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竹林的第二支歌
2010-6-22 10:33:16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竹林幽幽,第一支歌,为晴朗的日子,为人间的美好而唱。
清晨的第一缕阳,透过蔚蓝色的天幕,在大地为庐的家停下了,轻轻的敲着绿树掩映的屋门。苏醒了,新的一天开始了,明媚于自然,原来是奋斗最简单的源泉。喜欢深深的呼吸那清新的空气,长长的伸一个懒腰,认真地看过往的人们演绎着自己平凡而不失真味的人生:春游的小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长长的队,手牵手奔跑着,跟阳光争比一个更加烂漫的笑容;结伴的老人步履从容,岁月经久的皱纹在阳光的抚慰中慢慢展开;而我们,在春夏之交的季节里,拥抱着往日与现在交织而成的画卷中,臆想着,努力着,时而深沉,时而浅淡。这一支歌,是我们最喜欢歌唱的。鸟语花香的诗篇,亦总是为着向阳的那份执着而吟唱。
骤然间,一声轰隆,寂静而孤独的阴沉,敲击出第一个天意弄人的音符,继而洒下一颗颗透明的雨滴,融化在一切喜怒哀乐的明眸中。一曲未尽,一曲又起,习惯了阳光给以的幸福,面对这潇潇风雨,何以承载?
默默无闻处,萧瑟多昂然。一语清唱的飒飒之音,放任流水的伴奏,临风起弦。这第二支歌,便由自己轻轻清唱罢。共奏山水清音,一片怡然的酣畅便是丝竹乱耳中,也能寻出一种意趣使然的风致。风雨之乐,好比于困境之中的豁达奔放,任尔东西南北风。谁说黑夜总是为着寂寞而落,繁华殆尽的透明,不正是自己最真实的梦境么?成长的艰辛,在破岩的砥砺下一点点蓄积着,只有在收获幸福的时候,才明白这珍贵而难得的快乐。颗颗大雨在小竹林间挥毫出氤氲的雾气,用心挑拨开,在光洁的石子路和绿叶鲜翠的映照下,分明希望重生。在雷霆万丈的休止符后,在风雨洗练的咏叹调之后,依然是不灭的快乐之光,为自己照亮。等到天放晴的日子,天空便多一片洁白的云朵,至此也便多一片雨。
竹本无心,但其洒然若谷,秉持着自己快乐的信念,为心灵时刻张开着一双翅膀,在黑暗来临的时候,为自己点燃一盏小小的灯。毕竟,景可遇而不可求,而心境却可以随情而至,一以贯之的。遥想在那“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的时代下谈笑风生的竹林七贤,那样的放浪形骸,那样的洒脱出尘,仿佛自己只能以一个后世者的身份去聆听,去意会,却不赏评。身居竹林,纵然浑然忘我,堪奏清绝之音,但若自处闹市而寻得一片悠然宁静的心境,才是真心的潇洒,意趣的出尘。千年前的可见的自由,不过在今日套上了一个有形的枷锁,在物质生活的不断追求中逐渐束缚了人们的灵魂和意志,而心灵却始终在大自然的天空下保持着它的活力和清新,那样的洒脱,与竹林七贤相比,但求无过。欢乐也好,悲伤也好,只要自己愿意将他们一并宣泄出来,或与自然共享,或与友人倾诉,像那虚怀若谷的小小竹子一样大声清唱,任尔东西南北风,开心就好。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存在着这样的两支歌,一支尽美好于明媚,一支释风雨于幽暗。谁都愿意去唱那支灿烂而华彩自现的歌,只是面对风雨骤降的侵袭,无人不因之而动,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拥有着最柔弱的一部分,扣指轻触,不无悲伤。欢乐过后也许会有不能避免的悲伤,但是悲伤之后一定能迎来更为潇洒和美丽的人生。在心灵蒙上阴雨的时候,为自己唱响第二支歌罢。哪怕喑哑着喉咙,也要为着自己最真最美好的那一份守候,打开唇齿。大自然告诉我,快乐很简单,只需在泥土的芳泽和屋檐下的逆光中捧出一个不忘的记忆,亲自在那绿色的怀抱中将自己的心结打开,在竹海的波涛里,洗去一身尘埃,随风浅笑,天下不过如此。虚心是竹,清幽是竹,君子亦是竹,然而这样清新脱俗的事物,偏偏在这纷繁的人间,活的依然自然而潇洒。他的虚心也好,清幽也罢,若没有了尘埃的涤荡,浊世的洗练,那谦谦君子之风,便少了大部分的光彩。因为快乐本天然,尤以在人间。小小的竹子始终在它存在的每一寸土地上随心所欲的清唱着不成音调的曲子,唱罢了今夕,更待明朝。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荫待我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