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家庭区首页 >> 博文 >> 正文
风雨教育路
2010-9-15 13:21:49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也许是受父母当教师的影响,我走上了教育工作生涯。十多年了,这期中的风风雨雨永远留在我的心底。
  
  当初,走上教育工作岗位,一方面,父母的从教生涯让我耳濡目染;另一方面,高考落榜的我需要换一个环境。于是,在教育系统一个招工的机会中,我走上了教育工作岗位,成为教育局机关的一名工作人员。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全身心的投入到全新的工作中。工作上服从组织、刻苦认真、任劳任怨,每年出勤均在320天以上。在业务上我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上进。十多年中,我如饥似渴地不断充实自己,自学了中文、新闻、图书管理、政教等专业,完成了大学专科、本科的学业,拿到了本科毕业证,并在1997年被聘为小学一级教师。
  
  自1990年起,我一直从事电教教研和图书管理工作,期间还因工作需要,参与过招生工作,并在1991年、1994年被评为县招生工作先进个人;1996年被吉安地区教委评为招生工作先进个人。1998年由本人撰写的论文《素质教育呼唤考试制度的改革》刊登在地区招生考试研究会会刊上。
  
  1992年教育电视台开播以来,本人一直担任记者兼编辑工作。因为教育电视台刚刚起步,人员少、设备简陋。因此,电教仪器站全体人员分工协作,互相配合,每人兼管1-2个技术项目,做到每人都能独挡一面工作。为了能更好地熟悉业务,把工作做好,我花了一年的时间自学了新闻专业所有课程。为了使电视台电波永不消失,播出图像印入人心,全站人员全身心扑在工作上,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每个人一年的休息时间不到三十天,我作为一个女同志也不例外。因为教育台是白手起家的,开播之初,所有设备只能维持电视台的正常播出。为了逐步改善设备,以台养台,教育电视台想方设法开通了点播、广告、摄像、联办节目、拍摄专题片等。全站人员忙得连轴转。记得有一次我家做房子,为了不耽误上班,特意安排了一个星期天浇楼面,可是不到九点钟,单位来人说有一位距县城20公里的农村老汉要为他80岁的老母亲生日点播,要我回单位制作点播节目,我二话没说,放下手中的工具赶到台里编辑节目,满足了一个老人的心愿。记得还有一次,我接了一个新婚摄像的业务。拍摄途中,因道路不平,驾驭摩托车的人技术不娴熟,我连人带机翻到了离路几十米的水沟边。为了保护摄像机,我的脸上被荆棘划了一道口子,为了不影响教育台的声誉,为了顾客的新婚喜庆,我忍着疼痛坚持到拍摄结束才去医院。有时想起来也觉得自己没有尽到一个做妻子、母亲的责任。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育电视台自93年起连年受到省、地有关部门的表彰。我本人在1997年、1998年连续二年受到县级有关部门表彰。1999年至今,我被县委宣传部聘为宣传思想工作信息员。
  
  自担任电教教研工作以来,我一直认真钻研电教业务,经常深入学校进行电教活动,组织教师进行“电教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的课题研究活动,并将有关经验向全县中小学校推广应用。1995年,我被县教委评为先进工作者;1997年被地区教委评为电化教育先进工作者;1996年我拍摄的电教课《三角形、圆》获得吉安地区优质课评比二等奖、江西省优质电教课评比二等奖;我拍摄的小学思品课《不当小马虎》获吉安地区优质课评比三等奖;1998年我撰写的电教论文《电教手段在德育教育中的运用》分别获全县党政系统调研文章评比三等奖、获吉安地区优秀电教论文评比二等奖;2001年由本人撰写的《利用现代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在全市优秀电教论文评比中荣获三等奖;2000年由本人撰写的《突出教育特色是县级教育台的立足之本》在《吉安教育》第五期刊登。
  
  中小学图书管理工作也是我承担的一项主要业务。自1997年以来,我县的图书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在此之前,我对图书管理还是一个门外汉。1996年我有幸地参加了国家教委在南京市主办的“贫困二”项目图书管理人员培训班。为了更好地搞好自己的业务工作,我自学了图书管理专业。为了学以致用,使我县的图书馆(室)更好的发挥作用,在1998年下学期,我选择了枚江乡中小学的图书馆作为全县图书管理的试点学校,每天骑自行车早出晚归到学校进行为期三个多月的图书管理试点工作。根据我县实情,将学校图书从验收、入库、分类、著录、编排、上架到开放,按照我撰写的《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室)种次号取号法初探》来进行操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1999年的全县中小学图书管理人员培训班及2001年全县中小学教导主任工作会议上作专题讲座。1998年我撰写的《县级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工作调查分析》及2000年我撰写的《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室)种次号取号方法初探》分别在1998年第二期和2000年第二期国家教委主办的《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上刊登。
  
  脚踏红土地,漫步教育路。既然已选择了教育,我终身无怨无悔,并将继续以自己的智慧和决心,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献上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