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家庭区首页 >> 博文 >> 正文
不被提及的伤痛
2011-11-9 11:31:54    来源:草威    我要评论(
    
  几天前的下午,我正在编一个故事,思路忽然就被一个弹窗打断,上边写着“骂战升级”。当下我心里一沉,暗叫不好。因为就在前一天我刚看到两个明星吵架的消息,那时我对自己说,明天是一定要出现“骂战升级”四个字了。果不其然,它像前方的一滩狗屎,尽管我左躲右闪,终还是映在了眼中。明星们并没有真正的吵起来,但它依旧如约的在弹窗里“升级”了。我并不是反感明星们吵架,也能理解媒体号召大家观看明星吵架,我的意思是——就不能换个别的词儿?
  
  一闪念,当我再把思路跳回到故事中,我发现我脑中出现了长长的一串词,它们带着非普通、非文艺的气息亮相了:华丽的转身、亮丽的风景线、心路历程、强强联手、倾情加盟、帝王般的享受……顿时我慌了,长年浸淫在一套城乡结合部的话语体系中,这些字眼就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兄弟姐妹似的,告老还乡,落到我的脑海中。手头的故事是写不下去了。
  
  也许有人会记得,我写过一篇《但愿单薄的青春好飞翔》,后来总听有人问起文章中提到的孙闻,我心里很高兴。可有次我走在成都的一条巷子里,看见一家卖明信片的小屋,走进去看了看,翻看之中,发觉有张明信片上的句子似曾相识,但又很可疑,它是这么写的,“谁会记得眼泪滑过海洋,但愿单薄的青春好飞翔。”念罢,我悲壮地笑了两声,并深情地祝福了它和它的另一半,看着它们凑成了一对鸳鸯蝴蝶。
  
  越加的觉得,我们就活在了这些词里。这是些什么词呢?没有担当,没有意义,没有内在生命。人们普遍不在意这些,因为这就是环境,挣不脱,强大的形式感和隐秘的暴力悄没声息地统治了一切。我们习惯并认可了用粗暴的形式概括和解读所有正在发生的事情。
  
  于是,人们纷纷变得脆弱了。大家将思考的权利转交他人。所以我们见识了一个彭宇案,就觉得人心坏了,万事都另有隐情。你会扶起一个倒在路边的老人吗?似一个时髦的话题,风靡了全国上下。我和好多朋友讨论,我说我想不通为什么要拒绝。挺多人反对我,他们说,你没遇上这种事儿最好就别说话,再说,你自己怎么想是你的事情,你有什么权力让别人也冒险?趋利避害,大环境就这样,选择冷漠也是迫不得已,无可指责。
  
  恩,我当然明白人们趋利避害是正常的,我也明白商家唯利是图是正常的,那这么说我该明白政府暴力维稳也是正常的。可是这借口要说给谁听呢?人们靠文化抑制天性,做了这么多努力,就是要改变一些行为和思维,如果到今天只有趋利避害是正常的,那人类的现代文明不是白瞎了?
  
  有位不太熟的朋友挖苦说,你这个人呐,就喜欢展示自己有多善良。虽然从这话中暗含的表扬让人有点儿不好意思,可我确实没有那么多善良可供展示,我只是忍不住多想一步,稍稍的看远一些,想如果这变成了新的人之常情,我们将活在什么样的地方,如果我们老了,发生不幸,还有谁来扶起我们?或者当我们有了孩子,遇此情景,该跟他说点什么?快跑?
  
  还记得从前有个摄影师,在下雨天看到有一口井没有盖子,由于雨很大,路面全淹了,井里的水也冒出来,连成一片。他觉得机会来了——没有井盖,这是个社会问题。就躲在一边,手拿着相机,等待那个骑车从井上经过的倒霉蛋,抢拍新闻。后来他如愿拍到了一组倒栽葱的照片,各大网站也竞相转载,但同时他迎来了一阵骂声,人们认为不管出于何种目的,他发现了没有盖的井,就应该首先去提醒路人。后来他自己也做了反省,还好几次在电视上现身说法。
  
  那时候人们也有热议,好多人觉得这位摄影师的做法超出了底线,简直不是人。可转眼到了2011,还有谁会讨论这种事儿呢?能拍下来放在网上作为警示,已然是出类拔萃的做法了。这不过几年时间,我们曾经深以为不耻的,如今寻常可见。我是不同意道德滑坡的说法,这玩意还能滑坡?我只是觉得大家的想法越来越简单了,好像干脆想都不愿想,对什么事儿都不再警觉,只是宽慰自己说,这是正常的,是正常的。
  
