现脱水,意识模糊,如果拖延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母亲决定连夜去离六七十里的城里医院就医。那时候还没有公路。那个夜晚,秋风嗖嗖,繁星点点,四周黑幽幽一片静寂,远处不时传来猫头鹰和野兽的怪叫,使人胆战心惊,平时一向胆小的母亲为了救儿手握火把,鼓足勇气,与祖母两人心急火燎抱着我翻山越岭,深一脚浅一脚穿行在深山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上,至晨曦才到医院。奄奄一息的我原以为住进医院后病情会好转,想不到腹泻依然,病情危重,医生下了病危通知,生命危在旦夕。听祖母说,当时病房的旁边就是太平间,死者家属哀号哭泣的声音在夜深更静的夜晚让人毛骨悚然,觉得阴森可怖。婆媳两人眼睁睁看着我的病情继续恶化,命悬一线,真是喊天不应,叫地不灵。难道幼小的生命之花就此凋谢?母亲心有不甘,并不气馁,经过打听,听说有一名老中医很出名,不妨请来一试。母亲请来的老中医摸了我的脉,头摇了摇说:“太重了,太迟了,我开了这药,不行也没办法。”也许是母亲在这世上最美的坚守,奇迹居然出现了,这老中医真是妙手回春,我居然活了下来。二十年后,幸运的我居然也成了这个医院救死扶伤的光荣一员。要不是我母亲的那份坚持和那个老中医,我早就命丧黄泉。
我的母亲很多人都说她胆小,有这样的事例为证。我的故乡在大山的脚下,蛇兽经常出没房前屋后。对于蛇,母亲平时十分惧怕。有一次,母亲与乡亲一同往山上劈柴,突然母亲吓得大叫,夺路飞奔而逃,后面的乡亲以为遇上猛兽,也盲目跟着飞跑。几个人一直跑到不能动弹,气喘吁吁问我母亲,你刚才遇到何猛兽?母亲说,方才砍柴见一条小蛇,故而惊跑,众皆大笑,在当地引为笑柄。
其实,母亲并不胆小,同样遇蛇,为救儿子她的勇敢感天动地。有一年的早春,山区的早晨的太阳来得迟,每天早晨母亲起来都要叫我起床读书,我每次都会在灶旁边看火边在煤油灯下读书。有一天早晨,我起得早,我在前,母亲在后,我在灶旁用火柴点着煤油灯,火柴好像总是被风吹灭,我往风吹的方向蓦然回首,一条眼镜蛇就在距离我约半米之处昂首矗立,“呼哧”而叫,威胁着我,我大惊失色,吓得不知所措。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母亲用一件还没穿上的棉袄奋勇扑了上去,一条有一米多长的剧毒眼镜蛇见势落荒而逃,母亲的神勇使我安然度过一劫。在我的眼里,母亲奋不顾身的勇敢形象是一座无须用任何语言构筑的丰碑。
有妈的日子不愁苦。童年时代对母亲的爱的感觉指数最高。是母亲给我们兄弟三人一个遮风避雨、安身立命的幸福的港湾。母亲对儿女无私的奉献,并不索取的关爱,让我对母亲的过去的往事再次如潮涌起,。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那时正是我们新中国历史上经历的最为困难的连续几年的灾荒时期,这当然既有天灾亦有人祸,粮食奇缺,无数的人饱受饥饿的煎熬,吃野菜、咽米糠也是家常便饭,有不少人得了营养不良性水肿并死于那个灾荒的年代。此时,我的弟弟也在这恶劣的生活环境下降临人间,那时不懂事的我,由于肚子饿,吃饭时多占多吃,竟把母亲的那一份饭都吃了,母亲一边挨饿,一边还要给弟弟吃奶,致使母亲也得了营养不良性水肿,人异常消瘦,头发掉尽,命在旦夕。父亲闻讯,向同事借债买米和治疗,才挺过那艰难的岁月。长大后,我常自责,我怎么就不能多留一口饭给母亲吃,我差点儿害了母亲。而母亲怎么就不多留一口饭给自己吃,宁可饿肚子,也不让孩子挨饿。当我看到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与今年青海玉树强震中搜救人员在废墟下发现这样的情景:母亲罹难了,而她们胸前或身下的孩子却得以生存。可以想见,在那山崩地裂的灾难来临瞬间,母亲将生的希望留给孩子,用柔弱的身躯为孩子们护佑起一片生的空间。这是母爱的信念,更是母爱的力量!如今,对蹉跎岁月的不胜唏嘘和感悟,再回首感觉母亲全部的爱,对母亲之爱的真谛才有了升华,我才完全理解了母亲的伟大之爱,鲜活如初的往事使我潸然泪下。我的母亲虽然一生平凡,但为了这个家,为了我们子女,她染白了双鬓,燃尽了生命之光。我们的成长每一步都伴随母亲的脚印,渗透着母亲的心血。天下之大,唯有母亲的爱如诗如歌;天下之大,唯有母亲之爱崇高瑰丽。我的母亲是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女人。