  然而说教般的呼吁毕竟难于传播,人们总是优先选择自我放弃,表明自己是聪明的,而且深谙世道。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有个叫小悦悦的女孩,她成了这些“天性”的一个出口,承受了周遭世界的冷漠和无耻,她可能还无法分清这是噩梦还是别的什么,就不见了。
  
  刚看到视频的时候,出于人性,我不由得感到惊骇,而后又出于中国人的人性,我又觉得差不多就是这样了。就多些证据立此存照吧,献给这个恶贯满盈的时代。然而我相信某位路人说的,他确乎是没有看到,同时我也知道陈贤妹并非道德高人,她只是个普通人,做了普通的事儿,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因为那只是这个土地之上平常日子中的一天,它因为发生了一场不幸的事故,然后又有一个摄像头记录了事故始末,而变得备受瞩目。有些人应受谴责,但他们并非人群中的大恶之人,他们就是我们。
  
  神州之大,无恶不有。媒体借力打力的抢占眼球,只要上网,看客欲就极大的满足。大家像看恐怖片一样看着诸般新闻故事,刺激骇人还能引发议论,发泄情绪。其实就算是一时的义愤也是好的,还能痛心疾首,证明心没有死。我的心也没死,因为我感觉我并没有生活在那么不透光的一个世界,我感受到的真实世界是介于《新闻联播》和网易新闻之间的状态。这个世界有着鲜活的黑暗,和鲜活的光明,它没死,它还大有可为。
  
  我经常看到有一种段子写手,比较可怕,他们像网编一样第一时间整理新闻素材,真的假的,夸大的猜测的,攒在一起,凑成一个顺口的段子,他们不表明观点,也不劝人向善,只是一遍一遍地用排比和贯口告诉你,“我们没救了”。有些人刚鼓起勇气准备拾起一些善意,做出改变,就被潮水般的调侃和猜测所瓦解。
  
  在生活中,我真是很少见到有人像我这样悲观到底,但我心里明镜儿似的,我知道自己心中的悲观所对应的是一个泛指的概念,对于整体而言,一个人的存在和努力所引起的改变,通常是难以捕捉的,令人沮丧的。可这时候,与它相对的一个概念就成了救星,只要想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具体而偶然,并非虚妄,我就又觉得大家都还是可以做些什么。
  
  微博这种形式有很多看得到的优势,但我始终抗拒它的一点在于,它总是在逼迫着人们做出判断,最快的判断。而你应该知道,太多的事情无法在140个字说清,人的第一反应也常常不大靠谱,可是之后的求证和思索都被这种呼啦啦的传播方式忽略掉了。
  
  世事需要细心和耐心,着急放弃和着急革命都是粗暴的做法。你粗暴地对待,现实就粗暴地返还,历史就粗暴地记住。
  
  就好像最近闹得甚嚣尘上的“限娱令”,这是家长范儿十足的简单粗暴。禁止早恋,孩子就能学习好了?说不定他还要把那部分精力用来打架呢。在我们长期D化了的道德教育中,几乎从不考虑人性的因素。一再忽略人性,结果就会是没有人性。把复杂的问题简而化之,是当局者的本事,德育下降,就禁止娱乐;球踢不好,就学世界冠军;企业家没水平,就集中培养国产乔布斯;宣扬红色,就铲除黄色。
  
  思考的过分简单就成了单调,单调就是一种冷漠。假如所有骂战都能升级,所有转身都能华丽,所有加盟都能倾情,所有风景线都能亮丽,那么这是个简单并且无趣,根本不值得爱的世界。正是因为我们的爱恨是复杂的,我们的志趣是丰富的,它才有变好和令人激动的可能。
  
  我们在一个粗糙的世界长大,像是有人用钝器一寸一寸地割着内心,我们感觉到伤痛,却叫不出声,无法言语。心里有个说不出的心愿,想叫这世界快点好起来,但是这个世界没有那么一个开关,可以“忽”地一下变好,再“忽”地一下变坏,于是有些人率先绝望了,觉得完蛋了,有些人还在坚持,尽管收效甚微,这需要勇气和有趣。长期作为和不作为的累加,将破洞一点点撑大。补上它,除了一针一线的挽救,我想象不出还能有什么别的方法。这将是一个大工程。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