有妈的日子真幸福。乡亲们难以忘怀的还有我母亲那动人的山歌。故乡的山歌一般以七字为一句,四句为一段,以方言押韵,长短不等,大多为长篇叙事诗,有独唱、对唱、轮唱等多种形式,通常用叶笛伴唱,甚至不用乐器伴奏,在弯弯山路上边走边唱,或男女隔山对唱,已有千年的历史,现在成为闽中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母亲从小就酷爱唱山歌,记得母亲在世时,故乡的夜空繁星点点,星光灿烂,母亲一展歌喉,由于得益于她良好的记忆力,她能唱《三十六送》、《十二月歌》、《英台山泊》、《陈三五娘》等老一辈人口耳相传留下来的传统的山歌,歌声在深山幽谷里回响,清脆嘹亮。母亲还会讲戏曲故事,乡里趣闻逸事,家里上空经常飘荡着欢声笑语。至今,母亲以泉水一般的节奏唱出的平缓深远的动人歌声,像溪水摇荡的青波,像婴儿熟睡中的笑容,仿佛如春风吹拂在故乡,似溪水流淌在故土,无论在阳光下,还是风雨里,让日子不在苦涩,让人们感到温暖,让生活也变得美丽。
秘鲁诗人聂鲁达说“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尽管母亲“此身已作稽山土”都十八年了,我们一家崇敬思念母亲情怀依然炽热如火,而至今在我们家乡仍有许多人念着她的好处,众口皆说是好人。她性格开朗,乐观大方,生活俭朴,为人和气厚道,乐善好施,深受乡亲邻里的爱戴。她经常教诲我们诚实做人,勤奋向上,我们家都以母亲为荣。从她侍奉长辈恭敬有加,让我们读懂了孝的真谛;她的待人处世仁和厚道,让我们明白了和睦相处,亲情无限;从她的存诚于心,让我们懂得了诚信的力量,做人要无愧于天地之间。
母亲,您走得太早了。您要去的地方,难道不是您朝思暮想的闽中越王山下秋芦溪畔的故乡:那里的天空飘着白云,隐于茂林修竹峰凹的寺庙里敲着虔诚的晨钟暮鼓,高耸的山岗上的挺立着青松翠柏,山脚下红墙青瓦的古厝怀抱在大山之中,弥漫着祥云瑞气,古厝西边的那棵耸入云天的枫树经常盘旋着雄鹰与白鹤,山腰上到处都是黄灿灿的金枇杷,还有潺潺的小涧长年流淌着奔腾不息的泉水,灌溉着门前如明镜般的层层梯田;故乡的一草一木都让您觉得可亲可爱,林间的鹧鸪在啼鸣,白头翁在欢叫,松鼠在跳跃,蝴蝶在起舞,您总是急匆匆地走在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上,从东方欲晓到暮色苍茫,您总是不知疲倦青箬笠绿蓑衣地在田间地头挥汗荷锄,辛勤耕耘,播下春天的种子,收获金秋的硕果……
在母亲节的这一天,我翻阅着难得的母亲的相片,它不动声色地传递着来自久远年代遗存信息,我心碎而神伤的凝望,思恋而忧伤。母亲的往事,任岁月侵蚀,心境变迁,反而愈加清晰,使我永远心系,永远梦萦,永远珍爱。今天,我静静地怀想母子一起度过的难忘岁月,涌上心头的是绵绵不绝的感恩之情。但我想,母亲会永远生性快乐地站在故乡青山绿水环抱的田野上,面部祥和,面带微笑地感知着这个世界以及成长的儿孙们。
我们都是依附在母亲树上的一片无名的绿叶,但我们愿意去追逐阳光的脚步,实现一片小绿叶的神圣的心愿,用生命的绿意去诠释母亲美丽的心愿,就象有诗人对母亲树深情的吟咏——
“……
别的都会过去,消逝
只有孕育我们的
永恒的母亲,万古长存。
她那飘忽不定的手指,在飞逝的空间,
写下了我们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